“同志,同志,有点事儿得跟你说道说道。”
彼时,张卫国正忙着用麻袋装鱼呢,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头戴蓝色解放帽,身着一身蓝色解放装,费力地从人群中挤到了他跟前。
“咋回事?”
出于对陌生人的防备本能,张卫国当即停下手中动作,警惕地打量着眼前这人。
“同志,我是第二纺织厂的,这是我的工作证。”
这人见张卫国这副警惕模样,赶忙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个证件。
张卫国瞅了眼证件上的照片和职位——纺织厂后勤处采购员王大雷,瞬间心里就有数了。
早就听说河边会有想改善下伙食的人,找钓鱼的买鱼,偶尔甚至还有单位采购在这儿采买,没想到今天竟让自己撞上了。
“我先收拾收拾,咱们换个地儿聊。”
张卫国扫了一眼围聚在四周的人群,压低声音说道。
他今天本就用不上这么多鱼,一开始还琢磨着弄几个水缸,把鱼先养在空间里,回头去鬼市换点自己用得上的东西。
可这纺织厂采购员一出现,张卫国立马改变了主意。
在这个年代,很多东西可不是能随便买卖的,投机倒把那可是个严重的罪名。
虽说这几年闹自然灾害,四九城鬼市的交易,还有粮店附近小胡同里换粮食、河边买点鱼这类事儿,纠察队大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些都只限于小宗买卖。像张卫国现在这六十多斤鱼,可不是个小数目,自然得小心谨慎。
“我来帮你,我有自行车。”
身为采购员,王大雷对这些情况自然是更加清楚,甚至可以说,他们采购的好多东西都不方便拿到明面上说。他说完,便动手帮张卫国收拾起来。
有了王大雷帮忙,张卫国收拾的速度快了不少。他把那条五斤多重的鱼挑出来,又随手选了条一斤左右的鱼单独放一边,其他鱼全装进了麻袋。
将麻袋放在王大雷自行车后座,两人避开人群,很快就拐进了一条偏僻的小巷。
“同志,来根烟。”
王大雷见四周没人,从口袋掏出烟,递给张卫国一根。
大生产牌香烟,张卫国接过叼在嘴上,又凑上前去,借王大雷递来的火柴点着了。
味道有点冲,跟自己平时抽的大前门比起来,差了点意思。
“同志,这些鱼你都打算出手吗?”
王大雷见张卫国点上烟,自己也点了一根,开口问道。
他本来跟往常一样,寻思着能不能弄几条鱼,给领导的小灶改善改善伙食,哪成想竟碰到有人钓了这么多鱼。
就他自行车后座这些鱼,少说也有六十多斤。虽说对于几千人的纺织厂来说,这点鱼不算啥,但要是给少数人吃,那可就够了。
“你打算给啥价?”
张卫国吐了口烟,看向王大雷问道。
这几年自然灾害,市面上鱼价一路飙升。现在市场上,一斤以上的鱼就算中等的了,得两毛钱一斤,而且还得凭鱼票或者副食本才能买到。
“两毛八一斤,比市场价多八分,咋样?”
王大雷说道,面对这么多鱼,他出价倒是挺干脆。
以往他买鱼,因为不用票,价格基本是两毛五。今天这麻袋鱼数量多,里面还有好几条两斤以上的,所以就多给加了三分钱。
“说实话,这价给得不低,不过老哥,我也不想占这个便宜。我不要钱,想跟您换点东西。”
听完王大雷的报价,张卫国知道这位大哥是个实在人,也就不兜圈子了。
“换东西?”
王大雷没想到张卫国会提这样的要求,赶忙说道。
“同志,虽说我是采购员,但好多东西我这儿也没有。”
“这位大哥,我既然提出来了,那肯定是您能办到的。您不是纺织厂的嘛,我想用这些鱼跟您换点布,就按市场价来。”
张卫国微微一笑。来到这个时代,他从系统里确实搞到了不少东西,可布料却没多少。
他现在用的被子、床单之类,还是当初从鲁省带来的,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好些地方都磨得很薄了,他早就想把被褥和床单都换一换。
“换布的话,那没问题,不过你得跟我去我们厂一趟。”
王大雷几乎没怎么思索就答应了。
像他们这样的工厂,除了计划内的生产,还有一部分计划外生产的产品,这些往往由后勤处拿去和其他兄弟工厂交换所需物资。
张卫国把装鱼的麻袋挪到自行车横梁上,自己坐到王大雷身后。王大雷用力一蹬,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出了胡同,朝着四九城西边驶去。
就在他们刚出胡同没一会儿,一个长脸留着小胡子的人,也推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跟了上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