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方如蕙往返于医馆和司府之间,渐渐成了常例。老夫人待她如亲孙女,常留她说话解闷。而司修远虽公务繁忙,却总能在她来访时“偶遇“一二。
这日,方如蕙刚到司府,便被老夫人拉着抱怨:“修远这孩子,连着几日熬夜处理公文,今早竟晕在了朝房!被同僚送回来时,脸色白得像纸。府医开了药,他却不肯好好休息,还在书房批阅文书。如蕙啊,你去劝劝他。“
方如蕙心头一紧,忙道:“我去看看。“
她轻车熟路地来到司修远的书房外,刚要敲门,却听见里面传来争执声。
“...大哥何必如此拼命?“是司修文的声音,“太子失势已成定局,你身为东宫属官,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慎言。“司修远的声音冷峻如冰,“太子乃国之储君,你我臣子,唯有尽忠职守。“
“忠?“司修文嗤笑,“父亲说了,丞相已经...“
“出去。“司修远打断他,“我还有公务要处理。“
门突然打开,司修文怒气冲冲地走出来,看见方如蕙站在门外,先是一愣,随即冷笑:“哟,方大夫也来凑热闹?我大哥这病,怕是只有你能治了。“说罢扬长而去。
方如蕙站在门口,进退两难。正犹豫间,司修远的声音从里面传来:“方大夫,请进。“
书房内,司修远坐在堆满公文的案几后,脸色确实苍白得吓人,眼下两片青黑,却仍挺直腰背,手中朱笔未停。
“司大人。“方如蕙皱眉,“您该卧床休息。“
司修远放下笔,揉了揉太阳穴:“小恙而已,不碍事。“
方如蕙不由分说地上前,伸手搭上他的脉搏。指尖下的脉象弦紧而数,明显是劳累过度所致。她板起脸:“大人若再不顾身体,怕是要酿成大疾。“
司修远难得地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看着她。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斑驳光影。方如蕙这才发现两人距离如此之近,几乎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她慌忙收回手,耳根发热。
“我开副方子,大人必须按时服用,且至少休息三日。“
司修远忽然笑了:“方大夫医嘱,岂敢不从。“
这笑容让他整个人都柔和起来,方如蕙心头一跳,急忙转身去取药箱掩饰慌乱。她配好药,又叮嘱了一番注意事项。
“对了,“司修远指了指书架,“那里有几本医书,方大夫若有兴趣,可随意取阅。“
方如蕙顺着他的指引看去,只见一整排珍贵的医籍整齐排列。她惊喜地走过去,指尖轻抚书脊,如获至宝。
“《金匮要略》手抄本!《伤寒杂病论》注释版!这些...这些可都是孤本啊!“
“我对医术所知有限,这些书放在此处也是浪费。“司修远看着她发亮的眼睛,唇角微扬,“方大夫若喜欢,可带回去细读。“
方如蕙犹豫道:“这太贵重了...“
“就当是诊金。“司修远顿了顿,“或者...方大夫可每日来此研读,顺便监督我服药休息。“
方如蕙抬眼看他,撞进一双含笑的眸子。她不知为何心跳加速,低头轻声道:“那...那我每日午后来叨扰一个时辰。“
自此,方如蕙每日午后都到司修远书房读书。司修远或处理公文,或闭目养神,两人各安一隅,却有种说不出的和谐。偶尔就某个医理问题讨论几句,常常不知不觉就聊到日暮西沉。
这日,方如蕙正全神贯注地研读一本药方集,忽听司修远问道:“方大夫为何学医?“
她抬起头,思索片刻:“起初是家学渊源。后来...亲眼见过太多贫苦百姓因缺医少药而枉死,便立志要尽己所能。“她反问道,“司大人又为何入仕?“
司修远望向窗外:“幼时随祖母去寺庙上香,见流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祖母说,'位高者当忧其民'。那时便想,有朝一日若能掌权,定要让百姓少受些苦。“
阳光为他侧脸镀上一层金边,方如蕙看得有些出神。这一刻的司修远,不再是那个冷面铁腕的兵部侍郎,而是一个心怀苍生的有志之士。
“大人做到了。“她轻声道,“京城百姓都说,自司大人掌管兵部以来,军中克扣粮饷之事少了大半。“
司修远摇头:“还远远不够。“他忽然咳嗽起来,脸色发白。
方如蕙急忙上前为他拍背,又倒了杯温水。司修远接过杯子时,手指无意间擦过她的指尖,两人都是一怔。
“抱歉。“司修远低声道。
方如蕙摇头,假装整理药箱掩饰脸上的热意。她发现自己在司修远面前越来越容易心跳加速,这种感觉既陌生又令人悸动。
转眼到了端午,京城突发瘟疫。方如蕙的医馆挤满了病患,药材很快告罄。她日夜不休地诊治,自己也瘦了一圈。
这天傍晚,她正为最后几个病患看诊,医馆门突然被推开。抬头一看,竟是司修远带着几个侍卫,抬着几个大箱子走了进来。
“司大人?“方如蕙惊讶地站起身。
司修远示意侍卫放下箱子:“听闻瘟疫肆虐,我带了些药材来。“他打开箱子,里面满是珍贵的抗疫药材。
方如蕙眼眶一热:“这些...这些正是急需的!大人怎么知道...“
“猜的。“司修远卷起袖子,“我来帮忙。“
方如蕙来不及感动,立刻分配任务。司修远竟出人意料地懂些医术基础,在她的指导下为病患熬药、包扎,动作虽不熟练却极为认真。
夜深人静时,病患终于都安置妥当。方如蕙累得几乎站不住,司修远扶她坐下,又倒了杯热茶给她。
“多谢大人。“方如蕙捧着茶杯,声音微哑,“若非大人及时相助,今日怕是...“
司修远摇头:“方大夫为百姓如此操劳,我不过是略尽绵力。“他犹豫片刻,又道,“我府上有处别院,宽敞清净。不如将重症病患移至彼处,也好减轻医馆压力。“
方如蕙惊讶地看着他:“大人不怕传染?“
“有方大夫在,怕什么。“司修远语气轻松,眼中却满是坚定。
就这样,司府别院成了临时医所。司修远每日下朝后必来帮忙,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两人并肩作战,配合日渐默契。
一次深夜,方如蕙正在研制新药方,司修远端了碗热粥进来。
“歇会儿吧,你已经两天没合眼了。“
方如蕙摇头:“这个方子还差一味药引...“
司修远看了看她写的方子,突然道:“可是要用黄连解毒,又怕药性太猛伤脾胃?“
方如蕙惊讶抬头:“大人懂医理?“
“略知一二。“司修远指着方子,“或许可加些甘草调和,再加白术健脾。“
这正是方如蕙苦思不得其解的关键!她惊喜地修改方子,忍不住握住司修远的手:“大人真是...啊!“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她慌忙松手,脸颊发烫。
司修远却反手握住了她的指尖:“手这么冰。“他脱下自己的外袍披在她肩上,“别着凉了。“
袍子上带着他的体温和那股熟悉的松木香,方如蕙心头一颤,低头不敢看他。两人之间的气氛突然变得微妙起来。
“大人...为何对我这般好?“她终是问出了这个盘旋已久的问题。
司修远沉默良久,才轻声道:“因为方大夫值得。“
这似是而非的回答让方如蕙更加困惑。她想再问,却见司修远已经转身去看病患了,只留下肩上的衣袍和心头的一团乱麻。
瘟疫持续了月余才渐渐平息。这段日子,方如蕙与司修远几乎形影不离。她发现这位冷面侍郎私下里竟是个心思细腻、学识渊博的人,而他对她的关怀,也早已超出了寻常医患之谊。
然而,随着瘟疫结束,方如蕙心中却生出一丝莫名的失落。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后,她与司修远还能保持这样的亲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