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盘点科幻名场面,老祖宗吓哭了! > 第四十一章 亡国之本并非外敌,而是内在之愚蠢!
换源:


       在歌者文明的观测记录里。

这颗蓝色星球的毁灭过程堪称宇宙级的黑色幽默:

一个被黑暗森林法则庇护了六十余年的文明,最终死于对和平的过度迷恋。

就像罗辑在孤岛上埋下的墓碑,

碑下没有遗体,

只有一箱录满民众谩骂的录音带。

——当太阳系被二维化的最后一刻,这些声音正通过中微子向宇宙广播,成为人类文明留给宇宙的最后遗言:

我们曾被自己的守护者拯救,

却因害怕黑暗,

亲手吹灭了唯一的灯塔。

而文明的墓碑上,刻着的从来不是敌人的强大,而是自己的愚蠢....

........................

........................

煤山歪脖子树下,白绫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崇祯帝将发冠狠狠掼在青砖上,散落的乌发垂落遮蔽了半张苍白的脸。

他仰头望着天幕中流转的幽蓝光幕,

看着那些被二向箔碾压成平面的文明在虚空中扭曲成荒诞的几何图形,忽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狂笑。

震得腰间玉佩相互撞击,发出清越却凄怆的声响。

“愚蠢,是啊!愚蠢!!”

他踉跄着扶住粗糙的树干,指节深深抠进皲裂的树皮,仿佛要将满心的不甘与悔恨都宣泄在这棵树上。

眼前浮现出十七年来的桩桩件件:

诛杀魏忠贤时的意气风发,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时的焦头烂额,还有那些在朝堂上相互倾轧、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文臣武将。

光幕上的文字“毁灭文明的从来都不是敌人的强大,而是自己的愚蠢”在他瞳孔里不断放大。

与记忆中杨嗣昌构陷卢象升、陈新甲私通后金的场景重叠,化作一把把利刃,狠狠剜着他的心。

“朕,还是太过愚蠢了!”

他的嘶吼被狂风卷着抛向天际,却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此刻他终于明白,

大明的覆灭,

不是因为满洲八旗的铁骑,不是因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而是在党争不断、贪污腐败的内耗中,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就像光幕中那些被二维化的文明,

不是败于不可抗拒的外力,而是毁于自身的愚蠢。

最后,

他缓缓将白绫套上脖颈,眼中的疯狂渐渐褪去,只剩下无尽的悲凉与释然。

“若有来世...”

话音未落,

脚下的石磴被踢翻,崇祯帝的身影在风中摇晃。

而天幕上的文字,

仿佛成了对他、对大明王朝最后的审判。

一旁的太监高声喊道:“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

........................

南唐,

澄心堂内,李煜握着羊毫的手突然剧烈颤抖。

宣纸上未干的墨迹晕染成扭曲的团块。

他死死盯着天幕中缓缓铺展的二维化图景,仿佛看到了金陵城破那日,宋军的旗帜如潮水般漫过朱雀门。

往日里填词作赋的风雅心境荡然无存,

眼前的光幕将星辰压成平面的画面,与记忆中他醉生梦死的无数个夜晚重叠。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他喃喃吟诵着自己的词句,声音里满是苦涩。

当“毁灭文明的从来都不是敌人的强大,而是自己的愚蠢”这行字在光幕上亮起。

李煜手中的笔“啪嗒”坠地。

他想起那些荒废朝政的日夜,沉溺于诗词歌赋,轻信奸臣,对宋军的步步紧逼视而不见。

那些曾经被他视为风雅的宴会,

觥筹交错间,

却早已埋下了亡国的种子。

此刻,

他终于明白,宋军的铁骑固然可怕,但真正摧毁南唐的,是自己的昏聩与逃避。

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恍惚间,

他仿佛又看到了小周后绝望的眼神,和金陵城墙上空飘落的硝烟。

“都是我的错啊......”

..........................

..........................

景阳殿。

胭脂水粉香气还未散尽,陈叔宝却如遭雷击般僵立在原地。

他望着光幕中文明被二维化的恐怖场景,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

曾经,

他在这华丽的宫殿中,与妃嫔们饮酒作乐,将朝政抛诸脑后,自认为长江天险可保大陈无虞。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他机械地重复着自己所作的艳词,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变成呜咽。

当那行刺痛人心的文字出现,

陈叔宝瘫倒在贵妃榻上,浑身颤抖。

他想起隋军渡江时,

自己还在醉生梦死,佞臣们粉饰太平,将真实军情隐瞒。

此刻光幕中的画面,

就像一面无情的镜子,照出了他的昏庸与愚蠢。

他捶打着榻面,

悔恨交加,

可一切都已太迟,就如同这被二维化的文明,再无回转的可能!

他的王朝,就要结束了.......

..........................

..........................

当然,有亡国之君自然也有明治之君。

明朝,

太极殿内檀香袅袅,李世民猛地推开案头堆积的奏疏。

他死死盯着天幕上流转的文字。

玄色冕旒剧烈晃动,

仿佛要将过往的岁月都摇晃出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目光扫过殿内悬挂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想起魏征直言进谏的模样!

“朕绝不会重蹈覆辙!”

李世民一拳砸在御案上,震得青铜香炉中的香灰飞扬。

光幕中文明覆灭的画面,让他更加警醒。

他想起贞观年间推行的均田制、科举制,想起与群臣共治天下的决心。

此刻,

他比任何时候都清楚,

一个国家的兴衰,不在于外敌的强大,而在于君主是否能保持清醒,广纳谏言。

“传朕旨意,命房玄龄、杜如晦即刻入宫,朕要再议治国之策!”

他的诏令掷地有声,

仿佛要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愚蠢”扼杀在萌芽之中。

太极殿外,

晨钟撞碎薄雾,十二重朱漆大门次第洞开。

房玄龄握着笏板的指节微微发白,余光瞥见杜如晦腰间的玉带扣随着脚步轻晃。

“魏征何在?”

天子话音未落,银须白发的老臣已撩起绯袍前襟,跪伏在青砖之上。

李世民疾步走下龙阶,

袍角带起的风掀动案头堆积的奏疏,露出半卷《谏太宗十思疏》的残页。

“卿家这篇奏文,字字如金石击心!”

皇帝伸手将魏征搀起,动作之疾险些碰落对方的进贤冠,“来人!取朕收藏的波斯琉璃盏、于阗美玉!”

殿内群臣屏息凝神,

看着十二名宦官抬着朱漆木箱鱼贯而入。

琉璃盏在晨光中流转着虹彩,

玉璧上雕刻的螭龙栩栩如生。

杜如晦喉头滚动,目光扫过箱中堆砌的珍宝,突然想起三日前魏征为漕运弊政与尚书右仆射争执时,被扯坏的官袍下摆还打着补丁!

“贞观之治,非朕一人之功!”

李世民将琉璃盏塞进魏征怀中,转身时冕旒上的玉珠叮当作响,“自今日起,凡朝堂议政敢直言者,赏绸缎百匹;民间百姓能指朕过失,许直接入宫面圣,赐五品冠带!”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殿内,落在缩着肩膀的中书舍人身上,“莫学那株温室牡丹,须知良药苦口利于病!”

殿外忽起一阵狂风,

将太极殿檐角的铜铃撞得乱响。

长孙无忌摸着颔下长须,看着魏征推辞不过,只得躬身谢恩的模样,突然笑了。

看来,

这光幕的出现对大唐来说并非是一件恶事!

虽说未来世界给帝王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胆怯,但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件事情,亡国之本并非外敌,而是,内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