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义父是皇叔 > 第四十四章
换源:


       寅时三刻的白帝城笼罩在诡异雾气中,青铜鹤灯的青烟在潮湿空气中扭曲变形。晨雾在铠甲缝隙凝结成水珠,顺着护臂滴落在青砖上。远处传来信鸽振翅声,与江涛声混作一片。刘封单膝跪地接过虎符时,指尖触到符身新刻的凹痕——这是昨夜他与诸葛亮密谈时约定的暗号。青铜的冰凉质感让他想起现代博物馆里那枚“汉中都督”虎符。但此刻更令他注意的是刘备拇指上的灼伤痕迹。

“侄儿领命。”刘封重重叩首,额头触及的地面残留着火药颗粒。这位君主昨夜定然又亲自参与了火药配制,这个认知让他喉头发紧。

关银屏从屏风后转出,递上染血的帛书:“女子斥候队已探明魏军火药库方位。”她左臂包扎的布条渗出新鲜血迹,那是拆卸东吴机关时受的伤。刘封展开帛书,《诗经·郑风》的密文标注着魏军火药库方位。突然,帛书角落三个不起眼的墨点引起他注意——这是飞熊锐士情报网专用的危险标记。

三百陌刀手沿密道潜行,每人腰间的“飞燕箭”都用鱼鳔胶密封。刘封抚过关银屏改良的防水层,琥珀色的胶质在火把下泛着微光。王平突然按住他肩膀,指向地面——

“将军,这脚印...”

潮湿的泥土上,几枚脚印深得反常。刘封看着地上的脚印,陷入沉思:“这种步态只有负重百斤以上才会留下。魏军怎么可能在蜀汉腹地运输如此重物?”

“三三制,散!”刘封低喝。士兵们立即三人一组扇形展开,这是他在江州训练特种部队时传授的战术。雾气中传来金属摩擦声,像是有重物被拖拽。

刘封等人寻至山洞前,随即缓缓进入。山洞中的景象让刘封浑身冰凉:又是三百陶罐分三层排列,中层硫磺,下层木炭,上层硝石。更可怕的是,罐体标记用的符号,与匠坊密道墙壁上的一模一样。那符号分明是

“飞熊锐士的密文?”王平失声惊呼。

刘封的陨铁匕首刮开陶罐,木炭颗粒均匀得超乎时代。当他发现罐底刻着的风林火山四字时,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这字迹与关羽赠他的玉珏完全一致。

“将军小心!”

王平的怒吼与弩箭破空声同时响起。雾气中浮现的翠羽盔缨让刘封心头巨震——东吴“解烦兵”竟摆出他独创的三三制阵型!陌刀劈碎面甲的刹那,他认出了张武扭曲的面容。

“结阵!掷箭!”

飞燕箭的爆炸撕开雾幕,靛蓝色火球照亮整个山洞。刘封突然发现,魏军火药库的布局竟与汉代积薪烽火制度完全一致。这种本该失传的军事制度,此刻以诡异的形式重现。混战中,陌刀在浓雾中划出银色弧光,刀锋所过之处,东吴士兵的铠甲如纸般撕裂。这种唐代才出现的兵器,此刻在刘封手中展现出恐怖威力。

关银屏的声音穿透战场:“夫君看顶上!”洞顶垂下的绳结组成特种部队专用暗号。刘封瞳孔骤缩——这是他在江州训练时发明的传递方式,怎会被敌人知晓?

突围至江边时,陆逊的旗舰已横亘水面。刘封眯起眼睛,发现船首青铜兽面与他前世在汉中出土的“饕餮纹”分毫不差。

“久闻封将军改良军械之能。”陆逊羽扇轻点第七口漆箱,远远的站在船上喊道:“这些天外寒英,权作贺礼。”

刘封上前,用陌刀刀柄掀开箱盖的瞬间,腐血混槐花蜜的气息扑面而来。刘封清晰的意识到:“尸体死亡时间不超过十二个时辰,尸体脖颈处的三道抓痕与糜芳伤口镜像吻合,而腰间断裂的玉佩——是原主遇害时的证物!”这个认知让他如坠冰窟。陆逊究竟从何处得来?

回到白帝城,诸葛亮正在验看缴获的陶罐碎片。羽扇突然停在某处:“封将军且看。”

刘封俯身,发现碎片内侧刻着微小的风林火山四字——与关羽赠他的玉珏背面字样完全相同。更诡异的是,字迹边缘的氧化层显示,这些字至少已刻了十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水淹七军时获得的魏将腰牌上,也有同样字迹。这绝非巧合!

“报!”传令兵踉跄闯入,“飞熊锐士在汉水截获曹军信使,携有此物——”

呈上的竹筒中,一卷帛书缓缓展开。刘封的瞳孔骤然收缩:上面详细记载着蜀汉火药配方,而笔迹竟与他在现代临摹的诸葛亮手札如出一辙!心中巨震:“难道是他泄露的?可是为什么啊?”随即又摇摇头,“绝不可能!”

“有趣。”诸葛亮轻叩羽扇,“建安二十四年,瑾使荆州时曾说...”话音戛然而止,羽扇指向地图上麦城西侧的松林。

刘备突然拍案,漆盒中半枚染血玉佩微微颤动:“好个连环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