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明末:开局揭穿皇太极 > 第29章 山海关前破铁骑
换源:


       顾昭刚下过令。

第一拨鞑子的前锋就冲到关前二里了。

顾昭站在箭楼的垛口那儿观察着。

他瞅着像黑云一样压过来的骑兵,不自觉地紧张。

看着自己研究的燧发枪心安了不少。

这燧发枪是他用现代机械知识改进的火铳,枪管里刻着螺旋膛线,射程比普通的鸟铳能远将近半里地。

“顾参议!”吕大器的声音在身后突然响起。

“前锋是正白旗的巴牙喇,大概五百个骑兵!”

“末将带着亲军去冲阵——”

“不用。”顾昭抬手就给打断了,眼睛扫过城墙下排列着的十二门红衣大炮。

炮组那些火长,正拿着铜尺在那量角度。

他心里头还记着前世资料里提到的事儿,皇太极天聪三年的时候,那八旗军的前锋老是用“探马冲击”这一招。

看起来那气势特别猛,其实就是在试探火力都咋分布的。

“让老营的兄弟们把弓先收一收。”

他扭头就跟传令兵说,“就放三排弩箭就行。”

这时候林月瑶冷不丁地从垛口翻上来了。

她穿着玄色的劲装。

发辫就用皮绳随随便便地扎着,可就算这样,她比那些旗幡都要扎眼。

“顾昭,你得让我带上轻骑——”

“等他们冲过护城河再说。

”顾昭把燧发枪塞到她手里,“这枪能打到三百步远,你帮我试试准头。”

就在这时候,城下传来了第一声马叫。

五百匹马的铁蹄子让大地颤动。

跑在最前面的那个白旗将官,戴着熊皮护颈。

这是多尔衮的亲卫标志。

“放弩箭!”

梆子声一响。城墙上射下来的弩箭,可这些箭,就只能落到鞑子前锋马队的前三排。

鞑子骑兵早就习惯了这种不怎么密集的箭雨了,马蹄子跑得更快了。

等到最前面的战马冲到结冰的护城河那儿的时候,顾昭“啪”的一下就拍响了身边的铜钟。

“红衣炮——”他的声音被北风带着,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战场,“目标是左翼三百步的地方,开炮!”

第一门炮的火绳一点着,好家伙,整座箭楼都跟着晃悠起来了。

这改良后的红衣炮,装的是颗粒火药,爆炸的声音比起普通的火炮,要闷一些,那炮弹,正好就撞到了鞑子将官的马肚子上。

血一下子就溅开了,这时候顾昭就看到那个将官脸上那种特别错愕的表情。

要知道,这个地方本来应该是明军的鸟铳阵的,现在却被他用大炮给打出了一个缺口。

“第二炮,往右翼偏北的地方打!”顾昭扯着脖子喊。

那些炮组的火长们,早就把顾昭教的“三角定位法”背得滚瓜烂熟了,这第二发炮弹,几乎是沿着第一发炮弹的路线飞出去的,一下子就把鞑子的探马旗给掀翻了。

这下子,鞑子的前锋马队乱套了。

有的战马被炮弹的碎片把腿骨给削断了,马和人都倒在地上,乱成了一堆;

还有的骑兵想拉住缰绳往后退呢,可是后面的马群一个劲儿地往前顶,就只能被推着往前冲了。

“收家伙!”顾昭用力的一拳砸在垛口上。

城墙上的弩手们听到命令,立马就停止了射击,那些炮口,也都把炮衣垂了下来。

吕大器眼睛瞪得大大的,死死地盯着正在慢慢退去的鞑子前锋。嘴里说道:“他们……他们这是在试探咱们火器的位置?”

“所以,咱们就给他们来点假的。”

顾昭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炮灰,眼睛朝着远处的山包看了过去。

那是影卫的瞭望哨,正在用顾昭教的旗语传递敌军的动向。

这旗语是顾昭前世当战地记者的时候学的摩尔斯码改过来的,改成了明军能看得懂的符号。

到了正午的时候,多尔衮的主力部队就到了。

那黄旗多得,漫山遍野都是。

顾昭仔细地数着敌军的阵型,左边是镶蓝旗,右边是正黄旗,中间就是多尔衮的亲卫白旗。

顾昭伸手摸了摸怀里的怀表,这怀表可是用现代的零件改装的,那齿轮之间还涂着他自己做的防冻油脂。

指针指到未时三刻了。

“三段击,准备起来!”他放声大喊。

城下排好阵的火铳兵马上就分成了三队,最前面那队半蹲着把枪举起来,中间那队忙着装药填弹,最后面那队就检查火绳。

这战术,是他照着前世的“西班牙方阵”改出来的,专门用来对付骑兵冲锋的。

吕大器昨天还骂这“三队轮换就跟老太太似的,慢得不行”。

可现在,举着令旗在前面跑来跑去的。

第一波冲锋的马蹄声传过来,震得城墙上的砖头都跟着发颤。

顾昭瞅见多尔衮穿着黄金甲在中军那儿晃悠,他这是亲自在后面压阵。

前世的今天,袁崇焕就是被这一波冲锋给冲的阵型都散了,最后只能退到内城去守着。

不过这一回,当那些鞑子骑兵冲到三百步远的时候,前面那队火铳兵的枪就响了——这改良过的燧发枪可没有火绳延迟那毛病,三百步开外的骑兵,一下子就连人带马被打翻了一大片。

“后面那队,上!”吕大器挥着旗子。

第二队火铳兵立马就补上了,第三队,就开始往枪膛里塞他改良过的铅弹。

鞑子骑兵嗷嗷叫着往前冲。跑在最前面的镶蓝旗贝勒,左肩被铅弹给打穿了,从马上摔下来的时候,又被自己的马踩断了腿。

“长枪兵,赶紧结阵!”顾昭扯着嗓子又喊了一嗓子。

在城下摆好阵的长枪兵,麻溜地把枪头往地上一插,就跟刺猬似的,弄出了一道防线。

骑兵冲过来的时候,马肚子一下子就被枪尖给挑开了,骑马的人因为惯性往前栽,正好就撞到下一排枪尖上了。

吕大器在旁边看着,眼睛都放光了。

“顾参议!这办法,真能把骑兵挡得死死的!”

等到夕阳时,多尔衮的营帐开始冒黑烟了。

这黑烟是顾昭的火油箭弄出来的。他让人把棉絮在松脂和菜油里浸一浸,然后裹在箭头上,借着北风就往敌营射。

刚起火的时候,鞑子还想扑火呢,可松脂一遇到风就炸,没一会儿,十几顶帐篷就都着起来了,成了一片火海。

林月瑶带着她的轻骑队,早就等在关左边的小树林子里了。

困准时机,进场冲杀。

“杀得差不多就撤回来!”顾昭在箭楼上大声喊道。

林月瑶回了他一个特别利落的旋刀动作。

“顾昭!等仗打完了,你欠我的烧刀子,得拿两坛来还!”

到了半夜,影卫里的云组回来了。

领头的是个瘦高个儿,脸上涂着鞑子那种青黑色的染料,腰上还挂着正蓝旗的腰牌。

他单膝跪在地上,兴奋劲儿在声音里都藏不住:“顾参议啊,小的把‘速攻东侧’的命令给改成‘围攻西侧’了。那个传令的牛录章京,连腰牌都没仔细看,就带着两千人往西边去了——”

突然,他就不说话了,因为顾昭正盯着他腰上的铜铃看。

“这可是多尔衮亲卫的响铃。”

顾昭把铜铃拿起来晃了晃,问道,“你把他杀了?”

“回参议,那个牛录章京的马踩到火油了,烧得脸都只剩半张了。”

“小的就捡了他的腰牌,又杀了一个真正的亲卫,把铃铛给换过来了。”

顾昭把铜铃收到怀里去了。

这时候,西边传来稀稀拉拉的喊杀声。

到了第三天黎明的时候,多尔衮撤兵了。

在顾昭就站在箭楼之上,眼瞅着那个后金的摄政王把马缰绳一勒,还回头瞅了山海关一眼。

“顾参议啊!”

吕大器跑上来了,连铁盔都没戴。

“鞑子退兵喽!咱们,咱们打赢了!”

这一下,城墙上就跟炸了锅似的,欢呼声那叫一个震天动地。

林月瑶带着她的轻骑队押着俘虏回来了,马背上挂着一串串鞑子的脑袋。

一点没有姑娘的样子。

女杀神。

袁崇焕走上箭楼。

“好小子啊。”

他伸手拍了拍顾昭的肩膀。

“就这一仗,都够写进《大明军志》里头了。”

顾昭刚要张嘴说话呢,就听到城下传来一阵特促的马蹄声。

一个锦衣卫的暗探从马上滚下来。

他“扑通、扑通”跪爬了几步,然后把那封信笺高高举过头顶,喊道:

“顾参议啊,这是京城来的消息。温阁老和钱谦益凑一块儿了,参您一个‘擅专军务’的罪名呢,这是要皇上下旨把您召回京城问罪……”

顾昭的手指头在信笺上就那么停住了。

真他妈的!

一下子,前世的那些事儿就全涌到脑袋里了。

前世,温体仁陷害袁崇焕的折子,不就是在打完这样一场仗之后,递到崇祯皇帝跟前的嘛。

“顾昭?”林月瑶的声音从后面传过来。

“出啥事儿了?”

顾昭把信笺折了几下,就往怀里一塞。

他眼睛瞅着硝烟,突然就笑了起来。

“去传我的将令。”他一转身就对传令兵大声说道。

“把关卡的防御加固一下,好好清点一下伤亡的人数,把鞑子的脑袋都挂到城墙上——”

“再让人用八百里加急把这一仗打胜仗的消息送到京城去。”

顾昭的手在怀里紧紧地握着那份急报,耳朵里听着士兵们欢呼的声音

这一场仗啊,不过就是个开头罢了。

林月瑶狐疑的看了看林昭,喃喃道:“事出反常必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