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
“又是一个女人,怎么这个研究大豆的,也是一个女人?”
一个老学究看着天幕上的那个女人,脸上骇然之色溢于言表。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后世人为什么要用女人,女人能顶什么用?”
“为什么这个女人会上学,会去学习农业技术。”
“为什么这个女人……会成为圣人!”
圣人。
一个多么伟大的称号。
是古往今来,所有读书人所追求的目标。
他这个老学究,读了一辈子书,学了一辈子,可是却连一个官都没考上。
这……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许多女子看着天幕中的李奶奶是两眼放光。
羡慕之情都快从眼眶中溢出来了。
“真羡慕啊,后世对女子也这么宽容。”
“在后世,女子也是可以上学读书,甚至做学问的。”
明朝。
马皇后神色复杂的看着天幕上,满脸自信的女子。
这个女人,跟她以往见到过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样,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自豪,那样的阳光、坚定。
马皇后作为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立不世之功的女人。
因为受到眼界的影响,依旧没有逃脱出封建王朝的思维模式。
别看她有时候经常和朱元璋像寻常百姓夫妻一样吵架,但内心深处却还是印刻着‘女人是男人的附庸’的思想。
过去,她也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天幕上接连出现这么多的女人,却实实在在的告诉她,告诉所有的古人。
女人,不必成为男人的附庸,完全可以自己活出自己的风采。
女人,只要作出好成绩,只要作出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的事情,照样可以得到尊重。
……
天幕还在继续:
【一条金色鲤鱼突然从湖面上跳出来,紧接着一个老人将鲤鱼捧在手心里,仔仔细细的观察。】
【“鱼爷爷”金|万|昆。】
【他说:“种是一切的本,可以改善一个国家。”】
【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只要是我不停止呼吸,最后一分钟,我也为水产种业奋斗到底。”】
【他为千万淡水养殖户,守住了养家糊口的生计。】
弹幕:
(鱼爷爷走好!)
(因为有了你,我们才能随时随地吃上如此美味且便宜的鱼肉!)
(致敬!)
天幕下。
住在江河湖海旁边,靠着打渔为生的人们看着天幕惊叹不已。
“天哪,这是鲤鱼?好大,好肥啊!”
“你们看,天幕上说什么?他们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吃让美味且便宜的鱼。”
“后世人不只是能吃到粮食,还能够吃到鱼肉!”
【天幕上,忽然一片绿色,一个穿着白衬衫的男人出现在旁边。】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他说:“看到高产玉米像仪仗队一样,我感到自豪!”】
【当记者询问的时候,他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多增几粒粮食。”】
弹幕:
(我们现在吃的玉米,都是李老的研究成果。)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谢祖国,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那些把论文写在祖国土地江河上的人,都是最纯真最纯粹的人。感谢先农人,感谢新农人。)
(说的真好!)
天幕下。
众人看着那高高的杆子,不禁疑惑。
“天上说的是什么?玉米?那不是高粱?”
还真别说,高粱和玉米长得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高粱的种子在顶端,玉米的种子在半腰上。
唐朝。
李世民盯着天幕上的那玉米杆。
“玉米,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作物,这是后世人研究出来的?”
清朝时期。
那些农民们看着天上的高大玉米杆也是震惊不已。
“天哪,后世人的玉米杆这么粗壮,结出来的玉米穗那么多。”
【天幕上,一片片金黄色,晃的人们眼睛都睁不开了。】
【最辛苦种田人,土地一定会给予最丰厚的回报!】
【(为中|国|人吃好饭,他们倾尽一生,丰收的甜里有他们吃过的苦)】
【广大农民朋友以双手为笔,汗水为墨,在神州大地上描绘了一幅‘稻麦金黄、蔬果飘香’的锦绣画卷。】
【丰收的节日就是对耕耘在三农田地的平凡英雄,最好的礼赞!】
【“丰收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