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摘录:
“当某种记忆从世界上消失,连它的缺席都会被人遗忘。”
——程郁的匿名博客《缝心录》
第一部分:消失的痕迹
1.空白的相册
程郁翻开家族相册,发现所有关于“雪”的照片都变成了空白。
不是被撕掉,而是像从未存在过——相框里只剩背景,雪地、雪人、甚至雪景中的亲人笑容,全部消失了。
更诡异的是,当他询问母亲时,对方困惑地皱眉:
“雪?那是什么?”
老人用骨剪轻触相册,剪尖突然结霜,浮现一行小字:
“自然记忆序列‘冬’已灭绝。”
2.全球性遗忘
调查显示,这不是个例:
气象局的所有降雪记录变成“系统故障”提示
滑雪场改建成旱冰场,游客坚称“一直如此”
最可怕的是北极科考站传回的照片——冰川仍在,但科学家们对“雪”这个字毫无反应
林夏调取神经学数据,发现人类大脑中关于“雪”的神经通路全部休眠。
“不是遗忘。”她声音发抖,“是某种存在把‘雪’从认知里删除了。”
第二部分:灭绝的真相
3.记忆的墓碑
程郁潜入全球记忆银行的地下数据库,找到“已灭绝记忆”分类:
“纸质书信的触感”(灭绝于2032年)
“手工纺织的节奏”(灭绝于2028年)
最新一条是:“雪”(灭绝于昨晚23:17)
每个条目下都有段视频,记录着最后拥有这段记忆的人。
“雪”的最后一任记忆者是个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影片里他不断重复:
“雪花是天空的碎骨……它们疼的时候,就变成了雨……”
视频结束于医生给他注射“记忆清理剂”。
4.清理计划
程郁黑入医药公司服务器,发现“记忆生态平衡计划”:
理论:人类大脑容量有限,需定期清理“低效记忆”
方法:用靶向病毒沉默特定记忆基因
选择标准:使用率低于0.3%的记忆类型自动列入清理列表
“雪”因全球变暖,已有五年未被80%人类亲身经历,符合清理标准。
5.林夏的发现
林夏在实验室培养出“记忆病毒”,显微镜下可见:
病毒像微型剪刀,精准剪断特定记忆的DNA链
更可怕的是,它会分泌“认知覆盖酶”,让宿主意识不到记忆缺失
最致命的一行日志:“下个目标——‘疼痛记忆’”
“如果连疼痛都能忘记……”程郁攥紧骨剪,“人类将失去最后一道防线。”
第三部分:记忆的战争
6.人工降雪
程郁团队尝试用纳米机器人在大气中制造雪花,同时向人群播放旧雪景视频。
起初有效——部分人瞳孔微颤,像是要想起什么。
但三分钟后,他们的眼睛突然蒙上白翳,随后平静地说:
“这是什么新型塑料碎片?”
病毒立即进化出抗性。
7.两难抉择
全球紧急会议争吵不休:
重启计划:强制唤醒被删记忆(风险:可能导致脑死亡)
替代方案:创造新记忆类型覆盖空缺(如“人工雪记忆”)
程郁的疯狂提案:将他自己改造成“记忆载体”,永久保存灭绝记忆
投票前,大屏幕突然播放程郁父亲的遗言:
“有些记忆必须有人背负……哪怕全世界都忘了。”
8.终极手术
程郁将骨剪刺入后颈,接入中枢神经系统,开始下载“灭绝记忆库”:
雪的寒冷直接灼烧神经
书信的触感像刀片划过皮层
最痛苦的是“手工纺织记忆”——每根神经都像被纺锤穿刺
当他在剧痛中惨叫时,林夏将最后一段数据线插入他太阳穴:
“这是‘被遗忘的痛’……它能让记忆活下来。”
第四部分:记忆的方舟
9.新记忆生态
程郁苏醒后,世界已变:
他的眼泪落下时会凝结成微型雪花
皮肤接触纸张自动浮现旧式信笺纹理
最神奇的是,只要他触碰他人,就能短暂共享灭绝记忆
孩子们围着他,伸手接住“想象中的雪”,笑声如铃。
10.博客终章
程郁上传最后一张照片:他的纤维化手掌上,雪花与火焰共存。配文:
“记忆不会真正死去,
只要还有人愿意,
成为它们的墓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