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后水浒英雄传 > 第39章 真相
换源:


       被童猛酷刑痛虐的齐霄奎想,投靠高球是为了博个富贵出身,现在命都没有了,什么荣华富贵都成了过眼云烟,还指望个屁啊。

既然前途无望得不到任何好处了,何必还为高球受苦挨痛,白白吃这生不如死的活罪。

齐晓奎一想通就愿意招供了。

李俊示意童猛停止暴虐,等齐霄奎回过气来才问:“你认识梁山的诸位英雄吗?”

齐霄奎脑子飞快地转着,马上就醒悟过来:“认识一两个。”

“认识谁,说。”

“宋江、庐俊义。”

“好狡猾的家伙,往死人身上推,死无对证,难辨真假。好,我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认识宋江和庐俊义的?”

齐霄奎语塞,结结巴巴说不上来。

李俊怒道:“童猛:再来!看看是你的脚硬还是他的嘴硬。”

童猛得令再次在齐霄奎四肢关节来回蹂躏,痛入骨髓的感觉让齐霄奎恨不能马上死去,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人在生不如死的时候,死就是一种奢望。

齐霄奎痛得万念俱灰,什么高官厚绿,荣华富贵、扬名立万、光宗耀祖……统统去他大爷,此时只要李俊赐他一死,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了。

齐霄奎再也没有了求生的欲望,再也不愿意为他的高俅义父保守秘密了,再度连叫愿意招供。

李俊吩咐暂停逼供,童猛再次停止动作,齐霄奎这次不敢再装聋作哑,把自己的来龙去脉全都交待出来:

齐霄奎,大名府人,三十岁。身高八尺五,体重二百三十斤,绰号飞虎将,武林中百年一出的奇才。拳脚较量,兵器厮杀,跑马射箭样样精通。

在梁山英雄齐聚忠义堂,替天行道的时候,齐霄奎在终南山修真炼气,师从终南山不老真人。

齐霄奎爱慕达官显宦,眼红黄金、白银,美女、佳酿,喜欢私底下打听山外朝堂江湖之事。梁山英雄屡屡打败进剿梁山的朝庭官兵,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战斗故事时不时传到了齐霄奎耳里。

齐霄奎最是不服梁山英雄,常常自忖:这些凡夫俗子也能尘嚣尘上,名扬四海,要是老子下山,岂不是天下无敌的盖世英雄。

世无英雄遂便使竖子成名!梁山草寇得以嚣张扬名,那是因为自己没有入世。若是自己下山,定将梁山一众贼人杀个干干净净,闻名天下的就不是梁山豪杰,而是盖世英雄齐霄奎了!

齐霄奎常思量:我来终南山刻苦学艺,不就是为了图个功名出身嘛,现在是炼气五级巅峰,有六级修为的实力,在修真界只是普通的炼气中期,但到了世俗界,就是难得的高手中的高手。

有了这一身功夫,在世俗界挂帅拜将,完全不是问题。俗话说学成文武艺,卖给帝王家。有本事的人就该在朝庭里谋得一官半职,才是扬名立万,光宗耀祖的好男儿。

自己若是凭本事立下了不世之功,不但是青史留名荫及子孙,连故乡一方的人们也荣有与焉。

每当一想着这事儿,齐霄奎就心痒难熬,迫切想着出人地,享受荣华富贵,到了熬不住的时候,便下定决心要下山入世谋个出身。

齐霄奎找到师父道:“师父,古人云‘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当今天下大乱,弟子学艺也小有成就,想下山为君王分忧,为朝庭解难!请师尊恩准。”

不老真人端详齐霄奎良久,方才叹道:“才炼气中期,就敢说小有成就,大言不惭啊。我看你的名利色气甚重,到底不是修真之人,强留你在山中,心却在世俗,这样的修炼没有意义,为师允你自便。

你想下山就即刻下山,不过临行前我有一言赠你,以后千万要记住,不得有违。若是违背,必将是挫骨扬灰的下场。”

齐霄奎:“师父有何告诫,弟子谨遵,绝不敢有违。”

不老真人:“我不是让你做什么为难的事,也不是做很难做到的事。既不用你费力,也很容易做到。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许说我是你的师父,哪怕是死到临头也不能说!就当是从来没有过我这个师父,最好把我从你的记忆里抹除、彻底忘记。”

齐霄奎腹讥:老东西,我以为是什么事呢。以我现在之能,在俗世界出头露面还需要搬出师父来压人吗,你也太小看我了。当即爽快地答应下来“谨遵师命,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决不会说出师父的名讳。”

不老真人厌烦地了挥了挥手:“记住就好,去吧!”

齐霄奎的几个师兄弟闻言,个别人眼中露出羡慕之色,大多数眼露讥诮,才区区炼气五级就目空一切了,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师兄弟们也不与齐霄奎说句道别的话,只是伸手做出个请走的姿式,就将齐霄奎请出了师门。

齐霄奎本以为同门一场,自己下山搏个出身,这些师兄弟也会跟着沾光,肯定会讨好他,装难舍难分的样子送他下山。没想到不但没有谁来讨好他,反而被师兄弟们嫌弃了,像赶苍蝇一般把他给赶下山。

齐霄奎心中恼怒至极,暗地发誓:“等我混出名堂来了,再回来给你们看看,让你们知道鸿鹄岂是燕雀可比。”

齐霄奎不明白师兄弟们看不起他,嫌烦他,是因为他这个人被名利蒙住了双眼,太没自知之明。还怕他下山后惹出了事端,连累宗门。这家伙答应不老真人说在任何时候都不说出师门师父,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入世以后在关键时会不会说。

不老真人手下弟子上千,炼气中层还只是基层的修为。仅仅这点修为就让齐霄奎坐不住了,人家换体境的修炼者会怎么样?换体后期的又会怎么样!

不老真人自己是半仙之体,据说是有仙人之能了,却还在苦修苦炼,不动丝毫红尘之心。没想到门中的一些弟子却如此贪慕荣华富贵。

齐霄奎一下山,师兄弟们就预见到了他的结局:必为名利所害,不得善终。他的师兄弟没想到,齐霄奎会死的这么早,真是出乎意料了。

下山路上,齐霄奎边走边想:若是有个高官为自己引荐,奋斗的道路就会平坦顺利的多,少费很多的力气不说,还会收到很大的效益。

齐霄奎到处卖弄,让自己的本事显露在人前,想引起高官显爵的注意,

但是,现实并没有齐霄奎想的那么理想。齐霄奎下山后四处奔走,忙碌了好一段时间,却没有引起一个高官勋爵的注意,谁也没有把他当作济世之才,拯世之雄。齐霄奎还是那个齐霄奎,碌碌无为,不为人知。

齐霄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赏识,赚苦力钱的事不愿意干,赚轻松钱的事又不会做,时间一长,连吃饭的钱都成问题,只能吃粗食住小客栈里最便宜的陋铺。

到这时候齐霄奎才知道升官发财的路子并不好走,看似容易做起来难!想的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千思万想之后,齐霄奎想到了一句俗语——朝中有人好做官。人生中有个引路贵人会轻松的多,不奋斗才能轻松得到高官厚绿。齐霄奎决定找个合适的高官投奔,作为自己的敲门砖、引路贵人,但是投奔谁呢,谁才是慧眼识珠的贵人?

有心人总是会有机会光顾的,齐霄奎也是这样。有一次在客栈饭就餐的时候,听到了邻桌的两个汉子边喝酒边说的话。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大汉说:“如今梁山好汉荡平了各路反王,天下大定,我等习武之人没什么事可干了,你我兄弟英雄无用武之地。

兄弟,我听说高太尉暗地招收江湖能人为己所用,我们俩就去投奔高太尉,混个出身吧。”

另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汉子说:“高俅是奸佞狗官,与梁山好汉是生死仇人,将来难有好结果,这样的人不值得我等正义之士投靠。”

三十岁的大汉道:“我管他是忠臣还是奸臣,有奶就是娘,只要他能重用我,给我个出息就行。”

“道不同不相与谋,你去投你的高太尉,我不去!我还是在江湖中混日子算了。”

“我们俩是最好的师兄弟,早就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决意不去我当然也不会去的,还是一起混江湖吧。”

齐霄奎听到两人的对话,心中便有了主意。认为那个三十岁的大汉说的没错,自己本就是抱着寻出身的目标而来,只要谁能重用自己就投奔谁,管他是忠还是奸,那不是自己需要关心的。

齐霄奎自我劝慰道,忠奸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标准,结论是胜利者做的,说红就是红。说黑就是黑。失败者狗屁都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齐霄奎一直对梁山强人很反感,高太尉与梁山人是对立的,那就是一路人的知音嘛,说不定还惺惺相惜呢。

齐霄奎选了投靠目标,就不再做他想,出了饭店就一心一意直奔东京高太尉府而来。

一到东京就直接找到高俅府邸,毛遂自荐地向高俅自我吹嘘一番,果真甚得高俅欣赏。高俅得知齐霄奎是终南山来的隐世高人,心中暗喜,但没有明显表露出来,先要齐霄奎表演一番,展露出一些本事来给他看看,方才能量材使用。

高俅笑道:“英雄也不必沮丧,老夫能看好你,自然会给你一个出身,也会给你创造出用武之地的机会,让你名利双收,光宗耀祖。”

齐霄奎大喜:“恩公有何妙策?”

高俅阴测测地道:“一百单八星已经离开了梁山,但他们贼心不死,脑子里时时刻刻还想着梁山,心窝里牢牢惦记着水浒,终究是朝庭的隐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