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后水浒英雄传 > 第65章 四奸上奏
换源:


       青州的黄副统制奉青州太守童修之命带五千官兵来捉拿李俊,逼反李俊和花逢春一家,黄副统制被花逢春一箭射成重伤,同样不知生死。

花家人却得以从地道里全部逃脱,无一被捕。这件事轰动了花家寨这个古镇,很快禀报到青州府,也就震惊了青州城。太守童修大惊失色,急急修成信札上报童贯。

当时童贯与蔡京、高球、杨戬正在太师府商议如何对付李俊之事。

得到童修的信札,蔡京当即做了两路行动的决定:

一,由童贯派人伏击押送高源来京城的李纲。

二,明日上朝,四人具本上奏李俊谋反,以得到开国剑欺骗天下,树起反旗自立为王,请皇上下旨派兵将其剿灭。

童贯回家之后,就派了心腹爱将马寅带一千精兵第二天到双龙岭伏击李纲。自己与蔡京、高球、杨戬上朝上奏,请剿灭反王李俊。

第二日早朝,钦宗提前上朝,比百官到的还早。

微宗禅让、钦宗登基。是金兵大举南侵之时,钦宗受命于危难之际,这个皇帝不好当,外有强寇入侵,内有奸佞权臣当道,朝纲混乱。

此时官府穷征暴敛,黎民怨声载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有苦无处诉,不少人被逼得揭竿而起,一时间宋王朝内部造反团伙风起云涌。

之前起义军中有著名的有宋江、田虎、王庆、方腊等四大寇。

四寇之首的宋江被朝庭招安后,带着梁山人马灭了另外三寇——田虎、王庆、方腊三个造反称王的大势力,四寇之乱平息。朝庭君臣同庆,以为天下从此太平。

殊不知千千万万的良民造反为寇的根本原因皆因皇帝昏庸,奸臣当权,穷征苛捐,弄的好好过日子的老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饥寒难熬、生活窘迫、前途无望,日子过不下去了,反不反都是一个死。不如揭竿而起,出一口胸中恶气。

官逼民反的事层出不穷,不得不反的局面便应时而生。

宋江、田虎、王庆、方腊四大反寇覆灭了之后,更多的造反势力出现了。

朝庭在连年征讨起义造反势力的战争中耗费了大量钱财,国库空虚。

到金兵大举南侵时,大宋已经积弱积贫多年,国力极度衰弱。

强邻辽国、金国将大宋国情看在眼里,就惦记上了大宋的绵绣江山,不断犯边,在边境累累掳掠,无恶不作。

大宋战火频繁,病入膏荒、无力迎战,就为金裔宋人赵良嗣想出振兴金国的计策创造了机会。

赵良嗣原名李良嗣,趁辽犯宋,宋无力迎战的机会,向童贯献出了——联金灭辽的计策,童贯认为是妙计,就把赵良嗣引见给微宗,得到了微宗的赏识,并赐皇姓赵。

金国正当开始崛起之时,最大的危险是辽,赵良嗣的联金抗辽之计正合金人之意,两下一拍即合。微宗满以为借金之力灭了强辽,从此天下太平。但他没想到强弩之末的辽人只不过是一匹狼,而新兴崛起的金人才是一头真正择人而噬的猛虎。

联金抗辽之计开始给了微宗如愿以偿的感觉,辽国对大宋的危险得到了解除,微宗龙颜大悦,重赏了赵良嗣。

但是,联金抗辽真正的受益者是金国,金国借用了宋朝的力量,合力灭了辽国,将辽国财产一掳而空,使金国的实力成倍增长,金国在灭辽的战争中尝到了战争发财的美味。

大宋联金灭辽的结局只从中得到了解除辽国的威胁,收回了被辽国侵占去的一些土地这些虚的东西,没有得到一点实际的好处。而在征战中却付出了大量的财力和军力,使国力弱上加弱更弱了,辽亡之后的大宋不如金国强盛,就成了金国嘴里的肥羊。

食髓知味的金国强盛之后,野心膨胀,把大宋当作了盘中美餐,必欲食之。金国起兵南侵大宋,一路抛如破竹,兵临城下。整日笙歌满盏的微宗才猛醒,联金抗辽不仅是灭了辽国,大宋同样也岌岌可危。一个辽国并没有喂饱金人的胃口,富裕的大宋才是金人必欲得之的大肥羊。

强大的金兵南侵势如破竹,被辽国侵占去了宋国疆土都割让给了金国。但金国要的是大整个江山,当然不满足从辽国嘴里吐出来的小恩小惠。

金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挥师南下,很快就打下了大名府。

前锋抵达离京城只有二三百里了。微宗被吓破了胆,把皇位禅让给皇子钦宗,并处死了赵良嗣以平民愤。

钦宗当上皇帝后深刻反思,总结出大宋衰败的原因是微宗任用了一批只知讨好奉承的奸佞玩伴为重臣,致使官场风气极坏,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真正有才干的忠臣没有一个得到重用。

大宋积弱积贫,无一战之力,都因奸佞误国,这是钦宗的深刻认识。

钦宗一登基就面临御敌大任,当务之急是选用一批可用之才。车师道、宗泽、李纲、宿太尉、韩世忠……这些人都是忠臣,不过车师道、宿太尉都已老,出一出主意还行,披袿上阵杀敌是不行了。

想来想去,可用之人太少,就让李纲担此重任,前往御敌前沿出任御敌大元帅。

钦宗这时刚登基,龙椅还没坐热,为了稳定局面,不宜有太大的人事变动。他怕兔子逼急了也咬人,高球、蔡京、童贯、杨戬……等一班祸国殃民的旧大臣手握大权,暂时还不可免去,权宜之计是先凉着他们不予重用,逐步削掉他们手中的权力,暂时让他们有职无权,让他们手中的权力逐显平稳过渡到怀人的手里。等到时机成熟,再将这些祸根一一铲除。

无可厚非,钦宗的做法是适宜的。

金銮殿。第二天点卯之后,文武两边排,钦宗上朝问政:“各位大臣可有所奏?”

高球越班而出:“臣有一事要奏。”

“讲!”

“有湖州府太守上疏:梁山混江龙李俊与浪子燕青入官府行窃,洗劫了湖州府金库官银,事发后逃窜,杀了两百多官兵。

楚州府太守上疏:李俊伙同燕青、童威、童猛到楚州蓼儿洼拜祭宋江,李俊与燕青乘机入太守衙门行窃,洗劫了楚州府库里的所有金银。杀了两百多官兵潜逃而去。

陈县上疏:李俊杀了县令、捕头和三十五个捕快,劫了牢狱,放出所有囚犯,洗劫了县衙金库。

青州府上疏:李俊在清风寨花荣家娶了花荣的妹妹为妻,公然将己用的兵器取名为开国剑,并给开国剑神话化,狂言他是开国剑的主人,是开疆立国的开国明君英皇,公开造反。

青州府统制带兵前往花家寨缉拿,匪首李俊、花逢春拒捕,带着两百多人揭竿造反,将统制童镇坤击废,副统制黄青路射成重伤。反贼杀了部分官军后成功地从地道逃脱……”

蔡京不失时机上前奏道:“李俊早有谋反称王之心,在宋江班师回朝之时,便假称中风,逃之夭夭。然后伙同童威、童猛在太湖聚集一批亡命之徒,到处打劫财物,招兵买马,不臣野心早就昭然若揭。”

童贯奏道:“李俊将其所用宝剑称之为开国剑,其意不言而喻——狂言要做开国之君,如此野心勃勃之逆贼,罪恶累累的狂徒,实属罪恶滔天,决不可轻饶,请圣君下旨予以剿除,早灭祸患,如不趁早灭除,若匪患酿成燎原之势,到时就得大费周章了。”

高球、蔡京、杨戬、童贯奏请剿除李俊、燕青……等反叛。奸贼佞臣一伙的积极响应,一齐出班道:“臣附议!”

童贯出班奏曰:“臣愿领军一支,剿灭叛党逆贼!”

其他奸臣也纷纷附议。

宿太尉眉头紧锁,出班奏曰:“李俊、燕青若有不臣之心,为何在跟随宋江的征战中,累建奇功?再说李俊、燕青能从几千人的包围圈里突围,还杀死了几百个官兵,似乎是在说神话,令人不敢相信!臣得此事疑点甚多,宜派一个人去彻查一下,弄清事情真相,切不可再重演梁山泊招安之前的故事。”

钟师道也出班奏道:“高太尉、童枢密使都是梁山英雄的手下败将,之前从未赢过一阵,屡战屡败,若今再由常败将军出征,只怕是劳民伤财。”

钦宗一听说李俊要造反称王,心里猛地一紧,天下诸事唯此事最为敏感,赵家的江山岂能让他人觊觎。

听了两名老臣之言,钦宗便冷静了许多,暗道此时正是抗金的关键时候,哪有多余的兵力剿匪,何况童贯根本就不是梁山好汉的对手。

钦宗想了一会便道:“如果高太尉所奏属实,逆贼必须剿除,决不能姑息养奸。不过宿太尉说的也有道理,先要弄清楚事实,免得再重蹈昔日之谬误。

至于出兵,暂且不议,等查清事实再说。当然,童枢密年事渐高,以后出征之事就不劳你辛苦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