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系统:我在北美当皇帝 > 第19章:制导的“眼睛”
换源:


       第三次地面试车成功时,火箭原型的推力已经能托起自身重量,但冯·布劳恩的眉头反而皱得更紧。他在沙滩上插了根木桩当目标,让松开束缚的火箭自由升空——结果那枚冒着蓝火的铁家伙先是直蹿上天,接着像被风吹歪的火把,斜斜地扎进海里,溅起的水花离目标还有三里地。

“能飞不算本事,能往指定地方飞才算。”冯·布劳恩抹掉脸上的海水,“就像射箭得有准星,火箭也得有双‘眼睛’,知道自己该往哪去。”

詹天佑闻言,从工具箱里掏出个黄铜圆疙瘩,底座镶着三个环,中间的圆盘无论怎么转动,始终保持水平。“试试这个。”他拨了拨圆盘,“这是改良的陀螺仪,航海时用来定方位的。轮船再晃,它的指针也指着正北。”他在火箭图纸上画了个十字,“把这东西装在箭体里,一旦火箭歪了,陀螺仪就会带动杠杆,调整喷口的角度——就像人走路晃了一下,会下意识扶墙稳住。”

特斯拉却摇着头,手里转着个无线电发报机的线圈:“机械的东西太慢。”他扯过一根电线接到试车台的铁架上,按下开关,远处的铃铛突然响了。“用无线电信号控制更灵活。地面发个指令,箭上的接收器就能让喷口偏转,比杠杆快十倍。”

两种方案各有拥趸。宋应星觉得陀螺仪靠谱:“天上哪有电线?机械的坏不了。”徐寿却站特斯拉:“无线电能随时修正方向,就像给火箭拴了根看不见的缰绳。”

朱慈烺让他们各造一套样机。詹天佑带着工匠把陀螺仪拆了又装,给杠杆加了弹簧,让它反应更灵敏;特斯拉则把接收器做得像块巴掌大的铁板,焊在火箭头部,声称“十里内的信号都能接住”。

半个月后,新的火箭立在试车台上。这次它没装燃料,只在内部安了两套制导装置,尾部焊着个小风车——用风力模拟飞行时的摇晃。詹天佑扳动开关,陀螺仪的指针果然随着风车转动微微倾斜,带动一侧的小铁板顶向喷口模型;特斯拉则在百米外发报,火箭头部的铃铛跟着“滴滴”作响,另一侧的喷口模型也缓缓转动。

“单独用都还行。”冯·布劳恩记着数据,“但升空后又晃又快,陀螺仪会不会反应不过来?无线电信号要是被云挡住了呢?”

朱慈烺突然指着两套装置:“为什么不能合在一起?”他在图纸上画了个圈,“陀螺仪管稳定,就像人的平衡感;无线电管瞄准,就像人的眼睛。两者配合,不就又稳又准了?”

众人顿时开窍。詹天佑立刻给陀螺仪加了齿轮,能接收无线电传来的指令;特斯拉则把信号频率调得更高,说“连暴雨都挡不住”。

第二次制导试验用了真燃料,目标是三里外的一座小荒岛。火箭升空时,先是直直向上,到百丈高时微微向西偏了偏,地面发报机立刻“滴滴”作响,箭体尾部的喷口果然转向,把它拽回了航线。最后它落在离荒岛不到三十丈的地方,虽然还偏,但比起上次的三里,已是天壤之别。

詹天佑举着望远镜大笑:“看!它自己拐回来了!”特斯拉拍着发报机:“这只是开始,下次我让它落在木桩顶上!”

冯·布劳恩却在笔记本上写下:“误差三十丈。要到月亮上去,得把误差缩到三十丈的万分之一。”他抬头望向星空,那里的月球正缓缓升起,像一枚挂在天边的靶心——而他们的“箭”,终于有了能瞄准它的“眼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