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 第76章 这笔买卖,划算到让人觉得魔幻
换源:


       “这是我们为下一代主战坦克研发的复合式钛合金配方。”沃尔科夫将档案夹拍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它的强度,是你们能找到的最好的高强度钢的三倍,而重量只有一半。用它来做你说的那个‘耐腐蚀管道’,别说强酸,就是拿去装王水,用上五十年也不会坏。”

超高强度钛合金配方!电子束焊机!

他们此行的两大目标,就这样赤裸裸地摆在了面前。

方华仁激动得嘴唇都在颤抖,孙建业的眼睛里,已经开始闪烁着金钱的光芒。

陈昂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他看着沃尔科夫,问道:“所长,开个价吧。”

沃尔科夫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谈钱。他伸出五根手指。

“我要五百套你们的‘东方神韵’。我要让我的每一位核心科学家,都能在过冬前,给他们的妻子一个惊喜。”他又补充道,“另外,研究所的福利账户,需要一笔五万美元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用来……修理我们漏水的屋顶。”

用香水和五万美元,换取足以改变一个国家工业进程的顶尖技术和设备。

这笔买卖,划算到让人觉得魔幻。

“成交。”陈昂毫不犹豫地说道。

陈昂那句云淡风轻的“成交”,像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在沃尔科夫和奥尔洛夫的心中,激起了截然不同的涟串。

沃尔科夫浑浊的眼眸里,瞬间迸发出一股压抑已久的光。那是一种绝处逢生的光,是一个濒死的病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研究所的屋顶不再漏水,尘封的仪器重新轰鸣,他的同事们能挺直腰板,在寒冷的冬夜里,为妻子点燃一缕来自东方的温暖香气。

他甚至不在乎这笔交易在程序上是否合规,在纪律上是否允许。当一个人的信仰和尊严被现实碾碎,任何能将其重新粘合起来的力量,都是上帝的福音。

而对于克格勃少校奥尔洛夫来说,这两个字却像警报器一样刺耳。

成交?一个身份可疑的中国商人,一个来路不明的年轻工程师,和一个背景神秘的研究所副所长,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达成了某种他无法理解的交易。这简直是对他职业生涯的侮辱。

他的视线像手术刀一样,在三人之间来回切割,试图从他们最细微的表情中找出破绽。

“成交什么?”奥尔洛夫的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风,“伊万,我需要一个解释。根据《国家保密条例》第十七条,任何涉及战略资产的跨国交流,都必须上报联盟科学技术委员会,并由第九总局进行安全评估。你们刚才谈论的,是什么?”

孙建业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这钉子真他娘的硬。

他刚想打个哈哈糊弄过去,陈昂却抢先一步,脸上依旧挂着那种人畜无害的微笑。

“少校,您误会了。”陈昂的语气诚恳得像是在教堂忏悔,“我们成交的,是一笔纯粹的、友好的、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援助’。我们为研究所提供一批……嗯,生活物资和一笔用于修缮基础设施的赞助。作为回报,沃尔科夫所长同意,将研究所里一些……嗯,‘过时的’、‘有安全隐患的’、‘即将报废的’老旧设备,处理给我们,作为我们进行环保课题研究的参考模型。这完全符合贵国处理国有不良资产的规定,对吧?”

陈昂一连用了好几个形容词,每一个都精准地踩在了苏联后期那套僵化官僚体系的敏感点上。

什么东西最让领导头疼?就是这些占地方、没产出、还天天要花钱维护的老古董。

能把包袱甩掉,还能换回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在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看来,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奥尔洛夫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当然知道陈昂在偷换概念,但他抓不住把柄。

“报废设备?”他冷笑着,指了指那台威武雄壮的TES200电子束焊机,“伊万,你告诉我,这台能焊接核潜艇外壳的国之重器,什么时候成了‘报废设备’?”

沃尔科夫的老脸一红,但他此刻已经和陈昂绑在了同一辆战车上,只能硬着头皮往下演。

“它……它的核心功率管烧了,真空泵也老化了,修复的成本,比买一台新的还贵!最关键的是,我们交不起电费!它就是一堆废铁!一堆随时可能因为线路老化而引发火灾的危险品!”老所长说得声情并茂,捶胸顿足,好像这台机器不是他的心肝宝贝,而是杀父仇人。

方华仁在旁边听得嘴角直抽抽。

核心功率管烧了?真空泵老化?这不就是他们这次来最想要的东西吗?这哪是报废,这分明是把心脏挖出来单卖啊!

奥尔洛夫显然不信这套鬼话,他刚要发作,他腰间的对讲机突然刺啦刺啦地响了起来。

他走到角落里接听,脸色变幻不定,时而严肃,时而恭敬。

几分钟后,他走了回来,眼神复杂地看了陈昂和孙建业一眼,那目光里少了些敌意,多了些忌惮和困惑。

显然,孙建业之前通过瓦西里副主任建立的“高层通道”再次发挥了作用。

奥尔洛夫的上级,绿城的安全主管,亲自给他下了指示。

指示的内容无非是“配合友邦人士的正常交流活动”、“确保考察顺利进行”、“不要激化矛盾”之类的官话,但核心意思奥尔洛夫听懂了:这几个人,上面有人罩着,别惹事。

“好吧。”奥尔洛夫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态度生硬地妥协了,“既然是处理报废资产,那就必须有完整的手续。评估报告,报废申请,资产划拨单,以及第九总局的出境许可。一份都不能少。”

他这是在设置障碍。一套流程走下来,没个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

陈昂像是完全没听出他的刁难,反而一脸感激地握住奥尔洛夫的手:“太感谢您了,少校!您真是太严谨,太负责了!我们完全同意!不过……”他话锋一转,“为了不给贵国政府增添太多繁琐的工作,我们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他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像是在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我们不走官方出口渠道。我们就把它当成真正的废铁来处理。你们研究所找一家废品回收公司,签一份处理合同,我们再从回收公司手里买过来。这样一来,它在文件上,就只是一堆按重量计价的废金属。至于那些技术资料……”陈昂看了一眼沃尔科夫,“我们可以借阅‘参考’一下,回头再还给所长,对吧?”

这个提议,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疯狂与智慧。

它完美地绕开了所有监管,将一桩可能惊动克里姆林宫的跨国技术转移,变成了一场毫不起眼的废品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