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历史上最意难平的事 > 52曹爽让皇帝陛下下圣旨,内容:说曹爽不是权臣,曹爽是大大的忠臣
换源:


       2025-08-16 23:16

52曹爽让皇帝陛下下圣旨,内容:说曹爽不是权臣,曹爽是大大的忠臣,叫司马懿不要乱听小人的说话,放下兵器。打开城门,迎接曹爽和皇帝回宫。其余人等一切就照,假如迟了,那就是司马懿篡逆同党看待。

这样的内容,抄写几千份,射进城内。让城内的人都知道。

更让人四处大喊圣旨内容。

这样子即使不能马上赢了司马懿,也会让很多人立场偏向曹爽

--------------------------------------------------------------

正始十年秋,洛水之畔的临时行宫帐内,烛火彻夜未熄。魏帝曹芳端坐案前,案上摊开的黄绫圣旨墨迹未干,曹爽手持玉圭立于侧,目光如炬地望着帐外夜色。帐外甲士环列,刀剑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而百里之外的洛阳城,此刻正被司马懿的部曲牢牢掌控——一场关乎曹魏皇权的博弈,正以一纸圣旨为引,悄然铺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曹爽亲自捧起圣旨,以帝之口吻朗声宣读,帐内文武皆屏息肃立。“大将军曹爽,辅政以来恪尽职守,内抚百姓、外安边疆,凡兴修水利、减免赋税,皆以民生为念;整顿吏治、选拔贤才,尽为社稷计。今有奸人构陷,妄称爽为权臣,实属无稽之谈!爽乃皇室宗亲,世代忠良,对大魏一片赤诚,天地可鉴,日月可昭,绝非篡权乱政之辈。”

话音未落,帐下参军已然提笔,以蝇头小楷飞速誊抄。数十名文吏分坐两侧,案上堆着成沓的黄麻纸,每抄完一份,便由侍卫核对无误后,盖上临时刻制的“天子行玺”印鉴——虽非宫中正品,却足以让寻常百姓信以为真。曹爽踱步至案前,看着墨迹渐干的圣旨,加重语气继续宣读:“太傅司马懿,久受国恩,当以君臣大义为重,切勿轻信小人谗言,误陷歧途。今限你即刻放下兵器,打开洛阳城门,恭迎朕与大将军回宫。城内各级官吏、将士,凡遵此诏者,既往不咎,一切照旧任职;若有拖延不从、助纣为虐者,皆以司马懿篡逆同党论罪,诛灭三族,绝不姑息!”

三更时分,行宫之外已集结数百名善射的士兵。他们手持强弓,箭杆上绑着誊抄好的圣旨,箭头裹着浸油的棉絮——点燃后既能在夜色中指引方向,又能让城内人看清纸上字迹。“射!”随着校尉一声令下,箭矢如流星般划破夜空,密密麻麻地朝着洛阳城的方向飞去。有的落在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有的钉在城门的木柱上,还有的恰巧坠入百姓院内,黄麻纸在火光中飘落,瞬间吸引了无数目光。

与此同时,曹爽命数十名嗓门洪亮的侍卫,分守在洛阳城外的东、南、北三门之外,手持扩音的铜喇叭,循环高喊圣旨内容。“皇帝有旨——曹大将军乃忠臣!司马懿速开城门!”“助司马懿闭城者,皆为篡逆同党!”喊叫声伴着鼓声传遍城郊,连城内深巷中的百姓都能隐约听见。守城的士兵趴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火光与飞舞的“圣旨”,手中的长枪不自觉地垂了下来——他们本是魏帝的禁军,此刻却要阻拦皇帝回宫,心中早已满是疑虑。

天刚蒙蒙亮时,洛阳城内已乱作一团。朱雀大街上,百姓们围聚在钉着圣旨的木桩旁,互相传阅着飘落的黄麻纸。“我就说曹大将军是好人,去年减免咱们的粮税,可不是假的!”一位老农捧着圣旨,声音里满是激动;街边茶馆里,士子们争论不休,有人质疑司马懿闭城的意图,也有人担忧战火燃起,但更多人默默收起了桌上的兵器——他们不愿被冠上“篡逆同党”的罪名。

守城的校尉看着手下士兵动摇的神色,心中更是焦躁。昨夜司马懿下令紧闭城门时,他曾信誓旦旦地保证“清君侧、诛权臣”,可如今皇帝亲下圣旨为曹爽正名,若再阻拦,便是违抗君命。更让他不安的是,城内的百姓已开始聚集在城门下,高声呼喊“打开城门,迎接陛下”,连府衙里的小吏都借故推脱,不愿再参与守城——曹爽这一纸圣旨,虽未动一兵一卒,却已悄然扭转了城内的舆论风向。

行宫帐内,曹爽望着洛阳城方向升起的炊烟,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仅凭这些圣旨或许无法立刻击败司马懿,但至少让城内百姓、士兵看清了“君臣大义”的名分,让更多人在立场上偏向自己。只要人心所向,假以时日,司马懿的闭城之策便会不攻自破——而他,终将带着皇帝重回洛阳,稳固曹魏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