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历史上最意难平的事 > 44我曹羲,我翻盘
换源:


       44我曹羲,我翻盘025-08-12 22:22

曹羲作为曹爽的二弟,在高平陵之变中同样身处危局,但与曹训相比,他更具文韬素养与朝堂声望(曾参与制定礼仪制度,与朝臣交往更深)。若以“翻盘”为目标,可依托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策略,以下是基于历史逻辑的推演:

一、核心优势:以“文治声望”破解舆论困局

司马懿政变的核心武器是“道德批判”(指责曹爽集团“败坏纲纪”),而曹羲恰恰是曹爽兄弟中唯一具备“儒臣形象”的人(史载其“以礼让称”)。需放大这一优势:

•重塑个人形象:公开痛斥曹爽某些“僭越行为”(如私用禁物),表明“兄弟虽亲,国法更重”,与兄长的“擅权”切割,争取朝臣同情。

•抢占道德高地:以“维护礼法”为旗帜,指责司马懿“以武力胁迫幼主”,违背“周公辅政”的古训,尤其向太常、光禄勋等掌管礼仪的官员喊话,唤醒其对“君臣名分”的坚守。

•利用东宫旧谊:曹羲曾负责太子属官事务,与魏帝曹芳的侍从官(如中庶子、洗马)有旧交,可通过他们向皇帝传递“愿以死护持宗庙”的信号,为后续接触皇权铺路。

二、力量整合:以“人脉网络”撬动潜伏势力

相较于曹训侧重军事动员,曹羲的优势在于朝堂人脉与士族关系:

1.策反中间派朝臣

司马懿集团中的“温和派”(如陈泰、钟毓)与曹羲有共事之谊,可秘密联络,强调“司马懿此举已动摇国本”,承诺“平乱后由士族共掌朝政”(契合门阀利益),而非曹爽独揽大权。尤其可利用蒋济“只罢官不流血”的承诺,逼迫其兑现(历史上蒋济因曹爽被杀而自责至死,可见其内心矛盾)。

2.激活禁军文职系统

曹羲曾参与禁军制度改革,与中护军府的长史、司马等文职官员关系密切(这些人掌握军籍、调度文书等关键信息)。可通过他们伪造“兵符勘合”,干扰司马懿对禁军的控制权,甚至策动部分营兵“因符信混乱而暂不服从调遣”。

3.联合“失意士族”

曹爽执政时虽打压部分士族,但也提拔过李胜等寒门官员,这些人在政变后必遭清算,是天然盟友。曹羲可秘密联络他们,以“恢复九品中正制平衡”为诱饵(承诺不偏袒宗室),争取其家族支持。

三、策略执行:以“缓”制“急”,瓦解司马懿的“速胜逻辑”

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关键在于“速战速决”(怕夜长梦多引发兵变),曹羲需反其道而行:

•短期(政变后 1-3日):若未被软禁,可主动入宫“请见皇帝”,在朝堂上公开与司马懿辩论,质问其“为何不先奏请太后(郭太后)便擅自调动兵马”(曹魏制度规定辅政大臣需太后背书),拖延时间以暴露其“程序非法性”。

•中期(3-10日):若已被监控,可通过妻子、子女等家属传递密信(士族联姻关系复杂,其妻可能来自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旁支等),利用姻亲网络向地方士族(如豫州贾逵家族、兖州毕轨旧部)施压,让他们以“地方不稳”为由请求皇帝“还都许昌”(脱离司马懿控制区)。

•长期:构建“礼法同盟”:若能逃脱控制,可前往邺城(曹魏别都),依托当地的宗室(如燕王曹宇)与太学博士(掌控舆论话语权),发布《讨逆檄文》,列举司马懿“破坏曹操制定的宗室辅政制度”“擅自废立官员”等罪状,以“维护太祖(曹操)礼法”为名号召天下响应。

四、风险控制:以“士族利益”为底线的妥协空间

•核心筹码:若司马懿提出和解,可接受“曹爽退位、保留宗室爵位”的条件,但必须坚持“由皇帝亲政”“司马懿归政后不得干预朝政”,将矛盾转化为“皇权与权臣的博弈”,而非“宗室与士族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