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湘疆水长 > 第四十六章、大师兄
换源:


       苏晴不慌不忙,脸上依旧保持着自信的微笑。她轻点手中的遥控器,电子屏上快速切换出一系列实验数据与研究报告,“这位代表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在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水稻培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高度重视生态与安全问题。从最初的实验设计阶段开始,我们就进行了大量的模拟生态实验。通过多年的数据监测,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白碱滩 4号’的种植不仅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冲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结构。”她指着屏幕上一组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数据曲线,继续说道:“大家请看,在连续种植‘白碱滩 4号’三年的区域,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增加,这对于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紧接着,苏晴又调出一份由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安全性评估报告:“至于水稻的安全性问题,我们不仅通过了中国国内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还邀请了国际上多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独立检测。这份报告显示,‘白碱滩 4号’无论是在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还是其他安全性指标上,都完全符合甚至优于国际标准。所以,在生态与安全方面,请各位代表放心。”听完苏晴的解释,那位质疑的代表微微点头,缓缓坐下,会场内也响起了一阵认可的掌声。

趁着这股势头,苏晴接着说:“但技术只是起点,绝不是终点。”她再次按下遥控器,湘疆合作的流程图清晰地展示在电子屏上,“要让技术真正在盐碱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各地智慧的汇聚与协作。我们将湖南先进的农业科技与新疆当地的本土智慧有机结合,创新性地形成了‘诱抗剂 微生物肥 物化调碱’的三位一体方案。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农业变革。就像我们当地的牧民老马说的:‘稻种要吃盐,得先教会它怎么找水。’这句质朴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的方案,就是教会水稻在盐碱地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本领,从改良土壤环境入手,让水稻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当屏幕上出现老马挥舞着坎土曼翻土的画面时,会场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笑声里带着暖意。苏晴抓住这个时机,抛出更为关键的数据:“全球 143亿亩盐碱地中,至少 10亿亩可通过类似技术改良。若推广 1亿亩,每年可增产稻谷 300亿公斤,多养活 8000万人口。这不仅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更是中国践行我们主席强调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这一战略,并非只着眼于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更是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的有力彰显。”

这时,一位东南亚国家的代表站起身,提出疑问:“苏博士,您的方案听起来确实非常诱人,但每个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巨大,在白碱滩行之有效的模式,在我们那里能复制成功吗?”苏晴目光坚定地看向提问的代表,从容作答:“这位代表提出的问题很实际,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关注并着力解决的。在推广‘白碱滩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绝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细化的调整与适配。我们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试点,比如在哈萨克斯坦,那里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和白碱滩有相似之处,我们通过对方案的优化,成功实现了当地盐碱地水稻的高产。在非洲的部分国家,我们结合当地的光照、水资源等特点,引入光伏灌溉等技术,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会深入实地考察,为每个地区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方案,确保‘白碱滩模式’能够在全球不同的盐碱地上落地生根。”

会场内,代表们纷纷认真记录着苏晴的回答,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盐碱地治理的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苏晴又详细解答了代表们关于技术成本、推广周期等方面的问题,用详实的数据、严谨的论证和坚定的信心,一一化解了众人心中的疑虑,让“白碱滩模式”和“全球盐碱地治理中国方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的舞台上,赢得一致掌声。

…………

苏晴走下发言台时,掌心的汗还没干透。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率先起身鼓掌,掌声像日内瓦湖的波浪,从主会场前排向后蔓延,最终在穹顶下汇成轰鸣。埃及农业部长举着"白碱滩 4号"的稻穗标本,用阿拉伯语高喊:"这才是非洲需要的种子!"

技术展示区的全息投影前,各国代表排起长队。肯尼亚的土壤学家反复播放着稻根穿透盐壳的三维动画,斯瓦希里语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巴西代表则缠着程知节的远程连线,追问"光伏 水稻"模式的具体参数。苏晴刚接过助手递来的矿泉水,就被一群非洲青年围住,他们的笔记本上贴满了白碱滩试验田的照片。

"苏博士,我们萨赫勒地区的 pH值能达到 9.2,“坦桑尼亚的青年科学家阿玛拉指着检测报告,”您的品种真的能适应?“苏晴调出实时数据:”在新疆白碱滩,我们的稻种在 pH9.1的土壤里,结实率仍能保持 62%。“她点开共享文档,”这是针对高碱环境的微生物肥配方,用你们当地的骆驼粪就能制作。"

阿玛拉的眼睛亮了,突然用中文唱起了《茉莉花》——这是她在湖南农科院进修时学的。

这下点燃了现场气氛,众人不约而同地欢笑起来,而苏晴也轻笑配合着。

然而,她脸上表情渐渐僵硬,像是遇到了什么令她惊讶的事物。

只听到一阵皮鞋敲击地面的脆响便由远及近。周围的笑声中,苏晴的目光越过人群,一个高大身影向她走来。

“好久不见。”

苏晴微笑挥手,来人脸上表情却彻底僵住,毫无反应。

她挥出的手僵在空中,来人却只是嗯了一声,才冷冷回道:

“苏晴,你这次挺出风头啊。”

“付师兄,我……”

眼前的来人苏晴太熟悉了,当年在湖南农科院,这个人无数次陪着自己在实验室、教室、实验田……来人正是当年阻止她去新疆的大师兄付成申!

虽然之前因为去新疆的事,两人有些隔阂,但怎么也有多年情谊,苏晴不知道为什么此时付成申如此冷漠。

难道是因为这次会议?

这次中方有两个水稻团队参观了本次的世界粮食会议,还都是抗盐碱水稻项目,自然就存在竞争关系。

但她也没觉得有这么严重。

此时付成申藏青色西装熨帖的没有一丝褶皱,身后跟着三位拎着公文包的助手,胸牌上“中国农科院”的标识在射灯下格外醒目。

“……”

苏晴有些尴尬地伸出手去,两人却没时间多交流,此时下场演讲即将开始,众人都转身回到座位上去。

转身前,苏晴却听到背后大师兄轻轻的一句话。

“小师妹,你会发现你错了……”

“你说什么?”

苏晴猛然回头,却只看到付成申嘴角笑了笑,就转身离去。

…………

付成申的演讲在午后的阳光中展开。他站在发言台上,西装的肩线笔挺如刀,身后的大屏幕切换着“海稻 11号”的全球试验数据——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金色稻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盐渍地、马来西亚的滨海圩田,每张图片都标注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亩产数据。

"我们中国不仅仅只有‘白碱滩4号’这一个抗盐碱水稻产品,我们的“海稻 11号”是更稳定、更实际的产品!在盐浓度 3‰的环境下,我们的品种连续三年亩产稳定在 480公斤以上。“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带着刻意训练过的沉稳,”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覆盖东南亚的产业化网络,从育种到加工的全链条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低 18%。"

苏晴坐在第一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银挂坠。她认出付成申展示的加工设备——那是湖南农机厂的定制款,当年她曾参与过参数调试。屏幕上还出现了熟悉的农科大实验室场景,穿着白大褂的付成申正在操作 PCR仪,旁边的培养皿上贴着的标签都还是当年的样子。

"这是我们团队早期的基因编辑实验。"付成申的目光扫过苏晴,停留了半秒,“正是这些基础研究,为后来的品种突破奠定了基础。”台下响起掌声时,苏晴突然想起 2020年那个雪夜,付成申在实验室帮她修改引物设计,两人的咖啡杯碰在一起,蒸汽在低温恒温槽上凝成霜花。

演讲的最后,付成申展示了与东南亚六国签订的合作协议:“技术输出不能只讲情怀,更要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他的指尖重重敲在“专利授权费"一栏,"我们的经验证明,只有让技术产生商业价值,才能真正惠及农民。"

苏晴听到后排传来窃窃私语——那是非洲代表在讨论”海稻 11号"的代理权限。

付成申的演讲很有效果,在现场引起巨大反响,一到茶歇,他就被团团围住,中国的两个团队在这第一天的首秀上,就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香槟塔的气泡还在升腾,付成申应对着身边的各色人群,此时苏晴已经穿过人群走了过来。

"恭喜你,"他率先举着酒杯,杯壁上的琥珀色的液体摇曳,"白碱滩的亩产数据很惊艳,看来新疆的风沙没磨掉你的锐气。"

苏晴合上笔记本,金属搭扣发出轻响:"师兄的产业化布局更令人佩服,把实验室成果变成真金白银,一直是你的强项。“她刻意加重"你的"两个字——当年在农科院,付成申总是说她”太理想主义,不懂科研也要吃饭“。

付成申的拇指摩挲着杯柄,那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听说你用骆驼粪做微生物肥?“他轻笑一声,"还是这么喜欢剑走偏锋。我们的复合菌剂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成本降低 60%,下周就能在菲律宾投产。"

"但非洲农民买不起你的工业化产品。“苏晴调出手机里的照片,老马正将驼粪倒入发酵池,”他们需要的是‘随地取材’的方案,就像我们在苏丹示范的那样——"

"用落后产能讨好穷人?"付成申的声音陡然尖锐,又迅速压低,"你在新疆吃的苦还不够吗?我听说你几次差点命都没了!又是寒潮、又是沙尘暴地,听说还差点被狼吃了!这些援疆指挥部里好多人都告诉我了!当时我正在曼谷参加招商会,当场就把样品摔在了谈判桌上!"

周围的空气瞬间凝固。旁边的局外人察觉气氛不对,赶紧都散开来,几名中方助理也默契将众人引导出去,留师兄妹二人沟通。

自从援疆伊始,苏晴还时不时和付成申保持着联络,特别是科研业务上,西北分中心很需要湖南农科院的技术支持。

但是随着援疆待得越久,苏晴越来越忙,两人交流的自然越来越少,但是付成申还是经常关心的电话信息没停过。

一切直到最近一年,才慢慢断了联络。

现场突然相见,苏晴本来挺开心的,可付成申却憋了一口气一般,从出现开始,就带着浓厚的敌意。

苏晴不知道为什么,即使双方团队在技术上属于竞争关系,可毕竟多年的师兄妹

此时,付成申咬了咬后槽牙,既然话已经说开,那就干脆说吧。

他死死盯着苏晴的眼睛,好不容易才说道:“听说你还找了一个新疆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