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皇帝的情史有点上头 > 第四十章 秦王秉公办事招怨恨,张尹二妃联手太子暗使绊
换源:


       没几天,连尹淑妃也跟他勾搭上了。从此建成天天进宫,左拥右抱,把父皇的妃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张、尹二妃跟太子好上,除了图个快活,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张妃生的元方封了周王,尹妃的元亨封了酆悼王,俩孩子年纪小没势力,她们怕唐皇百年之后,儿子们受其他弟兄欺负,所以趁早巴结太子,盼着将来他登基后能多照看自家儿子。

建成这边也有算计。他知道自己平时胡闹,不少人看不顺眼,还听说秦王那边正琢磨着废太子呢。要保住这储君之位,得有人在父皇跟前替他说话才行。可朝中大臣,像刘文静、房玄龄那拨忠直的,都跟秦王交好,肯定不会帮他。他就把主意打到后宫,那些妃嫔们都盼着太子将来能护着自己的儿子,十有八九愿意跟他搭伙。其中数张、尹二妃最有分量,他干脆把全宫妃嫔都拉了过来,让她们在唐皇耳边吹枕边风。妃嫔们想着保住太子就是保住自家儿子的前程,自然卯足了劲帮腔。

男人的嘴哪敌得过女人的舌头?有几位大臣在唐皇跟前说:建成太跋扈,不早点废了要出大事!唐皇也知道这太子不咋地,可一进宫,妃嫔们就七嘴八舌夸太子忠厚孝顺,他心里就犯嘀咕了。再想想当年打天下时,建成在河东护着家小,太原起义时又帮着打西河、平洛阳,功劳也不小,实在狠不下心废他。再加张婕妤在旁边使劲说好话——这张婕妤本就最得宠,还跟秦王有点过节,帮起太子来更是卖力。

说起来这过节还跟洛阳有关。当初唐兵打下洛阳,隋宫里的珍宝田契堆成山,那三十六院的华美更是天下闻名。唐皇忙着打仗没工夫管,妃嫔们却吵着要去隋宫游玩,这才有了后面一连串的风波...

唐皇本就打算迁都洛阳,干脆让这班妃嫔先动身。一路上香车排成长队,绣旗飘得欢,卫怀王带着羽林军士护着,浩浩荡荡进了洛阳城。秦王李世民正忙着点收隋宫财物,听说妃嫔们到了,赶紧出去接驾。

张婕妤一肚子算盘,想直接住进隋宫,秦王却摆手不答应:宫里东西还没点清楚,暂时不方便挪进去。把这群娇贵人儿安置在别殿,那屋子又小又挤,妃嫔们个个憋着气,心里把秦王骂了八百遍。好不容易盼着隋宫收拾好了,搬进去一看,全傻眼了——秦王早把三十六院的珍奇玩物收得一干二净,就剩几座空荡荡的大院落。

张婕妤找秦王理论,人家理直气壮:这些宝贝还没让父皇过目,小王不敢乱动,都收在府库里呢,贵妃想看,咱去府库瞧。张婕妤带着一群妃嫔奔府库,好家伙,珍宝衣饰、钱财契券全装在箱子里,上面还贴着秦王府的封条。妃嫔们吵着要开箱,秦王脖子一梗:父皇没过目,谁也不能拆!这群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恨得牙痒痒,背地里把秦王的祖宗十八代都数了个遍。

张婕妤一回宫就写奏章,一边告秦王封锁珍宝的状,一边替老爹求上党的美田。那可是隋炀帝的御田,年年丰收,金贵得很。张婕妤在晋阳宫时就听说过,她爹原是个穷农夫,家里穷得叮当响,父女俩常蹲在茅屋里哭,老爹总念叨:哪怕有三亩薄田,也不能让我闺女饿肚子啊。后来实在活不下去,才把她卖给富户当养女,如今她得宠了,哪能忘了老爹?

可这奏章刚送出去,唐皇的谕旨先到了秦王府:除了内宫的服饰玩物钱财,所有官爵田宅,秦王可以全权处理。秦王拿着谕旨,第一件事就把上党的美田赏了淮安王神通——人家打洛阳时立了头功,该得的。接着论功行赏,封爵的封爵,赐田宅的赐田宅,文武百官乐得眉开眼笑,唯独妃嫔们的亲戚啥也没捞着,恨秦王恨得眼睛冒火。

没几天唐皇又下第二道谕旨,把妃嫔们的父兄亲戚全封了列侯,有的还给了宫廷差事,照样赐田赐宅,又专门下诏书,把上党的美田赏给张婕妤的爹。张婕妤美得合不拢嘴,立马打发内监去乡下接老爹,让他沐浴更衣住豪宅,身边伺候的豪奴艳婢一呼百应,又派内监带几十号人去上党收田。

哪料到了田边,淮安王早派了庄丁看守。两边都有大后台,谁也不让谁,三句话不对就打起来。淮安王的庄丁凶得很,打死了张家的豪奴。内监见闹大了,揪着看田的头儿一起进京,到太尉衙门告状。太尉一看,原告是张贵妃的人,被告是淮安王的人,这俩哪是他惹得起的?赶紧跑到秦王府,请秦王断案。

秦王也懵了,亲自去张府查问,张老儿掏出唐皇的诏书,秦王一看没话说,只好把案子搁一边。后来唐皇到洛阳,一进宫张婕妤就哭哭啼啼,说秦王怎么欺负她爹。唐皇气得火冒三丈,立刻把秦王叫到便殿,劈头就问:你为啥不遵旨?秦王忙辩解:儿臣早有手敕,把美田赏给淮安王了,这也是按父皇先前的诏命,儿臣才有权处理的啊。

唐皇没等他说完就吼起来:我的诏令还不如你的手敕?一句话把秦王吓得趴在地上,动都不敢动。裴寂在旁边赶紧打圆场,把秦王扶起来,让内监送出宫。唐皇叹着气对裴寂说:这小子打了这么多年仗,性子越来越野,被那些儒生教坏了,再不是我以前的乖儿子了!第二天圣旨下来,上党的美田还是给了张妃的爹,可张妃心里对秦王的怨恨,半点没消。

这边的事儿还没平,那边又炸了锅。没过几天,秦王府的属官杜如晦,又跟尹淑妃的爹结下死仇,差点连李世民的王位都保不住。

杜如晦跟秦王是患难之交,唐皇在隋朝当弘化留守时,他就在府里效力。后来秦王打下京城,用他做兵曹参军,这人忠直得很,深得秦王信任。秦王因为上党美田受了委屈,杜如晦替他抱不平,常跟同僚房玄龄说要报仇。房玄龄劝他:如今皇上宠着张、尹二妃,她们的亲戚正得势,你可别去捋虎须,反倒耽误了主公的事。杜如晦听了劝,只好把气咽肚子里。

可那会儿妃嫔的亲戚一天比一天横,仗着宫里有人撑腰,外面又勾着太子府和卫怀王府的爪牙,在京城胡作非为。大街小巷,抢劫的、奸淫的,每天告到御史衙门的案子就有十多起,一查,十有八九是这伙人干的。地方官怕惹祸,谁敢管?京城百姓家家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