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前路知己少 > 第十一章 陈校长来视察(三)
换源:


       正午的阳光炽烈得如同熔化的金液,汹涌地穿透继续教育学院清真食堂宽大的玻璃窗,粗暴地倾泻在水磨石地面上,切割出无数跳跃而斑驳的光影。食堂门口那几株高大的梧桐树,阔大的叶片被晒得无精打采地卷了边,蔫蔫地垂挂着,仿佛也渴求一丝阴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道树上此起彼伏、不知疲倦的蝉鸣,那声音高亢而执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搅得原本就闷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弥漫着一种令人心浮气躁的粘稠感。当陈校长一行人的身影出现在食堂门口时,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按下了调音键,不锈钢餐盘碰撞发出的清脆叮当声骤然减弱了至少一半。原本喧闹如菜市场的空间里,几十道目光像是被无形的线牵引着,齐刷刷地聚焦过来,空气瞬间安静得只剩下中央空调沉闷的低鸣。

“陈校长好!”打菜窗口那位体型敦实、面容憨厚的王师傅反应最快,慌忙摘下头上的白帽,脸上堆砌起既紧张又讨好的笑容,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他胸前的白色围裙不可避免地沾染着点点深色的油渍,此刻手中那把长柄大勺还悬在半空,一滴酱色的汤汁正颤巍巍地挂在勺尖,摇摇欲坠。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妨碍到他那份发自内心的真切热情。陈校长停下脚步,目光平和地扫过熟悉的面孔,微微颔首,声音温和得如同拂过柳梢的微风:“师傅辛苦了,大热天坚守岗位不容易。今天的菜闻着就很香啊,老远就闻到味儿了。”这声看似寻常却饱含肯定的问候,让王师傅那张被油烟熏得黝黑的脸上瞬间泛起一层激动的红光,他忙不迭地点头哈腰:“都是些家常小菜,不值一提,校长您肯尝尝就是我们的福气!”

食堂中央的自助餐台早已被精心布置得满满当当,琳琅满目。红烧茄子油亮诱人,深紫色的茄块浸润在浓稠的酱汁里,闪烁着琥珀般的光泽;清蒸鲈鱼安静地卧在白瓷长盘中,鱼身下垫着翠绿的葱段,袅袅热气带着鲜香不断升腾;一大盆清炒时蔬,碧绿的菜叶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显得格外水灵鲜嫩;旁边的保温桶盖子半开,浓郁醇厚的羊肉汤香气霸道地逸散出来,弥漫在空气中。这种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的朴素场景,与陈校长平日里西装革履出席的各类正式宴会、会议厅里的庄重肃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此刻,他脸上没有那种程式化的矜持笑容,也没有前呼后拥的簇拥感,只是异常自然地拿起一个白色骨瓷餐盘,步履从容地走向餐台。他先是夹了两筷子翠绿的青菜,又用小碗盛了小半碗晶莹的米饭,动作舒缓而笃定,仿佛只是在自家厨房里准备一顿便饭。

紧随其后的刘晓蓝出现了。不知何时已经换上了一套红色连衣裙,裙摆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干练的轮廓。脚下一双细跟高跟鞋踩在光洁的水磨石地面上,发出节奏清晰响亮的“嗒嗒”声,每一步都带着不容忽视的存在感。“校长,您尝尝这个土豆炖牛肉,”她声音清脆,带着一种熟稔的亲昵,“今天专门多炖了会儿,牛肉特别软烂入味。”说话间,她极其自然地拿起公筷,动作娴熟地帮陈校长夹了几块色泽红亮、筋肉相连的牛肉,稳稳地放进他的餐盘里,那份熟稔劲儿,竟像是家人之间的关怀。陈校长侧头对她温和地笑了笑:“好,听你的推荐。”话语简短,却流露出一种信任。

岳华年打好饭菜,坐在角落里。

邻桌两个女生正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声音压得极低,但在相对安静下来的食堂里,依然有几缕飘进了岳华年的耳朵。“那就是陈校长?真人比开学典礼上视频里看着亲切多了,一点架子都没有。”“可不是嘛,听说他特别随和,刚才还看到有学生跑过去找他签名合影呢。”岳华年下意识地顺着她们目光的方向望去,果然,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有些腼腆的男生,正拿着手机,忐忑不安地站在陈校长面前,脸上带着学生特有的青涩和紧张。

“校…校长您好,”男生的声音明显带着颤音,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我…我是校学生会的宣传干事,能…能和您合张影吗?我们想发在学校公众号上。”话音未落,陈校长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和餐盘,甚至还下意识地轻轻整理了一下领口和袖口,脸上绽放出温和而鼓励的笑容:“当然可以,同学,来,靠近点站。”他甚至带着点轻松幽默的语气,侧头对一旁的刘晓蓝叮嘱道:“晓蓝,你来帮忙看看角度,可要把我们拍得精神点,别拍丑了。”周围立刻响起一片轻松的低笑声。

“校长,无论怎么拍,都是英姿勃发!”刘晓蓝笑着说。

周围的学生也欢声应和。看着从容的刘晓蓝,岳华年突然觉得,这个女人真是不一般。相比之下,自己果然还是不成熟。

“哟,岳老师,您也在这儿吃午饭呢?”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原来是教商务英语的李老师,他端着餐盘,脸上挂着惯常的那种老好人式的微笑,正站在桌旁。“是啊,李老师,今天……感觉人特别多。”岳华年连忙往旁边挪了挪,腾出一个空位。

李老师坐下,熟练地将餐盘摆放好,随手拿起筷子,眼神却意有所指地瞟了一眼食堂中央的热闹场景,朝那边努了努嘴,压低声音说:“陈校长的作风,确实和以前的几位不太一样哈?以前哪有大领导真跑到咱们普通食堂来和大家一起吃自助餐的?顶多象征性地视察一圈就走。”他夹起一筷子青菜送进嘴里,咀嚼了两下,继续道:“听说是校长自己主动提出的要求,说是要‘深入基层’,‘体验一线师生的真实日常饮食’。”岳华年嘴角扯出一个不置可否的浅笑,轻轻“嗯”了一声,没多言语。他心底却如明镜一般清晰:这种所谓的“体验”,无论初衷如何真诚,当它被置于众多目光焦点之下,穿上“视察”的外衣,就天然地带上了那么几分精心设计的“表演”意味。

那边的陈校长已经和几个大胆的学生聊开了,亲切地询问着他们的专业选择、课程压力、食堂口味乃至宿舍条件。一个扎着马尾辫、看起来颇为爽利的女生提高了些声音,直接说道:“校长,食堂的饭菜价格对我们学生来说确实偏高了些,尤其是一些荤菜,能不能考虑给我们增加点伙食补贴?”这个问题一抛出,周围瞬间安静了不少,不少学生和教职工都屏住了呼吸,眼神复杂地看向校长,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仿佛在等待一个未知的反应。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陈校长非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悦或回避,反而认真地侧耳倾听,然后赞同地点点头,语气郑重地说:“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实在!关于食堂价格和学生负担的问题,非常重要。我记下了,回去就让后勤保障处着手调研,拿出方案来。请同学们放心,学校一定会给大家一个负责任的答复!”话音落下,短暂的寂静之后,食堂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欢呼声,气氛重新变得活跃温暖起来。

刘晓蓝适时地向前半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尊敬和钦佩,声音清晰地对周围的学生们补充道:“大家感受到了吧?校长一直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上次校长办公会,他就特别强调要尽快改善西区宿舍楼的热水供应问题呢!”她这话说得极有技巧,既不动声色地捧了校长体察民情、关怀备至的形象,又极其自然地把自己定位在了积极执行校长指示、推动改善的关键位置上。岳华年在心底无声地叹了口气,不得不暗暗佩服这份在领导面前表现得滴水不漏、游刃有余的玲珑心思和处事能力。

一顿午饭的时间,在热络的气氛下似乎流逝得特别快。陈校长放下手中的餐具,示意用餐结束。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他面前的餐盘上——米饭、青菜、牛肉,包括一点点汤汁,都被吃得干干净净,真正做到了一粒不剩。他拿起餐巾擦了擦嘴,对着众人爽朗地一笑:“‘光盘行动’,节约粮食,人人有责,我这做校长的,更要从自身做起,给大家带个好头嘛!”轻松的话语立刻又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和赞同的目光。刘晓蓝早已眼疾手快地递上湿纸巾,接着体贴地提议:“校长,外面太阳正毒辣,地面都烤得发烫了,我开车送您回行政楼吧,正好路上还可以跟您汇报一下我的个人思想。”陈校长点头应允。两人并肩,在众人或恭敬或羡慕的目光注视下,从容地步出食堂大门。

岳华年凝望着他们的背影彻底消失在食堂门口强烈的逆光里,才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某种无形的重担。他端起餐盘起身,走向餐具回收处。经过打饭窗口时,清晰地听到里面几位大师傅一边收拾一边兴奋地低声议论:

“嘿,陈校长真是没得说,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刚才还跟我唠了两句家常呢!”

“那可不,这才是咱们老百姓心目中的好领导样子!”

“刘主任也是真有本事,你看人家那分寸拿捏的,把校长照顾得周周到到,该说的该做的滴水不漏,让人看着就舒服……”

回到办公室,又想到刘晓蓝那春风得意、左右逢源的样子,再反观自己的处境,王若水的话,如同冰冷的针尖,刺破了他自我辩护的气球,露出了残酷的现实内核。他开始不得不承认,自己还远不够成熟。

这时敲门声突兀地响起,打断了岳华年纷乱的思绪。他抬起头,调整了一下表情,对着门口方向说了声:“请进。”

门被轻轻推开,走进来的是学院办公室主任张翠。“华年正忙着呢?没打扰你休息吧?”张翠的声音柔和悦耳,带着一种刻意的亲切,但她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像扫描仪一样,飞快地扫过岳华年略显凌乱的办公桌面——摊开的书本、散落的教案、印着红圈的日历。

岳华年下意识地想站起来表示尊敬,张翠却已经优雅地抬手拦住了他动作的苗头:“哎,不用不用,华年,你坐你的。顺路过来看看,坐一会儿就走。”

岳华年明白她今天突然“顺路”来访,还特意强调“小坐一会儿”,这背后的用意,恐怕远不止闲聊家常那么简单。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位主任,敏锐地捕捉到张翠虽然面带笑容,但眼角细密的鱼尾纹深处,确实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愤恨。

果然,几句关于天气炎热、食堂饭菜的无关痛痒的寒暄之后,张翠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了今天这场备受瞩目的陈校长视察。“今天陈校长在食堂的表现,真是让人没话说!”她微微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由衷的赞赏,“平易近人,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又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这种领导风范,确实难得。”然而,她话锋陡然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不过嘛……有些人啊,就是太会把握机会了,生怕风头出得不够大,表现得太抢眼了些,好像整个学院除了她,就没人能做事似的。”岳华年心头猛地一跳。虽然张翠没有指名道姓,但他立刻明白了这别有深意的“有些人”指的就是刘晓蓝!办公室里的空气似乎也随着这句话而微妙地凝滞了一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