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出逃凡野 > 第三十一章:态度转变
换源:


       那一夜无声的泪水和那句沉甸甸的“你得护好你自己”,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涟漪扩散,悄然改变了林遇安在纪家小院的存在方式。

她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被小心翼翼呵护的伤员,也不再是那个时刻紧绷着神经、用“小白花”姿态武装自己的“谜团”。

纪晏如的让步,像一道无形的赦令,也像一道温柔的枷锁。

赦免了她必须立刻解释秘密的重压,却也用那份沉甸甸的关切和责任,将她更紧密地系在了这片1963年的时空里。

她开始更坦然地接受纪家的照顾。

杨淑华端来的汤药,她会乖乖喝完,不再强撑着说“我没事”。

纪老太太替她换药时,若实在疼得厉害,她会咬着唇,小声地哼唧一句“奶奶,轻点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死死忍着,把下唇咬出血印。

纪晏清那小子咋咋呼呼地跑进来讲些幼稚的笑话,她也会弯起眉眼,真心实意地笑出声,尽管有时会牵动后背的伤。

【你看……】每当这种时候,林遇安心底那个小小的声音就会带着点狡黠的得意响起,【怀柔政策……确实有用滴!】

示弱,不再是单纯的策略,也成了她在这个陌生时空里,汲取真实温暖的一种方式。而纪家人,尤其是杨淑华和纪老太太,似乎也乐见其成,对她的疼惜更甚。

对纪晏如,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不再是刻意的疏离或紧绷的警惕,也不再是慌乱下的依赖。她开始用一种更自然的、带着点观察和……试探性的亲近去回应他。

他偶尔会在傍晚,拎着一小包供销社新到的、带着油墨香的报纸或杂志,随手丢在她床边的小凳上,语气随意得像在谈论天气:“喏,给你解闷的。”林遇安会抬起头,对他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带着点感激的笑容,声音也放软了些:“谢谢……哥。”那声“哥”,不再只是危急关头的脱口而出,而带上了一点熟稔的、自然的味道。她会当着他的面翻看那些带着时代烙印的文字,遇到不懂的词或事件,也会很自然地开口问:“哥,这个‘大比武’说的是什么呀?”清澈的眼神里带着纯粹的求知欲,没有半分伪装。

纪晏如通常只是简短地解释几句,语气依旧谈不上多热情,但也不会像最初那样带着审视的冷硬。有时,他会靠在门框上,看着她专注阅读的侧脸,昏黄的灯光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他会沉默地看一会儿,然后在她抬头前,不动声色地移开目光,转身离开。背影似乎……比来时放松了些许。

【啧……小兔子安静看书的样子……】某个念头会不受控制地滑过纪晏如的心尖,【……倒也挺顺眼。】

那颗被他视为“怀柔道具”的橘子糖,林遇安也没有浪费。她小心地剥开油纸,将那颗坚硬的、带着廉价橘子香精味的糖块含在嘴里,任由那股霸道又熟悉的甜味在舌尖蔓延,短暂地压过药味的苦涩。剥下的糖纸,被她用指尖一点点抚平褶皱,然后珍而重之地夹在了一本她正在看的《青春之歌》的书页里。

这个举动,恰好被一次送药进来的纪晏如撞见。

他看着她小心翼翼抚平糖纸、夹入书页的动作,眼神在她纤细的指尖和那张皱巴巴的纸片上停留了片刻。他没说话,只是将药碗放在小凳上,目光扫过那本《青春之歌》的书脊,又看了看她含着糖、微微鼓起的腮帮子,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林遇安被抓包,有点不好意思,脸颊微红,小声嘟囔:“……挺好看的。”像是在解释自己收藏糖纸的行为。

纪晏如没接话,只是“嗯”了一声,听不出什么情绪。但当他转身离开时,林遇安似乎看到他放在裤袋外侧的手,无意识地按了按口袋,那里似乎……也揣着什么硬硬的小东西?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林遇安心跳莫名快了一拍,含着糖的舌尖似乎也尝到了一点更深的甜意。

【你看……】她含着糖,感受着那甜味丝丝缕缕地渗入心底,【怀柔有用……而且,好像……还有点甜?】

然而,这份在纪家小院缓慢滋生的、带着糖味的平静与微甜,并未能完全驱散林遇安心头最深的忧虑——冯招娣。

冯招娣在纪家安稳地住了两天。有杨淑华的温言软语,有纪老太太无声的庇护,有纪晏清那小子傻乎乎的逗乐,她脸上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麻木似乎褪去了不少,眼神里也渐渐有了属于孩子的、怯生生的光亮。她会帮杨淑华摘菜,动作麻利又小心翼翼;会安静地坐在纪老太太脚边的小板凳上听收音机;甚至有一次,林遇安看到她对着纪晏清做的一个鬼脸,嘴角极快地向上弯了一下,露出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却真实无比的笑容。

那一刻,林遇安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酸涩又滚烫。这才是她的外婆该有的样子啊!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

可这份安宁,终究是偷来的。

第三天下午,街道办的王主任果然如纪卫国所言,去了冯家。具体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冯招娣终究还是要回去的。那个家,是她无法挣脱的泥沼,至少在目前。

傍晚时分,冯招娣被杨淑华亲自送了回去。回来时,杨淑华的脸色有些凝重,低声对纪老太太和纪卫国说:“人是送回去了,那老婆子当着王主任的面倒是收敛了些,但眼神还是阴得很……招娣那孩子,一步三回头,看得人心揪……”

林遇安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她知道,冯老太的怨恨和忌惮只会更深,冯招娣的日子只会更难过。纪卫国的威慑能管住明面上的棍棒,却管不住暗地里的磋磨和冷暴力。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冯招娣再也没能踏进纪家小院一步。甚至连她之前能“偷”来的那短短几分钟探望时间,也彻底消失了。

林遇安只能从偶尔路过冯家院墙外时,听到里面传来冯老太尖刻的呵斥声,或者看到冯招娣低着头、背着重重的柴禾、脚步踉跄地独自走在巷子里的背影,来判断她的处境。每一次看到,都像一把钝刀子在林遇安心上反复切割。

无力感再次如同冰冷的潮水般涌来。

【改变……】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里夹着的那张橘子糖纸,【仅仅靠威慑和暂时的庇护……是不够的。】

她需要更主动,更深入地介入冯招娣的生活。她需要一个能在冯老太眼皮子底下,名正言顺地接近冯招娣、给予她持续支持和保护的理由!

这个念头如同野火,在她心中熊熊燃烧。她开始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努力复健,忍着疼痛也要在院子里多走几步。她需要尽快恢复行动能力!

同时,她也在观察,在思考。目光不再局限于纪家的小院,而是投向了巷子深处,投向了那些在冯家周围活动的人影,投向了这个1963年特有的社会结构和邻里关系。

【怀柔……或许不仅仅是对纪晏如。】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逐渐在她脑海中成型,【对这个时代,对这条巷子里的人……或许也需要一点‘怀柔’?】

窗台上,那张橘子糖纸在夕阳的余晖下,边缘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枚沉默的勋章,记录着一段从猜忌到试探、从冰冷到微甜的心路历程,也无声地见证着,一颗不甘于被动等待、决心主动出击的心。

林遇安的目光从糖纸上移开,投向巷子深处冯家的方向,眼神里褪去了迷茫和脆弱,沉淀下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破釜沉舟决心的沉静与坚定。

风暴或许暂时平息,但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