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娟挑着筐回到家里,将豆子洗好挑好,泡上,打开屋门,将家里的窗户打开通风透气,衣服放入筐里,两人的冬天的衣服几天换一次,集一筐后,她准备拿到河里洗一洗,虽说家里有洗衣机,但她何尝不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呢。更何况,她今儿还吃了十块钱的牛肉面呢?不消耗一下体力怎么对得起这十块钱呢?
家里随便收拾了一下,其实也真没啥可收拾的,客厅里一张桌子和几个椅子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家私,已经摇晃的不行,陈八两前两天吃饭还差掉摔了一跤,他找个钉子钉了钉,将就着用,除了这几件简陋的桌椅子,客厅再无其他的像样的家具。倒显得十几平米的厅格外宽敞,卧室里一张床,一个大穿衣柜,也无其他的家私,秀娟想上世那么豪华的床整天失眠,如今这破床,整天睡的倒真是香甜,可见,人是环境的动物,只要够累,就算是草地上也能美美的睡上一觉。
秀娟整理好的家物活,看了看响午的阳光正好,一缕冬日的阳光照进她的小院子里,这小院除了几口种豆芽的缸,实在看起来灰扑扑的,秀娟想如果这小院种些花花草草,倒有些风情,日子虽然清苦,但也能看花开花落,再找个案几,整个茶桌,闲来喝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呢!
可是,如果下雨,这院子一尺深的水可不白糟蹋了这些花草,岂不是白白浪费辛苦。秀娟叹了口气,算了,先去地里看看,随便去张家湾老母亲家瞅瞅,已经一个多月没看她,只怕她又要说:“小妮子不记得我啦,我真是白养活她啦。”然后,小脚一走一晃出去站在张家湾村头等候着她,希望能看到小女儿回家的身影。
秀娟先拎着一把锄头扛在肩膀上,想想又戴上袖套,脱下围裙子,穿了一双胶鞋,里面用棉花垫了垫,不然一会下地,脚趾头冻的麻木,地里的雪还没完全化掉呢。
秀娟刚到田头,看了看太阳照在那翠绿的一望无际的“扑拉颗”上,心里不由一阵欢喜,这景色和雪后午后的空气里都透着甜丝丝的气味。
许多南方的小伙伴都不知道扑拉颗是什么菜,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扑拉颗白菜是北方地区对一种特殊白菜的俗称,其特点是菜心不饱满、叶片散开呈“扑拉”状,因此得名。这种白菜常被用于制作冻白菜,经过冷冻后口感脆甜,适合蘸酱或炖煮。扑拉颗”是北方方言中对这种白菜的独特称呼,因白菜在成熟后叶片散开呈“一扑拉一扑拉”的形态而得名。
秀娟去菜地里,拿着锄头将地里的杂草祛除,正在一点点的锄草,看见远处一个人影向这边走来,:“秀娟,秀娟。”
一个女人穿着碎花棉袄,拼命冲她招手。
她眯了眯眼小眼睛,认出是邻居陈根生的媳妇兰芝:“啥事,兰芝妹子,今儿不在家里带娃,出来浪哪儿克啦。”
“没事还不能来瞅瞅你,我来看你这菜地种的咋样了,今儿豆芽菜卖的好不好。”秀娟知道兰芝是个热心肠的女人,生了三个女娃,如今肚子又怀一个,她顶着个肚子啥事也做不了,趁着冬季午后的阳光,出来晒晒太阳,透透气。
秀娟看了眼兰芝的肚子道:“你这胎怕是男娃儿,我看肚子尖尖的,像是个男娃儿。“
“真的!“兰芝围着红头巾,此时阳光映衬下,脸蛋更加红润了,她笑嘻嘻的道:”秀娟婶子,你看得不准,前几胎你不也说我生的是男娃儿,还不是个丫头,唉,事不过三,或许这胎真是个男娃儿呢!“
兰芝的老公陈根生三代单传,他这一代怎么样也要生个儿子,不然陈家要断绝了,所以,陈根生生了三个女儿后,依然还要生,必须要生个儿子才行,在中国农村,传宗接代是顶重要的事情。
兰芝站在明晃晃的太阳下,背后是大片的蓝色天空,她18岁嫁给陈根生,已经一年一胎,生了三年,她今年还不到22岁,可是,身材却走了样,完全像个农村妇女般,脸色因为生育过多,显得苍白,她一直为生不出儿子而烦恼,这几乎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生儿子,为此,她请了神婆算挂,又去求菩萨,烧纸钱,花了不少的钱,好在陈根生是国营单位,一个月有个二三千元,月月有钱拿,他们的日子倒过的去,三个女儿,三朵花。老大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的衣服老三穿,倒节省了不少买衣服的钱。
兰芝都是用旧衣服改了改,足够她们三个春夏秋冬的更换。兰芝除了生不出儿子,其他倒真是没得挑,人热心嘴也甜,所以和秀娟挺合得来,两人没事也一起闲聊天,这兰芝看到秀娟在地里除草,就顶着肚子边洒着太阳边走过来打招呼。
秀娟笑道:“你屋里那三朵花倒真是省心,瞧,这大中午的,你还有闲心到处浪。“
兰芝露出洁白的牙笑道:“谁说不是呢,大女儿今年三岁,已经学会照顾妹妹们了,这不,中午,她安排妹妹睡响午觉呢,那模样真真像个领导,将来保准能出息。”
兰芝每次说到孩子,喜欢向外人炫耀,外人一般也多会顺着她赞扬几句,此时,兰芝心里就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满足似乎能弥补她不能生儿子的缺憾。
“谁说不是呢,这么小就会照顾人,将来还指不定多有出息呢,三岁看老,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呢!“秀娟一边除草一边和兰芝闲聊着,不一会,秀娟的内面的衣服被人汗水湿透了,冬季正午的太阳虽不毒辣,但对于干农活的人来说,在日头底下干活,出点汗水也正常。
秀娟感觉有些热的慌,将二姐织的红帽子从头上取下,别在腰后头。继续干活除草。
兰芝道:“秀娟婶子,我和你说个好消息。“
“啥好消息,难道是咱们这片区要改造?“这是秀娟心心念念的好消息。
兰芝笑道:“我一准想你会这么说,不是,是咱们这附近要通高速公路啦。“
“那算什么好消息,高速公路又不从陈家村过,有啥用啊。“秀娟将锄头放在田梗上,坐下来,脱了胶鞋,将里面的土往外抖了抖,兰芝也扶着腰坐下来,:”婶子,我知道你想着要片区改靠,可那有那么容易,你不也找过镇里头,有啥用呢?但这高速路说是通到咱们村口的,你想想,将来大货车一来,咱们村里的菜直接上大货车,岂不是能卖个好价钱。“
“嗯,这倒是的,你听谁说的,这高速修到咱们村路口。“秀娟将胶鞋重新穿上垫好棉花。
“三娃子说的,肯定不会是假消息。“
“嗯,这倒可信。“秀娟知道三娃子的大名叫陈爱民,在镇政府当办事员,如今成了镇秘书办的秘书,他的话可信度高。
秀娟看了眼一大片绿油油的“扑拉颗”,心想如果能卖个好价钱,明年,女儿陈杨柳的学费就有着落了。心下也欢喜起来。
又和兰芝聊了会天,才各自散去,秀娟从地里蒿了一大把新鲜的“扑拉颗”包在袋子里,将锄头放在家里,就骑车去了张家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