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看今朝 > 变化
换源:


       端王夜赴边疆,马蹄践冻土,见屯田军与旧戍将对峙。他展《垦戍策》宣监察令,重新划分粮权,戍将怒而退。民怯旧法,屯田三日无人耕。

平阳公主披氅立于风雪,以女学赋教戍卒识字:“自耕者,养家国之本。”篝火旁,糙手执笔,哑喉诵诗,戾气融暖雾。

帝在紫宸殿得捷报,砚秋匣添新墨:“锁魂非九龙,乃人心怯锁。今破一隅,四海可燎。”烛光映壁,龙纹褪,祥云满室。

腊月将尽,端王返京,鬓染霜,笑言:“屯田粟米盈仓,农官教耕法,民信新政。”平阳携戍卒诗笺入殿,帝阅后觉檀香清雅,风雪声外,四海静如新砚。

南方驿马疾驰入京,报监察司与旧漕运贪官争斗。端王再披氅出征,携《垦戍策》新章:“监察司得先斩后奏,粮路腐虫必剜尽。”

平阳公主入贵胄府,以女学赋启闺阁:“识字非牝鸡,乃破愚锁之刃。”绣帷内,金簪落,素手执笔,贵族女入学。

帝在紫宸殿砚墨如潮,批《监察司权扩诏》:“锁魂者,旧法亦人心。剜腐骨,培新髓。”风雪夜,谏言箱满,墨迹斑驳如龙鳞蜕。

春初,端王还朝,袖染漕运血,呈粮路清册;平阳携贵女诗稿入殿,帝阅后见砚匣九龙纹褪尽,祥云如朝霞。

————————我是分割线————————

靖和六年,新政推行,燕京焕发新貌。巍峨城墙下,车马川流,商贾云集。街巷铺面林立,丝绸锦绣、珍馐飘香,异域珍宝与本土物产交相辉映,百姓笑语盈耳。入夜华灯初上,夜市烟火升腾,杂耍说书热闹非凡。

科举革新,寒门士子、平民女子与世家才媛同赴殿试,以才学破阶序,朝堂骤添新血。金榜不问出身,布衣书生、巾帼官员共理政务,庙堂之上,寒贵之智共辉,新政方略日丰。

燕京繁华,商贸如潮,万国使节络绎,异珍奇货充盈市坊。殿前礼乐齐鸣,四海宾朋共贺盛世,呈现“万国来朝,天下归心”之盛况。新政之下,九州昌明,寰宇共瞻。

此年万国来朝,使节齐聚殿前。西域骏马、南洋珍珠、波斯香料等贡礼琳琅,彰显四方敬仰。朝堂设宴,乐舞升平,尽显大国威仪与新政气象。新政之下,燕京繁华如日中天,四海共仰盛世风华。

朝贺大典之上,金銮殿内钟磬和鸣,九重宫阙瑞气蒸腾。百官峨冠博带,列如雁阵;四夷使节衣饰斑斓,俯首称颂。忽有边关羽书疾驰入殿——西疆烽火尽熄,叛酋缚颈归降,捷书之上旌旗染血,墨迹犹带风尘。

帝展卷而阅,龙颜霁开,仰天大笑,声震殿梁。群臣山呼万岁,声浪如潮,直贯九霄,殿外祥云竟为之翻涌,似天地共贺新政之功。

恰此吉时,辅国公府内婴啼乍响,惊破紫霄。产房异香袅袅,经久不散,窗外祥云聚成龙凤交颈之形,更有紫气自璇玑星垣垂落,凝为氤氲瑞光。待襁褓启时,但见婴孩掌心“瑾岚”二字,以金纹隐现,恍若天篆神书。

太史官急趋丹墀,顿首疾奏:“此乃天应新政,降福星于人间!‘瑾’者,美玉也,喻社稷安宁;‘岚’者,山霭也,兆四海昌隆。祥瑞双至,必主盛世绵延!”

帝闻之大悦,当即敕封“瑾岚县主”,赐金册玉牒,冠以九鸾衔珠之冠,缀百宝璎珞。群臣皆赞:“边关捷报传烽燧,天赐麟儿应新政,此诚圣君垂拱而治,天下归心之象!”

盛典再启,礼乐铿然。舞姬广袖凌云,翩若惊鸿,演“山河同庆”之舞,舞步所至,珠帘玉阶皆映流光。

使节献礼络绎不绝:

西域诸国进鎏金战甲,甲上雕琢异兽,日光所及,鳞甲生辉;

南洋番邦贡珊瑚玉树,树高丈余,枝缀明珠,恍若鲛宫移入人间;

北狄献汗血宝马,马踏金毯,嘶鸣似龙吟;

东海倭人奉鲛绡千匹,轻纱拂风,可藏日月……奇珍异宝,璀璨盈殿,共贺新政之下“文治惠民如春风化雨,武功定疆若雷霆扫尘”之隆盛气象。

自此,新政之名播于四海,民间传诵瑾岚县主为“天枢福星”,而燕京繁华更胜往昔——朱雀大街车马如潮,酒肆茶楼日夜笙歌;坊市间胡商波斯络绎,驼铃与算珠声相杂;皇城之上,万国旗旌蔽日,使节冠冕错落,真个是“九天阊阖开盛世,万国衣冠拜冕旒”,一时被誉为千古未有之昌明盛景

薛府

产房内,暖帘低垂,沉香袅袅。薛家幼女降生,眉目清灵,掌心“瑾岚”二字隐现金纹,产婆跪禀:“此乃天赐祥瑞!”薛老太太鬓发银白,凤眼含威,端坐榻前。

她以玉簪蘸朱砂,在素帛上写下“姁”字,笔锋凝而不滞,道:取‘姁’字,姁者,温惠仁厚,望她承天眷,佑薛氏昌隆千秋。”阖府仆妇首:“县主单名得,乃圣眷之证!”窗外瑞雪纷飞,红梅绽如锦,恰似祥兆应时。

薛府乃新政擢升之族。祖上随先帝征南蛮,积微功得荫。新政推行“寒门晋仕”后,薛家大郎凭实干擢升辅国公,主理京畿驿务。

薛老太太出身书香世家,治家严明,嫡庶分明:长子薛大郎与次子二郎皆为嫡出,二郎现任礼部侍郎;三郎乃庶出,新政科举三甲入仕,任大理寺少卿,以铁面无私闻名朝野。三子皆已娶妻立室,育有子嗣,唯幼子方及总角,未及弱冠。

嫡庶之别旧时分明,然新政倡“唯才是举”,三郎凭科举扬名,渐得帝赏识。薛老太太虽仍重嫡脉,亦改旧观,许庶媳掌族学庶务,谓“寒门清流,可为家风补缺”。

三郎妻乃寒门才女,力推女子读书识字,常言:“新政之下,闺阁亦可为国。”今幼女封县主,嫡庶皆视其为家族攀龙附凤之阶,阖府上下同心,勤勉自励,皆知荣光系于新政恩泽。

辅国公薛大郎立于廊下,望宫阙默然:“薛氏祖荫薄,幸新政开青云路,今又添天赐麟儿。当效忠圣君,不负圣德。”其妻乃世家贵女,持中馈严谨,与庶媳相敬如宾。

家中小辈年幼,然已入国子监修习策论兵法,幼女初生,阖府如沐春风,皆言此乃新政盛世之证,薛氏昌隆之始。

薛老太太抚孙女掌心金纹,叹谓二郎妻:“此女承天眷,你等嫡脉当护她周全,莫负圣恩。”二郎妻颔首:“母亲放心,定教她习礼乐诗书,不负县主威仪。”庶媳亦笑:“新政之下,女子亦可展才,县主他日必成一代贤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