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对满清说不 > 第十六章 雪夜誓言
换源:


       十月,初雪便带着凛冽的杀意,铺天盖地而来。不过一夜,群山便裹上了刺目的素缟。

火寨里,三十亩新垦的梯田被深雪覆盖,六十石存粮窖藏在地底深处,二十把单刀磨得雪亮,百余口人挤在窑洞中,呵气成霜。然而,这雪既是屏障,亦是绞索——它封死了所有下山的羊肠小道,粮道断绝。存粮能撑多久?每个人心头都压着沉甸甸的雪块。

铜锣三响,穿透呼啸的风雪,召集众人聚于议事窑口。雪沫被震落,簌簌打在人们肩头。林野站在窑口高处的石阶上,迎着寒风,展开一张新绘的、更为详尽的舆图。炭笔勾勒的山川河谷,此刻便是他们命悬一线的战场。

“看!”林野的声音不高,却压过了风声,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他手指点向舆图:

“山北五十里,黑石崖——有盐井!盐,命脉!能换粮,换布,换命!”

“山西三十里,老鸦峪——有铁矿砂!刀,矛,箭头,甚至……小炮!都得指着它!”

手指猛地钉在舆图东侧,重重一点:“山东二十里,卧虎岗——清兵大营!鞑子的‘眼睛’就戳在那儿!雪一停,路一通,他们必来!带着更多的兵,更多的炮!”

舆图上的三个点,如同三把悬在头顶的利刃,也指明了三条挣扎求活的血路。

“雪停前,三路并进!”林野斩钉截铁,目光如炬扫过众人:

“阿苦!”那精悍的女子踏前一步,眼神如冰锥般锐利。“挑十五个好手!刀队精锐!备足火罐、绳索、干粮。雪夜,奇袭黑石崖盐井!不要硬拼,要盐!要布!要活着把东西带回来!”

“老祁!”老工匠搓着冻得通红、布满老茧的手,眼神却燃着火。“工队二十人,日夜不停!炭窑不能熄!把峪里那些黑疙瘩(铁矿砂)给我炼出来!长矛要尖,箭头要利!还有,琢磨那两门缴获的虎蹲炮轮子,想法子……弄出咱们自己的小炮、火铳!时间不等人!”

“吴婶!”老妇沉稳如山,身后站着妇孺耕队。“梯田雪下暂时动不得土,但寨子要固!带耕队,把寨墙缺口用石木垒死!壕沟能挖多深挖多深!把能藏的粮食再往深里藏!备战备荒,妇孺老弱,一个都不能落下!”

寒风卷着雪片,刀子般刮在脸上。雪越下越大,天地一片混沌。然而窑口前,百余人如生了根的青松,无人挪动脚步,无人畏缩退却。每一张脸上都刻着风霜,每一双眼睛里都跳动着不肯熄灭的火苗。

林野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胸腔仿佛要炸开。他转身,从窑口的火塘边端起一只粗陶大碗。碗里是滚烫的糙米粥,暗红的辣椒末沉沉浮浮,像凝固的血珠。他双手将碗高高擎过头顶,滚烫的碗壁灼烤着手心。

“今日!”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裂帛,穿透风雪,“以这漫天大雪为纸!”

“以这窑口不灭之火为印!”

“火寨众人,立誓于此——”

死寂。只有风雪呜咽。

“雪不停,人不散!”誓言如惊雷炸响!

“火不灭,心不降!”第二声,百人同吼,震得窑顶积雪簌簌落下!

“天下饥寒一日不平——”林野的声音带着撕裂般的决绝,他环视每一张面孔,“火寨一日不解甲!”

“吼——!”回应他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四十六把磨砺过的单刀霍然出鞘,寒光映雪!五十把开山垦荒的锄头、铁镐,高高举起!冰冷的雪片落在滚烫的刀锋上,瞬间化作一滴晶莹的水珠,沿着刃口滚落,像滚烫的泪,砸进脚下厚厚的积雪里,无声无息,却重逾千钧。

夜,深得像无底洞。

喧嚣誓言的余韵仍在风雪中回荡,林野独自回到窑洞最深处。这里隔绝了大部分寒气,只有角落一小堆炭火发出微弱的噼啪声,映着他沉默的身影。

他从贴身处取出那本随身携带的册子。封面早已磨损不堪,几处深褐色的污渍深深浸透纸背,那是早已干涸凝固、无法洗去的血——不知是谁的,也许是同伴的,也许是敌人的,也许……是他自己的过往。他借着炭火微弱的光,用一截炭笔,在记载着无数谋划、牺牲、挣扎的册页最后,重重写下:

“火寨元年冬,大雪封山。

星火已成炬。

——林野”

笔锋在“炬”字上顿住,墨色深重,仿佛要将这微弱的希望刻进骨髓里。

炭火又爆开一个火星,短暂地照亮了他沉静如渊的眼眸。窑口外,是呼啸的风雪,是跳跃的、守护着最后一丝暖意的篝火光晕。那光映在洞口守夜人年轻而布满风霜的脸上,他们的眼神,疲惫却燃烧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

而在那无边的风雪与黑暗的尽头,山东二十里,卧虎岗清军大营的灯火,连绵成一片昏黄而模糊的光带,在风雪中明灭不定,像一头蛰伏在暗处的庞大凶兽,缓缓睁开了无数只冰冷而贪婪的眼睛。

星火已燃,在茫茫雪原上倔强地跳跃。

战火将起,只待这封山的冰雪消融一刻。

风雪更急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