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处,昭康皇帝看向魏芷染,微笑道:“芷染怎么看?”
魏芷染犹豫片刻,微微一福说道:“回禀陛下,臣倒是有个推荐,京城守备司千户张涛,为人谨慎,忠于陛下,虽无大魄力,但是此人若是为司州总督,必然也不会犯下大错。”
昭康皇帝思索片刻,想起来了:“朕记起来了,前年北线大捷,朕去祭天,就是这个张涛布军保护朕,山内山外都查的很干净。”
“不过一个千户,一下子升到了从三品之上,会不会升的太快了?”
魏芷染继续说道:“总督名义上是总督州内一切事宜,但其实只是个暂时的官职,俸禄官阶虽然提升上去了,但是只有支应北线大军军粮的权力,州内一切事宜,还是由三司掌管。”
“若是必要之时,再给予司州总督权力,也来得及。”
昭康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指着魏芷染哈哈一笑:“成长了,做事谋划,比之前更加的长远和全面了。”
“陈爱卿觉得如何?”
陈台拱手:“甚好,不过这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如今仍需九殿下驻守国门,,但上一次和亲之事,已经让北真可汗嗅到了机会,据说北真公主已经在胧月城内了。”
“朝廷也该安抚九殿下了,九殿下之上的皇子皆已封王,唯有九殿下尚未封王,陛下可给九殿下封王,但不封地。”
这时,魏晋也说道:“陈大人说的有理,如今要想以武力迫使九殿下屈服,只怕不能够,唯有施以蚕食之计,封王不封地,军粮改为三天一发,还应派两位与九殿下不合的藩王,到西北落藩。”
“北线大军,共有三大据点,其一,是剑兵山,为北线大本营,其二,就是幽州以西天火关,坐镇大将为老将朱勾,其三便是凉州邬途关,坐镇大将为赵青鹿。”
“陛下可派两名藩王,落藩于天火关所在上谷府,和邬途关所在武威府,分化九殿下的兵力,用不了一年,九殿下就会失去三之有二的兵力,到时候九殿下想不低头,只怕都难。”
昭康皇帝今天的心情是真好,几位臣子的办法,终于有点样子了。
“好!”昭康皇帝一拍板:“那就如此安排下去,中秋之前,把这几项统统落实!至于老九那个混账的封号,他不是北线大将军吗?朕连个封号都懒得想,就叫大将军王,俸银禄米就还按照皇子的标准发放吧。”
……
朝廷这次的动作很快,没用上两天,圣旨就到了剑兵山,秦小才来送的圣旨,杨霄也没站起来听旨。
秦小才念完之后,杨霄哈哈一笑:“大将军王,我那个便宜老爹这是连封号都懒得想了。”
东方明照看向秦小才问道:“小秦公公,除了这些,朝廷还有什么动作?”
秦小才也不含糊,把朝廷接下来的举措,都说了一遍,包括张涛升为司州总督,北线大军军粮改为三天一放,和藩王分化兵权之计,全都抖出来了。
杨霄神色认真:“终于有点样子了,不过不必担心,只要不是老三、老七和五哥过来落藩,剩下的我那几个笨蛋哥哥来了,也不过是给我捐军费的。”
“不过军粮这事还真是一针见血,这个主意谁提出来的?”
秦小才回答道:“回大将军的话,是御史大夫陈台。”
杨霄记得,陈台是支持老三的:“老三表面看着蔫了吧唧的,手下有些人才,比老七强多了。”
“小秦公公,辛苦你了,在胧月城住几天,过了中秋节再回去。”
秦小才苦笑着说道:“还是不了,大将军对奴才好,这要是回去吃胖了怕是不好交代,奴才一会就走了,不过走之前,大将军得赏小的点东西。”
杨霄还以为秦小才蹬鼻子上脸,笑眯眯的问道:“想要什么,尽管说。”
秦小才兴奋的跪下道:“赏奴才一顿打,奴才回去好交差啊!”
杨霄闻言一愣,而后哈哈大笑:“好小子,做事竟然如此严谨,本将军……哦不,本王再赏你五百两银子。”
秦小才感激涕零道:“奴才多谢殿下了,不过奴才实在是不敢再受大将军的好了,大将军上次赏给奴才的东西,奴才还留着呢,不敢花啊!”
秦小才这么说,杨霄才想起来,对啊,秦小才不过是个小太监,就算是现在跟着曹公公,偶尔可以在御前侍候,可是凭空冒出来一万两银子,这事只怕也不好糊弄过去。
杨霄点了点头:“说的也有道理,你的老家在那?”
秦小才急忙回答道:“大将军,奴才的老家在福州。”
“福州?”杨霄不解的问道:“那你为何没有一点口音?官话说的这么好?”
秦小才笑了笑:“大将军,小的六岁就进宫了,今年十八岁,已经来到京城十二年了,口音早就改过来了。”
杨霄又问道:“那你对你家里怎么看?比如进宫这件事。”
“害!”秦小才幽幽地说道:“能有啥看法,当年闹灾,鱼也不好打,家里面两个孩子,就得有一个进宫,要不然一家人都得饿死。”
“我弟弟老实,我机灵,他要是进了宫,永远都出不了头,没准进宫没几年,就得让人吃的尸骨无存,我弟弟前年成亲,去年生了个小子,前几日已经过继到我的名下了。”
杨霄听着这番话,总感觉像是抓到了什么似的。
忽然,他终于想到了,秦小才家里世代打鱼为生。
他连忙问道:“你既然出生在福州,那想来,你会水,也会驾船了?”
秦小才一愣,缓缓点了点头:“奴才自小就会驾船,虽说多年不驾船了,但是要让我重新捡起来,也肯定很快!”
“至于水性,奴才别的不敢说,整个皇宫里的太监公公水性都比不过我。”
杨霄站了起来,略显激动。
太好了,这简直就是老天爷送给自己的礼物。
看着秦小才,杨霄想起了一个前世著名的太监,三宝大太监,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