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丞相,我替您走完了长安之路 > 第三十四章麻辣鲜香的江湖史诗
换源:


       我继续演讲:“英雄,是时代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是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星辰。在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用勇气和智慧保护了我们的民族;用血肉之躯铸就了钢铁长城,捍卫了我们的家园。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不屈的意志,看到了无畏的灵魂。他们以自己的牺牲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舍生忘死保家国?

在此,我隆重提议:全体起立,为古往今来所有的民族英雄点燃三炷香,祭奠三杯酒,默哀三分钟!”

老百姓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感念牺牲了的士兵和支前民工以生命为代价的守护,许多人默默地流泪,默默地点香,默默地祈祷。

我的鼻子也有点酸,但是忍住了。

好久,我们就在这种肃穆的气氛里再次感悟人生脆弱,亲友同胞逝去,难以追回的忧伤和无奈。

最后,大家一一将冥币投入燃着的草纸上。冲天而起的火焰随风飘散,烟云四起,在风啸火响中,同仇敌忾的决心,似乎在军民眼里坚强地形成了!

“我宣布: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官兵和民工均为烈士,除了为其遗属发放田地和抚恤金外,其配偶可以解决商号或行会工作;部队伤残退伍军人也有田地、抚恤金或补助。

参战官兵根据军功决定田地和荣誉金的等级,上述事项由国防部负责,财政部按月或一次性发放。解决参战官兵的后顾之忧,英雄流血不流泪!”

“丞相大人,我的家人在巴蜀之外,怎么办?”有士兵举手提问。

“只要你的配偶、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愿意来巴蜀生活的,我们一律派特战旅接过来。无论他们在北方还是南方,东部或者西部!明告天下:胡人胆敢阻挡内迁百姓者,必倾尽巴蜀之兵灭其阻拦者三族也!”我温暖如春。

“丞相万岁!”晋军3万多人感激涕零的掌声再次热烈。

“在这个狼烟四起、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乱世凶年,我们只能铁石心肠以戈止武,以智对诈。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壮志饥餐胡虏肉,不破楼兰终不还!”我气壮山河。

热列的掌声过后,黄钟宣布会长代表民众讲话。

“丞相、各位英勇的官兵们:C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每一次重要的历史时刻,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奋不顾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找回了祖先打造的高贵与尊严。

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你永远不知道在某些地方,经历了怎样残酷的厮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你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替你阻挡住了黑暗!

在此,我提议:全体百姓起立,向我们的人民子弟兵鞠躬一次,聊表谢意!”

宴席现场感人的画面出现了,随后演变成军民互相鞠躬,互相作揖,就差互相跪拜了。

“根据丞相的命令,我提议:家有适龄女青年的,优先选择咱们的单身官兵,这样热血、优秀、有担当的男人咱不要,等到各地难民进来了,你想选还得排队不是?抓紧啊老乡!好女婿不多哈!”会长大声疾呼。

于是,挨着坐的丈母娘们争相询问起附近的官兵了,搞得我们可爱的军人们脸红得像关公,也有当场定下来的。

最后是军人代表,伏波大将军崔浩的发言:“感谢重庆人民对我们军人的关心、帮助和照顾!无以为报,我在此提议:一、我们在练兵之余,除了开垦荒地屯田外,要主动帮助人手紧的老百姓春播、春耕;二、全力以赴,帮老百姓修缮被打烂了的民居;三、卫戍部队上岗执勤前,主动打扫周边街道卫生,把重庆变成清洁城市!”

在最热情的掌声中,宴席正式开始了。

“放炮竹!”黄钟大吼。

于是,整个十里长街,炮竹声声。女人们捂着耳朵,小儿女大声叫嚷着,打闹着,欢笑着。

最后发射的是烟花。当它们升上重庆的夜空时,绚丽无匹!在一波接一波明亮而璀璨的五彩缤纷里,大家都很欢乐。全体军民骄傲地抬着头,向上仰望,憧憬着更加幸福的明天!

第二天,没吃尽兴的老百姓,在各街道开起了好几十家“火锅”店,什么“巴倒烫”、“小桥头”、“朝天门码头”。

走进“朝天门码头”火锅店,墙壁四周挂满了各种国画。

有纤夫江畔奋力拉船的,有老山城街道风情的,也有朝天门码头边船工和纤夫在岸边升起的篝火。一口巨大的铁锅,上面的铁丝吊着大茶壶,下面是柴火熊熊燃烧。

团团围坐的人们,有的在碰杯,都是粗瓷茶缸;有的在笑谈;也有的在用长长的木筷夹着鸭肠,在沸腾的铜锅红汤里涮着。

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庞,寒冬似乎都被融化,身边放着几只小碗,朝天冲小辣椒像火炬码放。

其实,重庆火锅起源于嘉陵江畔,它是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有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

那个时候,人们对家禽、家畜的内脏弃之不用。码头工人拿到后,经过洗净,放入已添加牛油和大量辣椒、花椒的大铁锅,涮而食之。

因为符合巴国人直爽好客和爱憎分明的性格,就流传开来。

我抽空为“小桥头”火锅店剪彩,并写了一首猪大哥(主打歌):

我可爱的她呀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她的消息?我可爱的她呀在哪里,不要忘了今晚的约定!

夕阳下山后月亮挂枝头,万家灯火;走过小桥头在那沙滩上,老椰子树下。我要请那晚风带句话,请你珍惜我柔柔的情意;我要请那云儿告诉她,不要忘了今晚的约定!

一周后,重庆火锅传到了成都。

成都人幽默洒脱,便有了“猪圈火锅”、“赖皮鱼”火锅和“光头火锅”之类好玩的名称。

重庆人处事耿直念旧,于是便有了流行数十年而不衰的“老灶火锅”。

成都人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也就有了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各式火锅变种。

巴文化凝重勇武,表现在火锅上的精神气质是“大江东去式”的。肉食多以块大片厚著称,白菜用手撕,鳝鱼不洗不切,血淋淋整条往锅里煮。

连火锅店的名字都气壮山河,如“巴将军”、“刘一手”、“不醉无归火锅”等,听来粗犷豪放。

蜀文化灵秀深邃,表现在火锅上,有些“小桥流水”的意蕴。成都火锅店的装修和包装古朴雅致,而火锅的汤料和食品的炮制更为细致小巧。

在成都,火锅被称之为“热盆景”,也与这种文化差异有关。而在店名选择上,更充分显示出蜀文化的特性,“皇城老妈”、“芙蓉国”、“狮子楼”等让人可知一斑。

2月26日上午11点,国防部长萧亮、骑兵师长关盛、特战旅诸葛倩都赶到了重庆。中午,我请他们品尝了川菜。

走进“川渝人家”大厅,正面墙壁上是巨幅的“桃园结义”画像。

居中的刘皇叔刘备黄脸双手垂下遥望前川,左手侧后的红脸关云长关羽一手立刀一手理髯目视前方,右手侧背的黑脸张翼德张飞倒背丈八长矛豹眼圆睁。

背景是粉红桃花开满的树林。

左边廊坊的包间名字是“桃园坊”,“三顾茅庐”、“千里走单骑”等,主要描述蜀国建立前的故事;右边过道的包间则写着“大蜀国”、“五虎上将”、“孔明在北伐”,侧重宣传蜀国后期的传说。

每个包间里都有油画,还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设置了一些颜色各异的小摆设。

“餐饮文化,我们吃的是文化啊。”萧亮感叹。

菜很快,陆续上来了。

“数,丞相,你能为我介绍一下吗?我是江南人。”诸葛倩娇媚地一笑。

“不胜荣幸!有人说,川菜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味觉革命;也有人说,它是用麻辣鲜香编织的江湖史诗。”我指着菜侃侃而谈:“1、回锅肉|川菜之魂,一口封神的江湖地位。入蜀不吃回锅肉,等于白来天巴蜀国!

这道被称为“川菜之首”的经典。用二刀肉演绎极致矛盾美学:肥肉晶莹如琥珀,瘦肉焦香似炭烤,豆瓣酱与蒜苗的碰撞,让每一口都带着“灯盏窝”的酥脆与酱香。”

“那道菜呢?”唐波问。

“麻婆豆腐|从苍蝇馆子逆袭成“国际顶流”。谁能想到,这道因老板娘脸上麻子得名的家常菜,竟让破洛那国特使连吃三碗饭?秘诀在于“八字真言”——麻、辣、烫、嫩、酥、香、鲜、形。”

“真好吃,哎哟!”

由于吃了一筷子水煮牛肉,又麻又辣的,诸葛倩伸出舌尖,嘶嘶吸气,还用玉手在嘴边扇着:“川菜,让我欢喜让我忧。这个又麻又辣的是什么?”

“嘿嘿。水煮牛肉|辣椒里找肉的暴力美学。谁说川菜只有麻辣?这道源自盐工菜的代表作,用热油激香辣椒面,嫩牛肉在红汤中翻滚,豆芽打底吸饱汤汁,每一口都是“痛并快乐着”的极致体验。视觉暴击:上桌时滚油浇淋的瞬间,辣椒的香气如火山喷发!”

崔浩笑问:“丞相,鱼香肉丝为什么没有鱼?”

“我来回答吧。泡椒、姜、葱、糖、醋的黄金比例,让这道菜成为川菜调味教科书。肉丝滑嫩,木耳脆爽,鱼香味在口腔中“立体环绕”,连阿拉伯商人都称其为“C国魔法”。”黄钟讲解。

“灵魂拷问:鱼香茄饼、鱼香烘蛋…万物皆可“鱼香”的四川人,究竟有多少隐藏菜单?”程英杰惊羡不已。

唐波笑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吾今茅塞顿开:川军焉能如此厉害?答案就在川菜里:麻辣鲜香的暴力美学!”

关盛道:“呵呵呵,谢谢谬赞!其实,你们湖北人也不错,大悟臭豆腐是孝感的特色美食,采用霉制工艺制作,味道独特且开胃下饭,远近闻名。”

“那是!说不说俺家乡好?孝感地处上江流域,水土肥美,菜系最讲究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云梦生爆鳝卷也是尤为的鲜嫩。”魏民特自豪。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