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名义:重生高育良这片天我说了算 > 4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换源:


       京州市W大院,一把手办公室。

李达康正烦躁地批阅着文件。自从“清源行动”后,他主导的“高新产业区”项目,因为大量民企资金链断裂,已经陷入了半停滞状态。他四处奔走,却收效甚微。S委那边,沙瑞金对他态度冷淡,而高育良,则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让他感觉处处受制。

他感觉自己,前所未有的憋屈。

就在这时,秘书张峰敲门进来,脸色古怪地说道:“书J,S区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祁同伟主任,说有工作要向您这位‘第一副组长’当面汇报。”

“祁同伟?”李达康的眉头,瞬间就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来干什么?来看我笑话的吗?不见!”

“可是书J……”张峰小声道,“他说,是专门来汇报,关于石墨县‘改革试点特区’,在引进京州帮扶项目时,遇到的一些……政策阻力和现实困难,想听听您的指导意见。”

听到“石墨县”、“项目”、“困难”这几个词,李达康那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瞬间冷静了下来。

祁同伟在这个时候,主动来向自己“汇报困难”?

这绝不是来看笑话那么简单。

他想了想,冷冷地说道:“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他高育良的学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五分钟后,祁同伟独自一人,走进了这间他只在电视上见过的,象征着京州最高权力的办公室。

“达康书记,冒昧打扰您了。”祁同伟的姿态,放得极低,甚至带着一丝下级面对上级时应有的恭敬和拘谨。

李达康坐在办公桌后,没有起身,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他一眼,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吧。有什么事,说。”

祁同伟没有坐,而是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双手递了上去。

“达康书记,这是我们林城,不,是石墨县特区,目前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您是抓经济的专家,也是我们领导小组的第一副组长,所以……老师(高育良)特意嘱咐我,一定要来,向您当面请教。”

他又一次,不轻不重地,把高育良抬了出来。

李达康接过文件,翻看了几页。文件写得很实在,里面详细罗列了王亮在石墨县,因为强制推行环保和安全标准,导致几家原本有意向投资的京州企业,打退堂鼓的案例。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改革者”的无奈和困惑。

“哼,妇人之仁!”李达康将文件扔在桌上,不屑地说道,“发展经济,哪有不付出点代价的?为了几条鱼,就不要工厂了?简直是笑话!祁同伟同志,你这位‘改革先锋’,选得很好嘛!”

他话中带刺,明显是在嘲讽。

祁同伟却仿佛没听出来,他一脸“诚恳”地说道:“达康书记,您批评的是。我们确实是经验不足。王亮同志虽然有干劲,但有时候,确实有些理想化。所以,老师才让我来向您请教,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能保住环保底线,又能让企业愿意投资的两全之策?”

李达康沉默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姿态谦卑的祁同伟,心中疑窦丛生。

高育良会这么好心?会真的让祁同伟来向自己请教?这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这背后,一定有诈。

“这是你们领导小组内部的事情,你们的‘高组长’,自有他的高见,用不着来问我这个挂名的副组长吧?”李达康冷冷地试探道。

祁同伟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苦笑”。

他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像是私下里抱怨一样说道:“达康书记,您是不知道啊。我们老师,现在是站得高,看得远,考虑的都是全省的大局和长远的发展。他对环保的要求,提得比S里还高,我们下面的人,压力很大啊。”

“而且……”祁同伟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想要不要说。

“而且什么?”李达康追问道。

“而且,现在汉东的局势,您也知道。S里有些领导,就等着我们犯错呢。我们现在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步走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这句话,终于触动了李达康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S里有些领导,就等着我们犯错呢。”

这个“我们”,用得实在是太妙了!

祁同伟没有明说,但李达康瞬间就听懂了。这个“我们”,指的不仅仅是他祁同伟和高育良,也包括了他李达康!

他们,都是汉东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他们的政绩,他们的根,都在这片土地上。

而即将到来的侯亮平,以及他背后的力量,才是那个高高在上,准备来“摘桃子”,甚至“找麻烦”的“外人”!

李达康的眼神,第一次,真正地,正视起眼前的祁同伟。

他发现,这个年轻人,远比他想象的要聪明。他今天来,根本不是来请教什么狗屁的两全之策。

他是来“点醒”自己,是来“传话”的!

是高育良,在通过他,向自己这个“老对手”,释放一个极其微妙,却又极其重要的信号——“外敌当前,可否休战?”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李达康死死地盯着祁同伟,似乎想从他那张年轻而又平静的脸上,看出他和他老师,到底有多少诚意。

良久,李达康才缓缓地靠在椅背上。

他没有回答祁同伟的问题,而是端起桌上的茶杯,对秘书张峰说道:“张峰,给祁厅长……哦不,给祁主任,也倒杯茶。我们京州的雨前龙井,虽然比不上S委大院里的特供,但也还算入口。”

这是一个姿态。

一个愿意“坐下来,谈一谈”的姿态。

祁同伟心中一松,他知道,自己今天来的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张峰很快就端来了茶。

李达康亲自拿起茶壶,为祁同伟续上水,动作缓慢而又郑重。

“同伟啊,”他放下茶壶,语气也缓和了许多,“你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要制定一套让政府、企业、百姓都能接受的规则。”

他看着祁同伟,意有所指地说道:“但是,规矩定好了,就怕有的人,他不喜欢按规矩来办事。”

“他喜欢,把桌子掀了,自己重新再立一套规矩。”

祁同伟知道,李达康说的,就是即将到来的侯亮平。

“达康书记说的是。”祁同伟顺着他的话说道,“所以,我们汉东自己的干部,才更要团结起来,维护好我们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规矩和局面。不能让外人,轻易地就把我们的锅,给砸了。”

两人再次四目相对。

这一次,没有了剑拔弩张,没有了暗藏机锋。

有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照不宣的默契。

虽然他们谁也没有明说,但一个脆弱的、临时的、只为应对共同敌人的“攻守同盟”,就在这间办公室里,在这杯氤氲着热气的茶水中,悄然达成了。

李达康知道,他暂时不会再在高新产业区的事情上,为难林城。

祁同伟也知道,在面对侯亮平的“调查”时,他或许可以从这位意想不到的“盟友”这里,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支持。

而远在S委书房的高育-良,在得知这次“下午茶”的谈话内容后,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埋下的那颗种子,已经在李达康的心里,成功地,生根发芽了。

现在,万事俱备。

他可以安心地,等待着那位来自京城的“不速之客”,正式登场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