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散去,苏青禾开始盘点家里的资产。
一百两银子、十几只鸡鸭、四袋大米、三袋白面,还有邻居们送的大白菜、胡萝卜。
“不错不错!”
她心里美滋滋,
“这小日子也算奔小康了!”
手镯空间不能放活物,苏青禾把除了鸡鸭剩下的物资,一股脑全收进了空间里存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家里的破屋子还在漏风漏雨。
现在天气好还行,万一下起大雨,那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够他们喝一壶的。
再看那些家具,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被老鼠啃得不成样子。
以前穷得叮当响,顾不上这些。
现在手里有点底子了,真是越看越糟心。
还有一件大事——得尽快送孩子们去镇上念书。
可读书开销不小,古代的纸笔金贵,教育资源也稀缺。
她望向孩子们。
小家伙们吃得肚皮滚圆,此刻正挤在那张小小的通铺上酣睡。
家里就这么点地方,三个孩子挤在一起,毫无隐私可言。
苏青禾看着,心里不是滋味。
“搞钱,搞钱,还是搞钱!”
这个念头在她的心中愈发地强烈了。
苏青禾就是该死的事业脑。
什么都阻挡不了她赚钱的步伐。
她又挑了几只最肥美的鸡鸭,麻利地做成了叫花鸡和手撕烤鸭。
做好的直接放进手镯空间保存,完全不用担心变质的问题。
“镇上那些有钱人,肯定没吃过这种好东西!拿去卖,绝对能赚一笔!”
她自信满满。
第二天一大早,苏青禾就把孩子们叫醒了。
“走,跟娘去镇上!”
苏青禾很享受这种揣着钱去镇上采买的感觉。
前世做完实验,她也总爱去商业街逛逛。
适度消费,确实能让人心情舒畅。
孩子们一听去镇上,也乐开了花。
到了镇上,苏青禾在人流量大的路边找了个位置,利索地摆开小摊,亮出了香喷喷的烤鸭和叫花鸡。
她还在旁边竖起了个牌子“免费试吃”
这可是苏青禾前世从商人身上学来的。
谁会不对免费的东西心动呢。
虽说是免费,可是品尝之后还想吃,就要花钱买了。
孩子们也帮她在旁边吆喝:
“卖叫花鸡咯。卖烤鸭咯。不好吃不要钱!”
这招果然有效!
浓郁的肉香很快勾来了一位穿着华丽的富家公子。
他显然是循着味儿找过来的,隔着老远就被香气吸引了。
更何况试吃还不要钱。
见他饶有兴趣,苏青禾切下一小块鲜嫩的鸡肉递过去。
“嗯!好吃!”公子眼睛一亮,“外酥里嫩!”
这味道比他在镇上酒楼都好。
没想到竟然是路边摊上一个小娘子卖的。
苏青禾顺势拿出一个小罐子:
“公子,这是我自家秘制的调料,名叫‘胡椒粉’,味道更是一绝,要不要试试?”
她说着,轻轻撒了一点在鸡肉上。
胡椒粉?
富家公子从未听过。
他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顿时瞪大了眼睛。
舌尖传来一丝奇妙的微辣,紧接着是浓郁的辛香在口中炸开,瞬间将鸡肉的鲜美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这调料……妙啊!”
他惊喜道,
“这位娘子,给我来一斤叫花鸡!味道实在太好了!”
“好嘞。”苏青禾爽快应道,“叫花鸡一百文一斤。烤鸭半只一百五十文,整只三百文。购买超过200文的可以帮您免费撒上胡椒粉。”
这价格一报出来,围观的人群都忍不住吸气。
好家伙。
寻常活鸡才五十文一斤,她这做好的鸡鸭和调料,价格贵了一倍。
可那公子却毫不犹豫,直接掏钱:
“行!给我一斤,再来半只烤鸭!”
苏青禾一喜。
二百五十文入账!
有这位爽快的公子哥儿带头,围观的人也忍不住了,纷纷上前试吃。
“啧啧,这味儿……确实配得上这价。”
“香,值了!”
很快,苏青禾昨天准备的叫花鸡和烤鸭就被抢购一空。
后面排队等了半天的人,眼巴巴看着空空如也的摊子,只能失望地叹气。
没办法,东西太好,人人都抢着要。
苏青禾一盘点,足足赚了两千多文,算下来差不多有二两银子了。
孩子们帮着娘亲数着沉甸甸的铜钱,小脸上乐开了花。
他们也没有想到娘亲的生意这么好。
“走!”
苏青禾大手一挥,目标明确,
“咱们看新家具去。”
苏青禾带孩子们来到镇上最大的木器行。
一进门,一股好闻的木头清香扑面而来。
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具,从简单的条凳到雕花的大床,看得人眼花缭乱。
孩子们像进了大观园。
原来这桌椅板凳还能有这么花样!
他们从小见的不是发霉的,就是吱呀吱呀、晃个不停的。
苏青禾她一眼就相中了靠墙的那张结实的松木大床。
床板厚实,四角立柱稳当,打磨得光滑,没有繁复的雕花,简洁实用。
“掌柜的,这张床什么价?”
掌柜的慢悠悠踱过来。
这可是镇上最好的木器行。
每天客人不少,真正买的没几个。
几个出手阔气的大老爷掌柜的早就脸熟了。
他瞥了眼苏青禾母子几个朴素的穿着,估计又是一个光看不买的。
掌柜的懒得多费口舌:
“哦,这个啊,二两银子。”
沈渊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抓紧了娘亲的衣角。
二两?!
刚才赚的那么多钱才能买一张床?
他小脸顿时垮了下来。
苏青禾脸上不动声色,伸手仔细摸了摸床板和榫卯接口,又用力按了按,纹丝不动,质量确实过硬。
掌柜的刚想上去提醒,不买就不要乱摸,就听见苏青禾道,
“掌柜的,这床我要了,给我来四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