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理医生这件事,两个孩子回家都没有提起。
所以,邹静还在遵照董医生的嘱咐,时刻观察着徐若溪的一举一动。而以她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发现女儿有什么异常,更没发现她戴了什么“面具”。
邹静决定,再找董医生谈谈。
这天,她特意提前半个小时去接孩子。到了托管班,她就把来意告诉了小张。
“小张,董医生现在忙不忙?额,我想跟她谈谈,关于孩子抑郁症的事……”
小张却告诉她:“邹姐,董医生前两天辞职了。现在的心理医生姓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找王医生沟通。”
“啊?”邹静愣了,接着又问道,“那、那王医生,了解我女儿的情况吗?”
“王医生也给孩子们做了几次心理疏导,对大家的情况应该也十分了解了。”
“哦,那行吧,我去跟王医生聊聊。”
小张带着邹静来到心理室门口。可里面竟传出了一声洪亮的——“全军出击”!
“啊,哈哈……现在是王医生休息的时间,他可能打游戏放松一下……心理医生也是人嘛,适当也得放松……”
小张一边尴尬地解释着,一边敲开了心理室的门。
而那位王医生则赶紧把手机揣进了兜里。那样子,竟有几分像在课堂上捣蛋,被班主任抓包的坏学生。
“王医生,这位是徐若溪同学的妈妈。她想跟你谈谈。”
小张站在门口,皱着眉冲王医生使眼色。
“哦,哦,好好……”
王医生赶紧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子,在椅子上坐正,然后换上了一副亲切的笑脸。
“来,若溪妈妈,请坐!”
邹静在他面前坐下,打量着对面这位年轻的心理医生,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或许,是他太年轻,总感觉没有之前的董医生让人信服。
小张轻轻将门关上,走了。屋里就只剩邹静和王医生。
“是有关孩子的问题,想跟心理医生聊聊是吧?”王医生摊开手,笑容荡漾在脸上,“我这里的门,永远向孩子和家长敞开。大姐,您不要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哦,是这样的。之前的董医生跟我聊过关于孩子抑郁症的问题。她让我回去多观察,及时跟她反馈。所以,我今天是来找董医生反馈情况的。可没想到,她不在这了。”邹静如实说。
“哦,我看一下哈,孩子叫什么来着?”
“徐若溪。”
王医生皱起了眉,慌忙打开桌上的资料,快速翻了起来。这是董医生留下的每个孩子的诊疗记录。作为接手的心理医生,他本应该第一时间就了解的。可因为小张告诉他,不过是走个过场,他就一眼都没看。他也没想到,会有家长过来跟他探讨孩子的情况,只能临时抱佛脚了。
好容易翻到徐若溪那页。可他发现,董医生写得密密麻麻,特别详细,哪里是看一眼就能了解的?不觉,额角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那,董医生是怎么说的啊?”
王医生低着头,有些心虚地问邹静
邹静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医生的不自然,只想着回答他的问题。
“董医生说,溪溪的抑郁症并没有好转……”邹静轻轻叹了口起,愁云爬上了眉梢,“唉……她说,这孩子是戴着面具在伪装……”
“啊?”王医生抬起头,眼中尽是迷茫,“戴、戴面具?啥意思?”
邹静本以为心理医生之间是能理解这些话的,可没想到,这个王医生竟还需要她进一步解释。
“她、她大概的意思应该是……这孩子心事重,嗯……有什么事都愿意藏在心里。她的抑郁症并没有好转,只是在伪装成好了……”邹静解释得有点艰难,“所以,董医生让我留心观察,然后再找她沟通,反馈一下情况。这不,我今天就来了……”
“哦……”王医生故意拉着长声,表示自己听懂了,又顺着邹静的话问道,“那、那你观察的结果呢?”
邹静皱着眉说道:“我真的没发现这孩子有什么异常啊!溪溪她是比较内向,可她从小就这样啊,也不怎么爱说话。但她有什么事都还是会跟我说的。得了抑郁症后,她哪里难受,心情不好什么的,也都会告诉我的……”
“额……打断您一下哈!孩子做完了意识分离手术后,抑郁症有好转的迹象吗?”
王医生想起了小张之前说过,这些孩子做完手术后,抑郁症基本都好了。
邹静想了想,说:“我是觉得,有很大的好转。孩子轻松多了,脸上也有笑容了。可是,董医生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溪溪是装出来的……”
听到做完手术就有很大好转后,王医生提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他琢磨了片刻后,笑着对邹静说:“大姐,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她是你女儿,跟你朝夕相处,自然是你比谁都更了解她呀!”
“可是,董医生不是这么说的呀……”邹静开始发懵了。
王医生故作老成地笑着摇摇头,说:“这么跟您说吧,大姐,有的心理医生呢,就喜欢故弄玄虚,故意把病人的病症说得很复杂,然后呢,被她治好了,就显得她很厉害了。”
“你的意思是,董医生骗我?”邹静瞪大了眼睛。
王医生说到这里,已经慢慢找到自信了。他大手一挥:“我给这个班的孩子也都做过心理疏导了。我敢保证,您女儿的状况就是一天比一天好!”
“啊?可是……”
王医生见邹静还是一副将信将疑的样子,又转了转眼珠,最后一拍桌子:“这样,把孩子带过来。我重新给她做一次抑郁症的测试。咱们哪个医生,都没有专业的心理测试权威。咱们看科学数据说话!”
作为心理医生,他虽然没有任何临床经验,但量表还是会分析的。
就这样,徐若溪又被单独叫到心理室,重新做了一遍SCL-90量表。
量表的数据的确是判定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但有个问题是答题的人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得出的结论才准确。
而徐若溪,已经不止一次做过这个量表的题目了。以她的聪明,早就分析出“标准答案”。所以,当她将答完的题交给王医生后,脸上隐隐透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笑容。
而这时,王医生的全部注意力都在他手里的量表上,完全没注意到孩子的微表情。他核对完分数后,又长长舒了一口气。
“大姐,我可以百分百保证,孩子的心理已经非常健康了!”
“哦,那我就放心了……”邹静也长出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