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半盏温青汤 > 第三十一章 永泰元年
换源:


       她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脸色变得更加苍白透明,身影甚至开始有些模糊摇曳,仿佛随时会融入这雨幕之中。

“我们日夜排练……就为了那一支舞……那是足以名动天下的杰作……可有人不想让它现世……有人怕了……”芷荷的声音越来越弱,充满了无尽的怨愤与不甘,“舞谱……舞谱也毁了……只剩下一些碎片……刻在骨子里……忘不掉……散不去……”

她猛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向杨青青,眼神里突然迸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混合着哀求与绝望:“你……你能来到这里……定是上天指引……你能看懂舞蹈,对不对?你身上……有‘舞魂’的气息……求你……记住它们……别让《霓裳破阵曲》……彻底消失……”

不等杨青青反应,芷荷忽然抬起水袖,就在这泥泞的雨地之中,翩然起舞!

那舞姿极其奇特,与她哀婉的外表截然不同,充满了内在的磅礴力量与惊人的难度。动作时而刚健如武士挥戈,时而柔美如天女散花,旋转、腾挪、跌扑……每一个片段都精妙绝伦,却又因舞者的悲愤情绪而透着一股决绝的凄艳美感。雨水非但没有阻碍她的动作,反而成了舞蹈的一部分,水袖挥洒间,带起无数晶莹的水珠。

杨青青看得呆住了。这舞蹈的片段,其发力方式、连接逻辑、尤其是其中蕴含的那种苍凉壮烈的气势,竟与她昨夜在“幻境”中看到的那场宫廷祭舞,以及她自己无意识跳出的某些动作,有着惊人的神似!

仿佛同出一源,却又有所不同。

芷荷一边跳,一边急促地、碎片化地念着一些口诀和要点:“……这一式,踏九州,重心在腰胯,非在足……”“……旋身若惊鸿,目光需引,带起周身之气……”“……此处当如溺水挣扎,实则暗含鲤鱼打挺之劲……”

她的身影越来越淡,舞姿却越来越快,仿佛要将所有的生命力和执念都灌注在这最后的演示中。

“记住!记住它们!”芷荷的声音如同泣血,“去找……去找完整的……舞谱或许并未全毁……在……在……”

她的声音骤然中断,身影如同被风吹散的青烟,倏地变淡、消失!

那三炨线香也同时熄灭,化作三缕细细的白灰,落在泥泞中,瞬间被雨水冲散。

原地空无一物,只剩下凄冷的雨和一片寂静的竹林,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杨青青的又一个幻觉。

但杨青青的脑海中,却清晰地烙印下了那些惊才绝艳的舞蹈片段和破碎的口诀!

她怔怔地站在原地,浑身湿透,寒冷刺骨,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

大胤朝?长乐年间?潇湘馆?《霓裳破阵曲》?一场被阴谋掩盖的大火?残缺的绝世舞谱?

自己竟然真的……跌入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缝隙之中!而这个名叫芷荷的古代伶人,将一段承载着血泪与执念的舞蹈遗产,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交给了她!

雨,不知何时小了些,从倾盆之势转为淅淅沥沥的缠绵。竹林里依旧晦暗,但那股令人窒息的诡异氛围,随着芷荷的消失似乎稍稍减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冰冷的谜团。

杨青青站在泥泞中,芷荷破碎而凄美的舞姿和那些口诀在她脑中反复回旋,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可怕。

她下意识地模仿着其中一个旋身的动作,身体竟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发力点,仿佛这套舞蹈本就契合她的筋骨,只是被遗忘了许久,此刻被重新唤醒。

“踏九州……重心在腰胯……”她喃喃自语,脚下试着移动,感受着那不同于现代芭蕾或当代舞的核心发力方式,更加沉稳,更加富于内在的爆发力。

这绝不是幻觉!那些动作是真实可行的,精妙无比,蕴含着极高的技艺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芷荷最后未说完的话是什么?舞谱或许并未全毁?在哪里?在谁手中?

她必须离开这片竹林,搞清楚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又该如何回去。同时,芷荷那哀伤绝望的眼神和沉重的托付,像一块石头压在她心上。

她辨认了一下方向,朝着之前看到竹亭的大致位置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脚底被碎石和竹枝硌得生疼,湿透的舞裙紧紧裹在身上,沉重又寒冷。她现在这副模样,无论遇到谁,都足以引起巨大的骚动。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隐约传来了人声和灯笼的光亮!

杨青青心中一紧,连忙躲到一丛茂密的凤尾竹后,小心翼翼地向外窥视。

只见两名穿着古代差役服饰的男子,提着灯笼,正沿着一条稍显平整的卵石小径走来,嘴里还抱怨着。

“……这鬼天气,还要咱们来巡这荒废了的别苑,真是晦气!”

“少抱怨两句吧,听说上头是因为宫里最近不太平,才让加紧巡查各处的旧宫苑。”

“不太平?不是说太后娘娘凤体欠安,需要静养么?”

“哼,静养?我看是心里有鬼吧……你是新来的,不知道十几年前那场大火……啧啧,潇湘馆几十号人啊,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那惨状……”

“嘘!慎言!你不要命了!那事也是能提的?”

两人噤声,警惕地四下张望了一下,加快了脚步,从杨青青藏身不远处走了过去。

潇湘馆!大火!宫里不太平!太后!

差役的对话如同拼图,与芷荷的叙述碎片吻合起来!杨青青几乎可以肯定,自己确实身处一个与那场悲剧相关的时空节点。而“宫里不太平”、“太后心里有鬼”这些信息,似乎指向宫廷内部可能存在的阴谋。

等到差役走远,杨青青才从竹丛后出来。她意识到,自己这身打扮绝对不行。她沿着小径,小心翼翼地前行,希望能找到一处可以暂时容身并能找到些普通衣物的地方。

运气似乎终于眷顾了她一次。在小径的尽头,竹林边缘,她发现了一处小小的、看起来已经荒废的院落。院门歪斜,里面只有一间小小的瓦房,像是过去给看守园林的仆役居住的。

她推门进去,里面布满灰尘和蛛网,家什简陋,但好在能遮风挡雨。她在角落里找到一个破旧的木箱,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几件叠放着的粗布衣裙,虽然老旧,但还算干净,像是很久以前住在这里的人留下的。

天无绝人之路!杨青青迅速换下了那身显眼的湿舞裙,将其塞进木箱最底层,换上了粗布衣裙。宽大的衣服套在她纤细的身上显得空荡荡的,但至少不再引人注目。她又找到一块头巾,将湿漉漉的头发包了起来。

做完这一切,她稍微松了口气,有了些许伪装,至少能尝试着去探索和获取信息了。

她躲在院门后,观察着外面的情况。雨已经差不多停了,天色依旧阴沉。远处似乎传来了钟声,悠远而肃穆。

这时,她看到一个小太监模样的人,低着头,匆匆地从院外的小路上走过,手里似乎还提着一个食盒。

机会!或许可以向他打听一下情况。

杨青青深吸一口气,压低着头,学着古代女子走路的样子,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在一个拐角处,她看四下无人,加快几步,低声叫道:“这位……小公公请留步。”

那小太监吓了一跳,猛地回头,看到是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包着头巾的女子,脸上闪过一丝疑惑和警惕:“你是哪个宫的?在此作甚?”

杨青青福身行了个礼——这是她刚才慌乱中根据古装剧记忆模仿的——压低声音道:“小女子是刚入宫的,在此迷路了……想向小公公打听个路,不知……不知潇湘馆往哪边走?”她故意提起潇湘馆,想试探反应。

果然,小太监一听到“潇湘馆”三个字,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如同见了鬼一般,连连摆手:“呸呸呸!晦气!那地方早就封了!提都提不得!你打听那儿干嘛?快走快走!”

他的反应如此激烈,更证实了那里确实有问题。

“对不起,小公公,我初来乍到不懂规矩,”杨青青连忙道歉,转而问道,“那……请问现在是长乐多少年?我……我有些记不清日子了。”

小太监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她:“长乐?早就是永泰元年了!先帝驾崩,新帝登基都大半年了!你到底是哪个旮旯来的?连这都不知道?”

永泰元年?新帝登基?时间线似乎对上了,但年号已改。先帝……或许就是芷荷那个时代在位的皇帝?

“那……太后娘娘凤体可安好?”杨青青想起差役的话,壮着胆子又问。

小太监的神色更加警惕,压低了声音:“太后娘娘在慈宁宫静养,谁也不见……我说你这人问题怎么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咱家还有差事,没空跟你磨叽!”说完,他像是躲瘟疫一样,提着食盒匆匆走了。

永泰元年……新帝登基……太后静养……潇湘馆成为禁忌……

信息一点点汇聚,但谜团却更深了。那场大火发生在先帝长乐年间,如今新帝登基,太后似乎处于一种被半软禁的状态,而潇湘馆的往事成了宫中的禁忌。

芷荷说舞谱可能并未全毁。它会在哪里?纵火者是谁?目的为何?是为了阻止《霓裳破阵曲》在太后寿宴上呈现?这舞蹈究竟有什么特别,能引来杀身之祸?

杨青青意识到,要想解开这些谜团,甚至找到可能存在的舞谱,她必须冒险靠近宫廷的核心区域。而眼下,或许有一个机会——那个小太监提着的食盒,看他来的方向和去的方向,或许是往某个偏僻的宫苑送饭?跟着他,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她定了定神,将头巾又拉低了些,悄无声息地再次跟上了那个小太监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