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和梁婉柔手牵着手,继续在这条梦幻般的玻璃花房街区里漫步。
梁婉柔仿佛一只被解开了束缚的蝴蝶,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她拉着沈东在一家独立书店的窗前驻足,又在一家手绘明信片的摊位前流连。
短短几百米的路,他们硬是走了快三个小时。
夕阳西下,街区的暖黄色灯光次第亮起,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最终,梁婉柔只在一家饰品店里,挑了几个可爱的发饰,说是要带回去送给室友。
华清大学女生寝室楼下,分别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
“那我……上去了?”
梁婉柔的脚步黏在原地,眼神里写满了不舍。
“婉柔……”
沈东喊住她,却又支支吾吾,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竟不知从何说起。
那个能与顶尖教授谈论宇宙起源的自己,此刻笨拙得像个情窦初开的毛头小子。
梁婉柔看着他这副模样,“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眉眼弯弯,像一泓盛满了星光的清泉。
“怎么啦?是不是舍不得我呀?”
沈东喉结滚动,最终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胜过万语千言。
女孩的心彻底融化了。她忽然踮起脚尖,凑到他的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轻柔地吐气如兰。
“我也是。”
话音未落,她便主动迎上了他的唇。
又是一个绵长而炽热的吻,直到楼上响起宿管阿姨催促的喊声,两人才恋恋不舍地分开。
目送着梁婉柔如小鹿般雀跃的背影消失在楼道口,沈东才转身离开,而后打车回了自己的学校。
就在他刚回到宿舍,系统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叮——初吻的悸动任务已完成,完成度:完美。”
任务奖励:《未来生化理论》知识库,正在发放……
轰隆!
一股磅礴无匹的信息洪流,瞬间冲入沈东的意识之海!
从细胞的凋亡与再生,到基因链的编辑与重组;从神经元的信号传导,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无数超越这个时代至少一百年的生化理论与应用技术,如同决堤的洪水,疯狂地灌入他的大脑!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这种奖励,但沈东还是闷哼一声,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扶着墙壁才勉强站稳。
足足过了半个小时,他才从这恐怖的知识风暴中缓过神来,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够了!完全够了!
接下来的两天,沈东彻底闭门不出。
他将自己完全沉浸在《未来生化理论》的海洋中,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将那些超前的知识转化为两篇足以撼动整个学术界的SCI论文。
一篇基于新型酶催化剂的人工光合作用效率跃迁,一篇则是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可控性与临床应用。
论文完成后,他第一时间交给了李老。
李老这次没敢自己审,他深知沈东这小子的妖孽程度,直接一个电话摇来了化学系的泰斗——孙教授。
孙教授戴着老花镜,只看了两页,手就开始发抖,最后更是激动地拍着桌子,将沈东的论文誉为开启新时代的钥匙,并亲自逐字逐句地进行了润色与修改,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协助投稿。
至此,可控核聚变材料图纸所需的最后两块拼图,也已就位。
沈东刚松了口气,正准备等待论文回信时,华老找到了沈东。
“沈东同学。”华老高兴道,“世界数学组织,已经正式向你发来了邀请函。”
沈东一愣。
“什么邀请函?”
“世界数学家大会!”华老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因为你之前对‘光滑解’存在性问题的完美证明,大会组委会一致决定,邀请你作为特邀嘉宾,在峰会上进行一个小时的主题报告,向全世界的数学家,讲解你的证明过程!”
沈东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去参加峰会?
说实话,哪有闲工夫去参加这些活动。
“华老,抱歉,我最近很忙,恐怕没时间。”
沈东直接拒绝。
“胡闹!”华老吹胡子瞪眼,“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荣誉!几十年来,这个舞台的中心永远是西方人!现在,你,一个华夏的年轻人,有机会站上去,告诉他们,我们华夏的数学,不比任何人差!”
华老深吸一口气,语气沉痛下来。
“你不去,难道要把这个机会,把我们华夏数学界的脸面,拱手让人吗?”
沈东闻言思考了一会儿,点头道:“好,我去。”
他可以不在乎个人荣誉,但他不能不在乎国家的脸面。
世界数学峰会的时间,像是故意要和沈东作对,定在了国庆假期的第二天。
那本该是他和梁婉柔难得的约会时间。
计划里,有清晨的图书馆,午后的电影,还有傍晚时分,在庐州最美的那条环城河边,看落日熔金。
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在离出发去英伦的日子只剩下两天。
沈东的邮箱,被一连串的邮件提示音给轰炸了。
“叮咚——”
“您的稿件《基于新型酶催化剂的人工光合作用效率跃迁》已被《自然·化学》接收。”
“叮咚——”
“您的稿件《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可控性与临床应用》已被《细胞》接收。”
……
一连六封邮件,从投稿到过审,仅仅两天,堪称神迹。
沈东心里清楚,这背后固然有论文本身那无可辩驳的、碾压时代的质量,但系统助力的邮件置顶与优先审阅功能,无疑是那最强劲的东风。
然而,当他刷新了无数遍邮箱后,眉头却越皱越紧。
六篇论文全部通过,唯独那篇投往《SIAM Review》的黎曼猜想证明,石沉大海,连一封表示“已收稿”的制式回信都没有。
这太反常了。
就算是被毙稿,也该有个明确的答复。
“系统任务,还需要一篇数学方向的SCI……”
沈东思考了一会儿,开始行动起来。
他不能把希望吊死在一棵树上!
为了尽快拿到解锁可控核聚变的关键R磁体设计图纸,他必须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沈东打开电脑,他刻意避开了那些过于惊世骇俗的论证,仅仅截取了自己知识库中的一小部分,用两个小时,完成了一篇关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解的稳定性”的中规中矩的论文。
这次,他没有再选择顶级刊物,而是投给了一家影响因子不算高、但审稿速度出了名快的欧洲数学期刊。
系统只要求刊物是SCI,没要求名气。
先拿到奖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