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沉思片刻,心里有了决断。?
先集中力量制取大蒜素,毕竟安全问题得放在首位。?
但青霉素也不能搁置,会同时安排御医们着手研制。?
万一到时候大蒜素派不上用场,那就只能靠青霉素碰运气了。
便在朱元璋思考的时候。
天穹巨幕上出现了一个新视频:
【知道华夏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吗?】
……
大唐玄宗位面。
李白、杜甫、高适、贺知章等一众诗人正围坐酣饮,佳句频出。
当天穹巨幕出现这个全新的视频大标题时,众人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
资深“太白迷弟”杜甫率先含笑出声:
“此问的答案不言而喻,定然是太白兄当之无愧!”
话音刚落,席间诗人纷纷附和:
“子美所言极是,论诗才谁能望太白兄项背?”
“正是正是,太白兄挥毫即诗,华夏诗史高产之最非他莫属!”
“诚然诚然,舍太白其谁?”
“……”?
闻言,已是微醺的李白高举酒盏,朗声大笑:
“哈哈,此等小事,不足挂齿,且饮杯中酒!”
“哈哈,善!共饮!”
杜甫等人亦举杯相和,席间再度欢饮畅谈。?
……
大明武宗位面。
江南四大才子正聚于雅堂,以文会友,把酒言欢。
当天穹巨幕这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文征明转向唐伯虎问道:
“伯虎兄博古通今,可知史上写诗最多者是谁?”?
唐伯虎沉吟片刻答道:
“据我所知,当推南宋陆放翁。其八十五卷《剑南诗稿》收录诗作九千三百余首,堪称历代诗人之冠。”
稍作停顿,他又补充:“当然,后世或有超越者亦未可知。”?
祝枝山闻言摇头:
“这般数量怕是难以企及了,实在太过惊人。”?
……
大清乾隆位面。
乾隆将同样的问题抛给了纪晓岚,得到的答案亦是陆游。
乾隆闻言不屑摇头:
“仅九千三百余首?朕定能轻松超越!”
他对自己的写诗速度满怀自信,自认超越此数易如反掌。?
恰在此时,视频正片开始,答案即将揭晓。
……
【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故而一般称此人为乾隆。】
【全唐诗用了两千多个作者,一共写了四万八千多首诗。】
【而乾隆,一个人就写了四万三千多首。】
弹幕飞出:
“666,这特么一个人写的量,比整个大唐所有诗人写得还多!”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这是人形写诗机器啊!”
“……”
看着天穹巨幕中这个数字。
历朝历代众多古人,尤其是众多诗人都瞬间惊呆了。
一个人写四万多首诗!!!
这太难以想象了!
实在是太惊人了!
……
大唐玄宗位面。
李白、杜甫等人瞬间陷入了沉默。
眼前天穹巨幕视频的说法,让他们震惊无比。
整个唐朝的诗人们加起来,才创作了四万八千余首诗作。
而那个名叫“乾隆”的人,仅凭一己之力就写下了四万三千多首,如此多的数量,实在太恐怖了!
他们实在是太过震惊,以至于短暂失神。
不过很快,他们便回过神来。?
“真没想到后世竟有如此高产之人,实在厉害!”
有人感叹道。
“确实厉害!”
李白洒脱地举杯:
“来来来,继续饮酒,稍后好好品鉴此人的佳作。”
只是他此刻还不知道,等会儿他从天穹巨幕视频中见识到乾隆的大作之后,就会对自己这个想法追悔莫及。
……?
大清乾隆位面。
和珅反应神速,率先躬身高呼: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有了他的带头,其他大臣们立刻纷纷效仿: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乾隆望着齐声恭贺的众臣,畅快地大笑起来,心情无比愉悦。
成为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写诗最多的人,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誉。
在他看来,这足以证明自己卓越的文采。?
就在此时,天穹巨幕上突然飘过一批新的弹幕,乾隆这才发现,自己刚才笑得太早了!?
弹幕飞出:?
“呵呵,乾隆写的那些东西,也配称作诗?”?
“说真的,我还挺喜欢乾隆的,毕竟他这四万多首诗,没有一首是上学时需要背诵的,哈哈哈。”?
“回复——楼上别硬黑,还是有一首的,就是小学一年级那首《飞雪》。”?
“回复——我要是学生,我也喜欢,实在太好背了!”?
“乾隆皇帝的诗,主打一个数量,质量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我愿把乾隆和张宗昌称为诗坛的卧龙凤雏。”?
“……”?
看着这些弹幕。
历朝历代许多古人眼露疑惑之色。
这些评价,听着可不像是赞美之词啊!
便在此时。
视频继续播放。
……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乾隆写诗的名(冥)场面,也是他唯一一首入选教材的诗的诞生过程。】
巨幕画面中。
[乾隆中气十足,张口就来:
“一片一片又一片。”
众大臣起身夸赞:“好诗!好诗!”
不远处,一个妃子忍不住扭头一笑。
乾隆继续:
“两片三片四五片。”
“好!皇上做诗盖世无双。”众大臣再度齐声夸赞。
乾隆得意一笑:
“六片七片八九片。”
然后。
在众大臣期待的眼光中,乾隆卡壳了,怎么也想不出下一句。
良久之后。
一个人实在看不过眼了,随后接了句:
“飞入芦花都不见。”]
……
看完这个名(冥)场面,历朝历代的众多古人都沉默了。
这要是没有最后那个人补的最后那一句,乾隆写的前三句也配叫诗?
就这样的句子,刚刚上学的儿童,都能写得出来!
就连乾隆自己,看着视频中这一幕,都有些尴尬。
“都怪刘罗锅那个家伙乱插嘴,不然我肯定能自己想到更好的句子。”
乾隆在心中想道。
与此同时。
又有弹幕出现:
“讲真,要是没有刘墉补上最后一句,这哪能叫诗,分明就是张药方子!”?
“换作我是小学生,我也喜欢乾隆的诗!实在太好背了!”?
“冷知识,这首唯一进教材的诗,还是抄的郑板桥《咏雪》!哈哈哈!”?
“单看前几句,我家楼下卖烧饼的大爷吆喝一天,都能编出八百首这水平的!”?
“照这么写谁不会啊:远瞧大石头,近看石头大,果然是大石头,石头果然大。”?
“别硬洗了,这都算乾隆的巅峰之作了,总比他那‘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强点吧?”?
“回复——好家伙,我严重怀疑张宗昌大诗人那‘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是从这儿学的!”?
“咳咳,乾隆也不是没好作品,比如‘东坡先生倔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多直抒胸臆,把对东坡先生的看法全说透了。”?
“这句也不赖嘛,‘扫雪必行赏,仆台早候之’,嘿嘿,够直白!”?
“还有这首,‘羲之称书圣,诸体无不有,齐梁作者无,李唐推颜柳’,就说牛不牛?够不够直接?”?
“还有,‘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服不服气?”?
“……”?
看着弹幕中的这些乾隆诗作,历朝历代众多文人都麻了。
难怪乾隆此人能写出这么多诗,原来都是这样的水平啊!
此人,是怎么好意思把这些东西叫做诗的?
这些文人们很不理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