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皇弟只想摆烂,女帝姐姐偷听后杀疯了 > 第73章 格物院的大师
换源:


       原来,被亲人这般“记恨”着,竟是这样一种新奇而愉悦的体验。

她放下奏报,轻轻敲了敲桌面,对侍立一旁的王德吩咐道:“传朕旨意,命御膳房,每日为镇南王府送去一份‘冰镇酸梅汤’和‘莲子羹’。就说……天气渐热,格物院事务繁杂,怕皇弟操劳过度,上火了。”

王德躬身领命,心中暗自咋舌。陛下对这位九殿下,当真是宠到了骨子里。前脚刚送去三千卷书和一队监工,后脚就立刻送上降火的甜品。这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手段,玩得是越发纯熟了。

只有楚云曦自己知道,这碗酸梅汤,是递给那只炸了毛的猫的“顺毛梳”。她很期待,听到这旨意后,她那好弟弟心里又会编排出怎样精彩绝伦的戏码。

……

镇南王府前,楚风感觉自己像一尊被架在火上烤的泥塑。

他面对着书山,背靠着监工,左边是讲规矩的老古板,右边是没耐心的愣头青。四面八方都是压力,密不透风。

逃是逃不掉了,摆烂的道路已经被堵死。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不暴露自己其实是个半吊子的情况下,让这群人自己动起来,最好还能内耗起来,给他创造摸鱼的机会。

他的大脑,在经历了一瞬间的死机后,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求生的本能,激发了他来自现代社会那套浸淫多年的职场生存法则。

赵无咎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此刻正对着他,那眼神仿佛在说:“王爷,请开始你的表演。”

楚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内心的一万句吐槽,脸上挤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他没有理会任何人,而是径直走到那堆积如山的书籍前,随手抽出一本《考工记》,掸了掸上面的灰尘,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

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

刘承、张烈、赵无咎,这三方势力的头领,都在揣测这位王爷的意图。

楚风将书卷拿在手里,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赵无咎的脸上。

“赵评事。”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

“下官在。”赵无咎躬身。

“本王昨日所言,要寻三物,乃是‘术’。而陛下今日所赐三千六百卷典籍,乃是‘道’。”楚风开始了他的即兴发挥,将昨天随口胡诌的话,和眼前的书山强行联系起来,“无道之术,乃是空中楼阁;无术之道,亦是纸上谈兵。二者,缺一不可。”

这番话说得云山雾罩,刘承听得连连点头,觉得深合圣人经典。张烈听得眉头紧锁,不明觉厉。而赵无咎的眼神里,则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

楚风心中暗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继续说道:“格物院,既要格物,更要致知。这‘致知’的重任,本王看,就非大理寺的诸位莫属了。”

赵无咎一愣:“王爷的意思是?”

“本王要你们,在这三千六百卷书中,找出所有关于‘土石’、‘烧造’、‘凝固’、‘粘合’的记载。”楚风图穷匕见,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目的,“无论是炼丹术士的丹方,还是先秦方家的杂谈,亦或是前朝工匠的营造手记,一字一句,都不能放过。将它们分门别类,整理成册,互相印证,找出其中的共通之处与矛盾之处。”

他看着赵无咎和他身后那几个眼神锐利的下属,加重了语气:“你们是审案的行家,最擅长的,就是从浩如烟海的卷宗里,找到那唯一的真相。现在,本王就把这些典籍,当做一桩‘千年悬案’,交给你们来审。本王要的,是真相,是藏在这些故纸堆里的‘格物之道’。”

赵无咎和他身后的几名能吏,眼神瞬间就变了。

审案?

这个比喻,瞬间击中了他们的职业兴奋点。他们常年与最狡猾的罪犯和最复杂的案卷打交道,最不怕的就是繁琐和枯燥。将这三千多卷书当成案卷来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破绽”,这不就是他们的老本行吗?

“下官,遵命!”赵无咎的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一丝情绪,那是专业人士遇到挑战时的昂扬。

搞定一个!楚风心中比了个耶,然后转向了工部侍郎刘承。

“刘大人。”

“下官在。”刘承捋着胡须,神态恭敬了许多。刚刚那番“道与术”的理论,让他觉得这位王爷并非传闻中那般不学无术。

“‘道’有了理论,‘术’便要有规矩。”楚风的话锋一转,完全迎合了刘承的胃口,“格物院草创,百废待兴。院内的人员调配、物料申领、预算开支、工序流程,乃至每日的卯时点卯、酉时散班,一应规章制度,都要有劳刘大人费心了。本王只有一个要求:凡事,皆须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务必做到,井井有条,丝毫不乱。”

刘承的眼睛都亮了。制定规矩?这可是他最擅长,也最热爱的事情!他仿佛已经看到,一个崭新的、完全符合他心中完美规程的衙门,即将在他手中诞生。

“王爷放心!”刘承拍着胸脯保证,“老臣定不负王爷所托,必将这格物院,打造成我大周所有衙门的典范!”

又搞定一个!楚风强忍笑意,最后看向了那个已经快要不耐烦的兵部校尉张烈。

“张校尉!”楚风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金戈铁马的意味。

“末将在!”张烈被他这一下,激得浑身一震,立刻挺胸抬头。

“理论和规矩,都是为了最终的实践!而实践,需要的是效率,是执行力!”楚风指着那片破败的院子,“本王要你,在三天之内,将这里清理干净!并且,按照本王的要求,搭建起至少十座大小、形制、通风口各不相同的窑炉!本王要进行‘穷举之法’!”

“穷举之法?”张烈一脸茫然。

楚风内心翻了个白眼,只能硬着头皮解释:“就是将所有可能性,都试一遍!不同的土石配比,不同的烧制温度,不同的通风条件,我们都要一一试验。赵评事他们负责找出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你们,负责将这些可能性,变成现实!本王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三天后,本王要看到能点火的窑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