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皇弟只想摆烂,女帝姐姐偷听后杀疯了 > 第82章 整个工地,陷入了一片死寂
换源:


       楚风心里骂得痛快,表面上却是一副昏昏欲睡,仿佛没听进去的模样。

这副懒散的态度,更是激怒了魏征言。他认为这是对他的藐视,对天下公理的藐视。

“王爷!”魏征言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身后的棺材,悲声道,“王爷若不肯悬崖勒马,停此劳民伤财之举!老臣今日,便效仿古之先贤,血溅五步,以死明志!望能以此残躯,唤醒王爷一丝天良!”

说罢,他竟真的转身,颤巍巍地向着工地旁一块巨大的奠基石走去,看样子是准备一头撞死在上面。

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张烈大惊失色,连忙要上前阻拦。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一道惊雷,滚滚而来。

“八百里加急!北境急报!八百里加急!”

一名信使,浑身浴血,坐下的战马口吐白沫,以一种不要命的速度,冲进了工地。他翻身下马,甚至来不及喘息,便跪倒在地,从怀中掏出一份被鲜血浸透的奏报,声音嘶哑地哭喊道:

“陛下!王爷!北境……北境固原关……失守了!”

轰!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雷,在所有人耳边炸响。

固原关!那是大周北境防线上一颗重要的钉子,与其它关隘互为犄角,拱卫着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

怎么会失守?

信使悲痛欲绝地继续报告:“三日前,北境连降暴雨,固原关南面城墙……因雨水浸泡,突然大面积坍塌!守将张敬德率部死战,然蛮族铁骑趁虚而入……全关三千将士……尽数殉国!如今,蛮族前锋已破关南下,连掠三县,兵锋直指雁门!”

城墙……坍塌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

而正准备一头撞死的魏征言,整个身体,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僵在了原地。

他的脸上,血色瞬间褪尽,从慷慨激昂的潮红,变成了死人般的惨白。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就在三个月前,守将张敬德上奏,称固原关年久失修,请求拨款修缮。当时朝中为军费争论不休,正是他魏征言,站出来力主“节俭”。他以“祖宗之法,夯土筑城,百年不倒”为由,驳斥了张敬德使用糯米砂浆的“奢侈”提议,最后只批了少量款项,让其以传统方式进行修补。

他还曾为此,上了一道奏疏,盛赞张敬德“体恤国库,节用爱民”,并以此为典范,抨击了朝中的“奢靡之风”。

那道被女帝朱笔御批“知道了”的奏疏,墨迹未干。

而今天,那座被他盛赞为“节俭典范”的城关,塌了。

三千条活生生的性命,因为他的“节俭”,被埋葬在了冰冷的泥土和蛮族的铁蹄之下。

一股冰寒刺骨的凉意,从魏征言的脚底,直冲天灵盖。他引以为傲的“刚正”,他坚守一生的“清名”,在这一刻,被那血淋淋的现实,冲击得支离破碎。

他不是忠臣,他是罪人。

是间接害死了三千将士,引狼入室的千古罪人!

“噗——”

魏征言只觉得喉头一甜,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洒在了他身前那口崭新的棺材上。那鲜红的血迹,在阳光下,显得如此刺眼,如此讽刺。

整个工地,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从瘫倒在地的魏征言身上,移到了那个自始至终都懒洋洋地靠在躺椅上的九王爷身上。

他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

但命运,却用最残酷、最血腥的方式,为他献上了最无可辩驳的证明。

那座正在拔地而起的永安城,在这一刻,仿佛散发出了神圣的光芒。

而楚风,只是在心里,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靠,这么巧?这下好了,脸都被打肿了。可怜了固原关那三千兄弟……】

【这下,朝堂上那帮老顽固,应该没人敢再叽叽歪歪了吧?】

【唉,总算能清静了。】

他缓缓闭上眼睛,仿佛又要睡去。

那份淡定与从容,在众人眼中,化作了神明般的悲悯与洞察。

那一声“固原关失守”,像一记无情的重锤,砸碎了永安城工地上所有的喧嚣。

空气凝固了,连漫天飞扬的尘土,似乎都停滞在半空。

信使的哭喊声还在回荡,每一个字都化作利刃,剜在所有人的心上。城墙坍塌,三千将士殉国,蛮族铁骑南下……一连串的消息,构建出一副末日般的惨烈画卷。

魏征言瘫在地上,那口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此刻成了他一生最大的讽刺。他张着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浑浊的老眼中,倒映着工地上那座正在拔地而起的,由水泥浇筑的城防雏形。

坚固,厚重,散发着令人心安的气息。

他想起了自己三个月前在朝堂上的慷慨陈词,想起了自己对守将张敬德“奢侈”提议的严厉驳斥,想起了自己那封盛赞“节俭典范”的奏疏。

一字一句,都成了压垮他的巨石。

他以为自己守卫的是大周的国库,是百姓的民脂民膏,是祖宗的法度。到头来,他守住的“节俭”,却葬送了三千忠魂,洞开了北境的门户。

他不是忠臣,他是国贼。

这份认知,比任何酷刑都来得残忍。魏征言的身体剧烈地抽搐着,眼看就要背过气去。

张烈第一个反应过来,他通红着双眼,像一头发怒的雄狮。但他没有去看魏征言,而是猛地转身,单膝跪地,朝着楚风那顶豪华大帐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这一个头,磕得尘土飞扬,掷地有声。

他什么都没说,但所有人都明白他这一跪的含义。

是敬畏,是信服,是后怕,更是感激。

若非王爷力排众议,坚持修建这座永安城,若非王爷有这等神鬼莫测的预见之能,今日坍塌的,或许就是京师的城墙!那三千殉国的英魂,或许就要乘以十倍,百倍!

在场所有的士兵和工匠,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他们的目光汇聚在楚风身上,狂热而崇拜。之前对于工程的些许怨言和不解,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们正在铸就的,不是一座城,而是大周的命脉,是身后万家灯火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