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田地你抢的,我中科举你跪什么? > 第029章 学生所言,句句属实
换源:


       “知道了,娘。”

陆明渊将鸡蛋羹放在一边儿,并未立即动勺,而是重新拿起笔,在一方廉价的草纸上继续写着话本。

墨迹在草纸上晕开。

他笔下的故事,是一个猴子、一个和尚、一头猪和一位河妖西行取经的奇谈,是他前世记忆里最璀璨的瑰宝之一。

在这个文娱匮乏的世界,这便是他为这个家,为自己挣得第一桶金的依仗。

王氏在门口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终究没有再打扰,转身轻轻带上了门。

屋内复归宁静,床榻上,蜷缩着的小小身影动了动。

弟弟陆明泽只有三岁,正是贪睡的年纪,此刻却像一只嗅到腥味的小猫,鼻子在空气中用力地抽动了两下。

那碗鸡蛋羹的香气,仿佛一缕看不见的丝线,精准地勾住了他梦乡里的馋虫。

“饿……”

一声含混不清的呢喃,从被角下传来。

陆明渊闻声停笔,回头看去,不禁莞尔。

他放下笔,走到床边:“明泽,醒醒,有吃的。”

陆明泽揉着眼睛,迷迷糊糊地坐了起来,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当他的目光锁定在桌上那碗尚冒着热气的鸡蛋羹时,所有的睡意瞬间烟消云散。

“蛋蛋!”

他奶声奶气地欢呼一声,手脚并用地爬下床,小跑着扑到桌边。

陆明渊笑着将碗和勺子递给他,又搬来一个小凳子让他坐好。

小家伙显然是饿坏了,困得眼皮还在打架,小手却已经迫不及待地握住了勺子。

他笨拙地舀起一勺嫩黄的蛋羹,颤巍巍地往嘴里送,结果一半进了嘴,一半糊在了脸颊上,像一只偷吃被抓了个现行的小花猫。

即便如此,那入口的香滑还是让他幸福地眯起了眼睛,小嘴满足地咀嚼着。

他吃了几口,忽然想起了什么,又舀了一大勺,高高举起,递到陆明渊嘴边,含糊不清地喊道。

“哥哥,七(吃)!”

灯光下,那张沾着蛋羹的小脸蛋上,满是纯粹的分享与依赖。

陆明渊的心像是被温水浸泡过一般,柔软得一塌糊涂。

他伸出手,用指腹轻轻刮掉弟弟脸上的蛋羹残渣,温声道:“哥哥吃过了,明泽快吃吧,吃了长高高。”

陆明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见哥哥不吃,便不再坚持,老老实实地坐回小凳子上,专心致志地对付起碗里的美食。

陆明渊重新回到书桌前,提笔继续他的西行大业。

……

夜色褪尽,晨光熹微。

当第一缕天光刺破窗纸时,陆明渊已经收拾妥当,向着村里的学堂走去。

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赵夫子是个老秀才,早年也曾有过一番际遇,只是时运不济,最终还是回到了这陆家村,开馆授徒,勉强度日。

更重要的是,他欣赏陆明渊的天赋与勤奋。

学堂里,已经有三三两两的蒙童在摇头晃脑地背着《三字经》。

见到陆明渊进来,赵夫子招了招手,将陆明渊叫到跟前。

“明渊,你来了。”

赵夫子从书案下抽出几本泛黄的旧书,郑重地放在桌上。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启蒙读物,你已尽数通晓,且能举一反三,足见天资不凡。从今日起,便不必再与他们一同蒙学了。”

他指着那几本书,神情严肃了几分。

“这是《大学》、《论语》、《中庸》,还有半部《孟子》。”

“此乃‘四书’,是科举取士的根本。天下文章,万般变化,其根源皆出于此。”

“你需用心精读,不求甚解,先要通篇背诵,将其刻在脑子里,融会贯通。”

“唯有如此,方能为日后的科举正途,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学生明白。”

陆明渊恭敬地应道,眼神里没有半分孩童的怯懦,他拿起最上面那本薄薄的《大学》,翻开了第一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当他的目光触及那些熟悉的文字时,一种奇妙的感觉瞬间笼罩了全身。

窗外的喧嚣,同窗的诵读声,一切都仿佛潮水般退去。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书页上那一行行蕴含着圣人智慧的文字。

学堂里点着一炷静心香,用以计时。

袅袅的青烟盘旋而上,香灰一寸一寸地落下。

当第一炷香燃尽时,陆明渊已经合上了《大学》的书页。

两千余字的经文,连同注释,已尽数纳入胸中,分毫不差。

他没有停歇,紧接着拿起了《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个时辰悄然而过。

当学堂里的蒙童们还在为《百家姓》里的某个生僻字而抓耳挠腮时,陆明渊已经放下了手中的第三本书——《中庸》。

他的面前,只剩下那半部《孟子》。

《孟子》全书七篇,洋洋洒洒三万余言,赵夫子这里的藏书显然不全,但这并不妨碍陆明渊将其迅速“吞下”。

又过了片刻,当他将最后半部书也读完后,他缓缓站起身,捧着那几本旧书,走到了正在闭目养神的赵夫子面前。

赵夫子睁开眼,见是他,有些讶异:“明渊,可是有何处不解?”

在他想来,这孩子刚接触如此深奥的经义,遇到疑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陆明渊摇了摇头,将书本整齐地放回书案上,然后躬身一礼,语气平静地说道。

“夫子,学生……已经背完了。”

“什么?”

赵夫子愣了一下,随即眉头微蹙,以为自己听错了。

“学生说,这三本半经书,学生已经全部记下,可以背诵了。”

陆明渊重复了一遍,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赵夫子的耳中。

赵夫子的脸色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胡闹!”

他低声呵斥道,“此乃圣人经典,岂是让你这般囫囵吞枣、哗众取宠的?”

“为学之道,贵在沉心静气,你这般浮躁,将来如何能成大器?回去,再给我仔仔细细地读上十遍!”

他认为,这定是陆明渊为了在他面前表现,才说出的狂言。

一个十岁的孩子,一个时辰多点,就敢说背完了“四书”的大半?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面对夫子的斥责,陆明渊没有争辩,也没有慌乱,只是再次躬身,目光清澈而坚定。

“夫子息怒。学生所言,句句属实。”

“夫子若是不信,尽可随意考教一番,便知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