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竟然真是来找延哥儿的!
马车队伍缓缓停下。
领衔的马车之中,率先走下来的灰袍大氅中年男人束着发冠,手中持着一把竹扇,腰间别着一块儿玉佩。
他温声问道:“劳驾这位大哥,此处可是东乡村打谷场?在下欲访周家童子,名为周延。”
嗬!
有那眼尖的,看出男人身上的穿着,腰间的玉佩,知晓并非寻常人可以穿戴。
当下心里更是滋滋冒着好奇,待看清他发冠上的玉簪子,越发的瞪大了眼睛。
呀,那是举人老爷才能用的吧?
莫非──
还没来得及感慨,忽然紧接着从另一辆马车上,又下来一个身穿绣袖口绣着金丝四爪蟒纹玄色衣袍的中年男人,面若冠玉,威严凛凛。
他的腰间别着一块白玉鱼符,脚蹬乌皮靴子,贵气十足。
瞬间,整个村中的人都安静下来。
不可置信的呆愣着,看着眼前的男人。
这、这、这……这是王爷吧!
要知道,大罗王朝明文规定,唯有五品以上官员方可佩戴鱼符,而革带玉銙更是三品大员的象征!
更不要提他身上穿着的四爪蟒纹衣袍!
那……那可是皇家之人,才配穿戴的啊!
苍天嘞!
众人齐齐吸了一口冷气,旋即整齐划一的跪倒在地。
“给诸位大老爷请安!”
就连已经接手了段大人造访的村长,也踉跄着从远处跑来,看到这等阵仗,膝盖一软便要行礼。
他万万没想到,刚接待完段大人一家,以为已经足够受惊吓了!
万万没想到,此刻竟还有这般贵气的人物前来!
要知道,整个汝阳能够穿的上四爪莽纹的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汝阳王!
娘嘞,王爷竟然专程来到东乡村这样的偏僻地方,竟然是为了寻周家小子,何德何能啊?
村长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也不知道怎么挪动的两条腿,艰难的来到两位老爷面前。
“草民东乡村打谷场村长……叩见大老爷!”
那位簪玉簪穿华裳的中年男子连忙上前搀扶,笑着摆手:“这位村长你好,敢问周延家在何方,可否为我等带路?”
村长心口跳的飞快,他手指颤了颤,嘴角挤出一抹僵硬的笑来:“禀告这位大老爷,你们来的真是不巧了,周家延哥儿这会儿不在家呢。今儿汝阳漕运使段大人和他家的小公子来了,说是来送节礼,要帮他们修缮屋子,这会儿干的差不多了,延哥儿便带着人进山里捡柴火了。”
啥?让神童去捡柴火?
穿着大氅的中年男人脸色有些古怪。
与此同时,另一个着蟒纹衣袍的华服男人,也面露不满。
紧接着,第三辆马车上的铃铛叮咚作响,帘子被豁然掀开,露出一张精致白嫩的小脸儿。
一双桃花眼微微上挑,气度非凡。
可面相上却是露出几分凶。
是一个小少年。
小少年恼火的瞪着那着蟒纹衣袍的男人,很是生气,“都怪你!这下好了!周师傅都要被人抢跑了!”
“我早就说过,段金荣那小子觊觎师傅已久,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你们一个教书匠,一个王爷,也别摆架子了,老老实实的给周师傅家里去干活儿吧!咱们可不能落后于人!”
我晕!
村长险些震惊的翻白眼,其余众人也是讷讷的张嘴,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说的是人话吗?
一个教书先生!一个王爷!
竟然要集体给周家干农活儿?
山脚下。
段金荣累的屁颠儿屁颠儿的,满头大汗,他身上背着一捆柴,原本白皙的小脸涨得通红。
他喘着粗气道:“原来,百姓们想要烧柴火这么难?方才,我还以为砍柴是什么很有趣的事呢,没想到竟然这么累!”
段金荣跟在段府侍卫身后,将他们批赶下来的柴火枯枝捆成一扎,然后背在身上,和周延一起下山。
没想到走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他就累的浑身湿透了。
当然了,农村出生的周岩,其实跟他也差不了多少。
二人找了块土堆,坐下歇脚,两人都擦了擦满身大汗的额头,对视一眼,互相笑了起来。
段大人则是和几个侍卫们一块儿继续砍柴。
吭哧吭哧的,有劲儿极了。
一起跟着上山的,还有周家两个兄妹。
见此情形,周寻秋连忙解开自己腰间的水囊,递给了周延:“延哥儿,你和这个小少爷喝点儿水吧?”
周延也不客气,接过水囊便咕咚一口灌了下去。
“哈──”
他畅快一饮,顺便打了个饱嗝。
“舒服!”他哈哈笑道。
然而,平日里大大咧咧十分爽快的段金荣,却是忽然小脸一红,微微低头,不敢看周寻秋明亮的眼睛。
他怯生生的接过水囊,用蚊子似的声音道谢,然后小小的抿了一口。
显得秀气又文静。
斯文又儒雅。
我的娘嘞!豆丁大的孩子,竟然还不好意思起来了!
周延顿时哈哈大笑。
周寻秋着了恼,嗔怪了一眼周延,立刻撒腿跑开了。
段金荣倍感尴尬,他抿了抿唇,不好意思道:“周师傅你……你干嘛啊!”
周延笑着碰了碰他的肩膀,问道:“我家秋姐儿好看不?”
“好……你!”
段金荣也着了恼,胆子大的往周延身上挠痒痒。
二人笑闹在山野之间。
而背了一捆柴往返回来的周谦,被他祖母交代别忙活了,让他叫周延和段金荣一块儿回去歇脚。
他便想着趁机将自己珍藏许久的课本塞给周延。
于是,他抱着一个小包裹往周延方向去。
段金荣瞧见了他,立刻大咧咧的招手:“谦哥儿!过来一块儿玩啊!这里有水喝!”
周谦略显拘谨,却还是踏步上前。
“咦?这是啥东西!”
段金荣好奇的打量着他手上提溜着的小布袋包裹,问道。
周谦对着水囊喝了一口,将布袋子打开,郑重的看着周延道:“阿弟。”
“这是我在学堂里念书后,按照先生的吩咐临摹的字,还有《三字经》。”
“咱们家里不能只有我一个念书,这对你不公平。我想着,家里艰难,不如由我先代替先生教你认字开蒙学习,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