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的红头文件像一阵春风,吹遍了江城所有的小学和幼儿园。
亲子合唱大赛,一个听起来温馨又平常的活动,却在苏小满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小满,你看,这个比赛特别适合你!让你爸爸妈妈陪你一起参加,肯定能拿大奖!”李老师指着海报,笑容和蔼可亲。
彼时,林深正来接她放学,听到这话,下意识地盘算起来。
以苏小满如今在短视频平台积攒的人气,加上她远超同龄人的唱功,参加这种比赛简直是降维打击。
最佳方案是以“天才萌娃个人秀”的形式参赛,最大化地突出苏小满的个人魅力,商业价值无可估量。
他蹲下身,刚想开口建议,苏小满却已经踮起脚尖,从李老师手里接过了报名表和笔。
她没有丝毫犹豫,在“参赛形式”一栏,用力勾选了“家庭组”。
随后,她趴在桌上,一笔一划,像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仪式。
参赛者一:苏启明。
参赛者二:陈婉。
那两个她曾在梦里呼喊过千百次的名字,终于在同一张表格上并列,墨迹未干,却仿佛已经有了温度。
林深看着她专注的侧脸,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明白,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根本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场她精心策划的“家庭复合仪式”。
抽签那天,林深的手气似乎不太好。
当工作人员念出“九号”时,周围几组家庭的家长脸上都露出了同情的表情。
“死亡序号啊,”旁边一个爸爸小声议论着,“八号是那个拿过国际童声金奖的钢琴神童,十号是粉丝千万的网红‘开心果一家’,夹在他们中间,评委早就听觉疲劳了,谁还记得你?”
林深眉头紧锁,他的人脉要运作一下,换个序号并非难事。
“小满,九号这个位置不太好,叔叔想办法给你调到前面去,好不好?”
苏小满却摇了摇头,黑曜石般的眸子清澈见底,映着林深焦虑的脸。
她用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语气说道:“叔叔,最好的歌,要等人心都静下来了,才听得懂。”
林深一怔,看着这个小小的身影,竟无言以对。
排练的日子,比想象中更加煎熬。
林深租下的排练室里,苏启明和陈婉在拿到歌谱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同处一室。
空气仿佛凝固了,两人之间隔着三步远的距离,像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银河。
音乐老师按下播放键,旋律缓缓流淌。
“牵着你的手……”苏启明先开口,他的声音依旧醇厚,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陈婉的目光落在地板上,轮到她的那句“走过春秋冬夏”,嘴唇翕动了几下,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歌词里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针,扎在她心上最柔软的地方。
曾经牵过的手,早已放开;说好共度的春秋冬夏,也已分崩离析。
音乐戛然而止。
苏启明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别过头去,肩膀微微垮塌。
陈婉则死死地低着头,长发遮住了她所有的表情。
一旁的李老师看得心疼,委婉地打圆场:“要不……我们改一下形式?比如一个人独唱,另一个人在副歌部分简单和声?”
这个提议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尴尬。
“不要!”苏小满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她像一只小猫,瞬间冲过去抱住陈婉的手臂,仰起小脸,眼神亮得像淬了星光,“妈妈唱第一段,爸爸唱第二段,我来唱副歌,好不好?就这么说定了!”
那双眼睛里充满了不容置喙的期盼和依赖,让陈婉无法拒绝,也让苏启明无法开口反驳。
林深站在角落,手机的录像功能悄无声息地开着。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细节——在之后断断续续的排练中,每当苏启明和陈婉的声音有片刻的交汇融合,哪怕只是一个短暂的音节,苏小满都会悄悄地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
那模样,不像是在感受音乐,更像是在虔诚地确认某个奇迹,是否真实地降临在自己身上。
比赛当天,市电视台的后台乱成一锅粥。
化妆品的气味、家长的叮嘱声、孩子们的嬉闹声混杂在一起,空气都变得焦灼。
主持人拿着手卡,正在和导演最后一次确认出场顺序。
“下面请九号,苏小满家庭组做好准备!”
没有人回应。
就在众人东张西望的时候,一个瘦小的身影,趁着灯光师和道具组交接工作的混乱间隙,像一只灵巧的狸猫,闪身溜进了空无一人的调度室。
调度室的电脑上,出场名单的电子表格还亮着。
苏小满熟练地握住鼠标,小手有些发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她找到第九位的“苏小满家庭组”,毫不犹豫地将它拖拽到了第一位。
做完这一切,她立刻删除了操作痕迹,悄悄退了出来,整个过程不超过十秒。
她不是为了避开评委的疲劳期。
她只是清晰地记得,前世,那位开导了她很久的心理医生曾说过一句话:“人们只会记住第一个出场的惊艳,和最后一个压轴的怀念。至于中间的那些,无论多努力,都最容易被遗忘。”
她赌上一切换来的这次机会,绝不能让父母的合唱,成为无人记得的“中间时刻”。
当主持人惊讶地拿起临时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