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四点半,曼城的天空像一块被墨汁浸透的布,压得很低。办公室的窗户被风雨拍得啪啪作响,仿佛有人在外面敲门。气温骤降,暖气还没完全烫热空气,朱旎旎裹着围巾在工位上敲键盘。
五点的时候,爱德华从隔间出来,看了看窗外,说:“今天的雨挺大,你回去要注意路上。”
她笑了笑:“没事,我带了伞。”
“最好还是早点走,不然公交会很慢。”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你现在住的地方……不是在东区那边吗?”
“嗯,离公司大概三十多分钟车程。”
他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快到下班的时候,她接到宿舍管理员的电话——暖气管漏水,房间需要临时维修,所以今天没办法供暖。管理员建议她今晚别回去,最好找朋友借宿。
挂了电话,她一时间有点懵。她在曼城的朋友不多,大多住得远。租的那间小公寓又还没看成,更别说搬进去。她盯着电脑屏幕发呆,脑子飞快转着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爱德华在收拾文件时,注意到她的表情,走过来问:“怎么了?”
“宿舍漏水,今晚不能回去。”她放下鼠标,“我在想要去哪儿住。”
他沉吟了两秒,说:“要不……你先去我那儿?离公司不远,客房有人用过,收拾一下就能住。”
朱旎旎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直接提出这个建议。她下意识摇头:“会不会太麻烦了?”
“不麻烦。”他的语气很平静,“总比你临时找酒店方便,外面这天气,不适合到处跑。”
外面确实是大雨滂沱,街灯的光被雨幕切成无数细丝。她犹豫片刻,还是点了点头:“那……谢谢你。”
他们一起下楼时,雨声像一面密不透风的帘子。爱德华撑开一把深色长伞,把她半个身子都罩在伞下。风从伞边灌进来,吹得她脸颊微凉。走到停车场时,她才注意到——他今天开车来了。
车内暖风很快驱散了湿气。雨点敲在车顶的声音有节奏地落下,像无数颗小石子在跳舞。她坐在副驾,目光落在车窗外模糊的霓虹灯上。
“你平时很少开车?”她随口问。
“是啊,曼城停车麻烦,而且地铁方便。不过今天要去超市买东西,就顺便开了。”他单手扶着方向盘,另一只手随意搭在档把上,语气轻松。
他的公寓在市中心一栋高层里,装潢简洁,灰白色调为主。客厅里有一整面落地窗,雨夜的城市被框进玻璃里,远处的灯像一颗颗溶在黑色水里的糖。
“你先坐,我去看看客房。”他说完,转身进了走廊。
朱旎旎在沙发上坐下,环顾四周——书架上整齐地摆着几排英文原版书和几只造型简单的陶瓷杯。茶几上有一只玻璃碗,里面静静放着三颗柠檬,黄色在灰色空间里显得格外亮。
不一会儿,他回来:“客房床单刚换过,毛巾也有新的。你晚上要洗澡的话,热水器得先开一会儿。”
“好。”她笑了笑,“你家……很干净。”
“习惯了。”他走到厨房,拿出一瓶热巧克力粉,“要喝点什么?”
“都好。”她答。
很快,热巧克力的香气在空气里散开。她捧着杯子,指尖被温度慢慢暖透。雨夜、暖灯、安静的客厅,让她忽然生出一种不真实感——像是从自己平常的生活轨道上,突然被拉到了一个平行空间。
喝到一半,手机震了一下。她低头一看,是同学群的新消息——有人发了一张照片,是BJ初冬的街道,落叶在路边堆成浅浅一层。发照片的人附了一句:“这条路上班的人真幸福。”
下面很快有人回复:“辛越的公司就在这里吧?”
朱旎旎盯着屏幕,心跳微微加快。照片里没有人,只有街和灯,但那几个字像一根细线,轻轻勾动了她心底的某个角落。她没加入话题,只默默把照片保存下来。
“在看什么?”爱德华的声音把她从走神中拉回。
“啊……同学群在聊国内的事。”她抬起头,“BJ的初冬,好像挺美的。”
“BJ?”他笑了笑,“我去过几次,冬天确实有味道,就是风太干。”
她点点头,把手机扣在桌上。心里的那根细线,还在轻轻颤动。
吃过简单的晚餐,她回到客房,推开窗户一条缝,雨声立刻涌了进来。她站在窗前,看着雨夜里的曼城,想起很多年前,高中校门口的那盏路灯——光是暖的,人影是瘦长的,风吹过,像一场安静的告别。
这几年,她走过很多地方,见过不同的风景,可有些画面,始终像一枚扣子,扣在心口。无论她穿多少层衣服,那枚扣子都在那里,冰凉又牢固。
临睡前,她收到妈妈的消息:“最近冷,注意保暖。”
她关掉手机,房间里只剩下雨声和自己的呼吸。她知道,这个夜晚会被记住——不仅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雨和临时的住处,还因为某些名字,在不经意间又一次浮上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