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也如风雨也如晴 > 第九章 细针
换源:


       周三上午,会议室的空气带着一股打印纸的热味。朱旎旎提前到,把谢菲尔德项目的最新资料按顺序摆好。今天要和几位潜在合作方视频会议,她负责主持前半段的介绍,Lydia则在后半段讲利兹的案例。

十点整,屏幕上陆续出现了三位客户的头像。寒暄过后,朱旎旎进入主题,流畅地介绍了谢菲尔德的学校资源、学生群体特点,以及之前调研中收集到的痛点。对方频频点头,还时不时在纸上做记录。

她正准备切换到下一页PPT时,Lydia笑着插话:“Yes, that’s very true. And actually, in Leeds, we’ve done something similar, and the feedback was even more impressive.”

语气自然得像补充,但屏幕另一端的客户视线明显被她吸引过去。几分钟后,客户提出了几个细节问题,本来是和谢菲尔德项目直接相关的,Lydia却巧妙地把回答引向了利兹的成功经验。

朱旎旎听得出——这并不是恶意打断,而是有意让对方觉得利兹的方案更成熟、更可复制。她保持微笑,没有立刻反驳,只是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几个被“借走”的问题。

会议结束后,爱德华留了她和Lydia在会议室。“刚才的会议不错,客户反应积极。”他说,然后转向朱旎旎,“你那部分数据解释得很清楚,下次可以再加点案例,会更有说服力。”

“好的。”朱旎旎应声,心里却明白,他看得出来刚才的偏移,但选择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她加强“抓住话语权”的能力。

Lydia依旧笑得无懈可击:“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把两个项目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整体效果会更好。”

“嗯,这是个思路。”爱德华点头,“不过在正式合并前,各自的方案要先独立成型。”

这句话,算是明确给了她一个界限。

午休时,向佳推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我刚才听隔壁的说,Lydia在总部时也常这么做——把别人的点借过去,再融到自己的方案里。”

朱旎旎叉起一块烤土豆,淡淡一笑:“那就学着抓住自己的点,让它跑不掉。”

“你不生气?”向佳挑眉。

“生气没用。”她咬了一口,心里默默补了一句——职场上,留证据比发脾气更有用。

下午她独自去了一趟谢菲尔德的合作学校,补充一些第一手资料。谈完出来时天色已暗,街灯把人影拉得很长。她刚走到公交站,微信就响了。同学群里,有人发了几张室内聚会的照片,配文:“老同学辛越今天来参加我们校友聚会,居然还记得高三的趣事,太难得了。”

照片里,他穿着衬衫,袖子卷到手肘,手里拿着酒杯,正笑着和旁边的人说话。灯光偏暖,把他的眉眼照得很柔和。她盯着屏幕看了好几秒,忽然有种很遥远的恍惚感——像隔着一条河,看见对岸的人在笑,却听不到笑声。

回到曼城已经快九点,天在下细雨。刚进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水,就碰到爱德华,他正推着篮子走出来。

“加班?”他问。

“刚从谢菲尔德回来,顺便补点水。”

“我送你回去吧,雨大了。”

车里暖气开得很低,只够驱散雾气。她把水放在脚边,靠在椅背上,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今天的会,我知道自己话说得少了。”

“嗯。”他没有否认,“不过你控制得很好,没有让场面变成拉扯。”

“我怕那样客户会觉得我们内部不合。”

“是的,所以你处理得对。”他停顿了一下,“但下次,如果是你的成果,就要学会用一种不失礼貌的方式守住。”

她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车停在宿舍楼下时,他转过头:“周五我们一起去见另一个客户,这次你来主谈。提前两天把资料给我过一遍。”

“好。”她答应下来。

看着他开车离开,她忽然觉得,曼城的雨夜好像比平时更亮——不是因为路灯,而是因为,她心里有一盏小灯被点了起来。

回到房间,她把湿掉的围巾挂好,坐到书桌前翻看辛越的照片。窗外的雨丝打在玻璃上,模糊了灯影。她把照片放大到最大,试着在那笑容里找回一点高中的影子。可无论怎么看,那人都像变了,又像没变。

她合上手机,轻轻呼出一口气。

职场的针脚、生活的缝隙、感情的影子——这些东西正一针一线地,把她的日子缝成一块布。布的图案她还看不清,但针的方向,她已经开始学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