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从画面中捕捉到“贞观之治”这个关键信息,“贞观”是他的年号,历史上但凡有“某某之治”的说法,基本都是国泰民安的盛世。
如今天幕提及,他和贞观朝的臣子们必将名垂青史。
李世民轻声念叨着“贞观之治”,激动得热泪盈眶。
自玄武门之变后,他日夜操劳,就是为了治理好国家,给各方一个交代。
他坚信自己是最适合大唐的皇帝,如今得到后世和天幕的认可,怎能不让他欣喜若狂。
大臣们纷纷向李世民恭喜:“为陛下贺!”
魏征刚想开口说两句,看到李世民如此高兴,而且歌词还没唱完,便决定作罢,心想:“就让陛下高兴一会吧,明天再上奏疏,不然陛下的尾巴可要翘到天上去了。”
然而,还没等众人高兴完,天幕上的“唐”突然变成了“武周”。
“什么意思?女帝?”
李世民笑容瞬间消失,恢复了平日里严肃的模样,“出了个女皇帝把大唐推翻了?”
“听起来,这位女帝似乎离我还不算远,好像是我儿子之后的事。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女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歌词也没提到类似隋朝那样群雄讨伐的情况啊。”
他只能猜测是后宫干政夺权,但还来不及细想,后面的歌词就来了。
后面又出现了大唐以及开元盛世,虽然不明白具体情况,但从歌词数量来看,大唐似乎是个延续时间不短的王朝。
只是,最终还是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看到天幕上出现五代十国的字样,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
武周时期,武则天看着天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没想到能有这样的意外之喜,前朝那么多皇帝,能上天幕的没几个,而她却有专门的一句“凤栖明堂御天下”,这评价可不错。
后面那句“盛世醉卧听琵琶”,看天幕画面是个男人,可能说的不是她,但即便如此,武则天也知足了。
毕竟,现在大唐有无数人想推翻她,而后世却承认了她这个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看完大唐的历史歌词,对这种精炼的总结很是认可:“唐太宗屈己从谏,成就贞观之治,后世罕有能及者。只是不知道,他要是看到后面这些皇帝学他玄武门之变,会作何感想。唐太宗宠爱李泰,不让其去封地,给了其他儿子争夺皇位的机会。而咱大明,除了朱标,其他儿子到了年龄都去封地,从一开始就断了他们的念想,咱大明就不会出现这种事。”
大宋,不少文官看着天幕,嗤笑不已。
“脏汉乱唐,后人真是糊涂了,还用这么好的词赞美大唐,依我看,大唐哪比得上我大宋。”
“连被武则天这个后宫女人夺位都能说得那么好听,什么‘凤栖明堂御天下’,我看分明是后娘夺位养面首,李唐还跪舔老妖婆。”
酒馆里,一群晚间无事来看天幕的宋人哄笑起来。
“唐太宗还是有能力的。”
有人想为唐太宗说句公道话。
马上有人接话:“有能力是没错,可惜是个不孝子,夺位谋反。事实证明,不孝子只能教出不孝子,他的后人有样学样。李承乾造反,李治娶武则天,子杀父,父杀子,乱得一塌糊涂,说他‘乱唐’都算轻的。哪比得上我大宋干干净净?”
各个朝代都为此争论了一番,但争论并未持续太久,因为歌词不等人。
无数文人雅士、皇帝公卿、士族百姓们又继续专注地看下去。
【裂土相错杂何以为家】
【燕云让北境百年任踏】
【中原破碎百姓流离失所】
【边疆难守国防危如累卵】
【五代复制辖梁唐晋汉周罢】
【政权更迭战乱频繁不止】
【民不聊生渴望太平盛世】
“石敬瑭这个混蛋,割让燕云十六州,害得我大宋没了北面屏障!”
不少宋人看到这里,纷纷皱眉,对石敬瑭的行为咬牙切齿。
他们只知道抱怨,却从不思考为何自己收不回来,只会把责任推给前人。
当然,即便有人认为宋太宗能力不行,也不敢在当朝说出来,有些话只能等宋朝之后的朝代,如元人、明人乃至清人来客观评价。
宋太祖赵匡胤感觉心跳加速,他满心好奇,这天幕会不会提及大宋,如果提及,又会有几句歌词呢?
毕竟前面汉唐的歌词数量最多,要是大宋歌词数量不少,或许就能大致确定大宋的国祚了。
【陈桥黄袍加身平乱四挞】
【挟胜开边失利攻伐】
【初定天下努力稳固根基】
【四方征战只为江山一统】
【崇文守内始奠祖宗之法】
【重视文治培养治国人才】
【定下祖规以求长治久安】
【临御勤政事咸平宁嘉】
【皇帝勤勉国家繁荣安定】
【百姓安居生活幸福美满】
【澶渊之盟改赠为纳】
【无奈求和换取短暂和平】
【盟约背后隐藏诸多无奈】
【清明文盛元夜香街盈车马】
【和议偃戈甲盟金共伐】
【胡骑掳掠靖康血洒】
【华篇难掩耻落贺兰山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