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18岁太爷爷驾到,朱棣当场跪喊父皇 > 第10章 皇帝有令,新科状元巡仓!
换源:


       朱重八高中状元的消息,像是惊雷一般,炸响了整个顺天府。

翰林院编修的任命刚下,朱棣又下了一道让满朝文武都震惊的圣旨。

特命新科状元朱重八,协助户部巡查通州粮仓,彻查去年失火案!

消息传到翰林院时,朱重八还在整理自己的工位。

于谦急忙跑进来,脸上布满惊讶:“朱兄!你听说了没有,皇上让你去巡查通州粮仓,这可是连御史都不敢轻易碰的差事,算不上好活啊!”

朱重八却微微一笑:“不敢碰,才更要碰呢,越是棘手的案子,里面的蛀虫才多。”

……

数日后,通州粮仓外。

朱重八身着青色官袍,带着户部的三名老吏和八名锦衣卫,刚到粮仓大门时,就被一群衙役拦了下来。

为首的粮仓总管李宝福,挺着肥嘟嘟的肚子,皮笑肉不笑地说:“早就听说上面派朱状元来巡查,没想到来这么快,怎么不提前说一下,让下官好生准备。”

朱重八根本不理会,目光扫视粮仓的高墙。

墙头上的杂草比人高,墙角的垃圾到处乱堆,根本没有一点粮仓的样子!

朱重八朗声道:“把门打开,查账!”

李宝福脸色骤变,有些心慌:“状元爷,账册全在京城的户部里呢,粮仓里只有副本……”

话没说完,就见朱重八径直往里走。

“副本也可以,顺便带咱去看看粮囤。”

这时,粮仓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十几个粮囤东倒西歪,上面盖的油布全都破得不成样。

李宝福汗流浃背:“去年失火后,粮仓还没修好,让状元爷见笑啦。”

“哦?失火的粮仓在哪?”

朱重八突然问了句。

李宝福眼神飘忽不定,随即指着一片空地:“就是那个地方,不过现在都烧得没剩下了。”

朱重八没吭声,自顾自的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轻嗅。

很快的,他冷笑一声:“这泥土里有桐油味,烧粮食哪会有这么重的桐油味?只有人才会故意纵火,是想用火油毁掉什么吧?”

李宝福的脸顿时惨白了起来!

旁边的锦衣卫受意,立刻上前按住他,朱重八站起身,对老吏道:“查账!就重点查去年失火前三个月的入库、出库记录,以及粮仓的修缮账目!”

不到半个时辰,老吏拿着账册跑了过来,脸色铁青:“状元爷!确实有问题!去年十月入库的六万石粮食,账上写着‘正常损耗’,可损耗率竟高达四成!还有这笔修缮费,居然要白银八千两,可是连张采买单据都没有,根本不合理啊!”

“四成的损耗?”

朱重八眼神一厉,拳头攥紧,道:“粮仓损耗上限是一厘,这居然超了四十倍,明明就是抢!”

他转向被按在地上的李宝福,脸色阴沉:“老实交代!那六万石粮食和八千两修缮费都哪儿去啦?去年的火是不是你放的?”

李宝福吓得魂飞魄散,哭喊着:“状元爷饶命!小的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啊!是……是顺天府尹的小舅子宋庆让我做的假账!粮食都被他拉去卖了,修缮费也分了他一半!火是他让人放的,说要烧掉账本毁证据!”

“顺天府尹小舅子?”朱重八有了新线索,旋即下令,“把他抓过来!”

锦衣卫领命,立即去办。

很快,他们就把睡眼惺忪的宋庆从粮仓后院的密室里揪了出来。

这小子怀里还揣着账本,上面清清楚楚记着“卖粮银四万两,分李宝福六千两”的字样!

人赃并获!

宋庆根本反抗不了,只能吓得瘫软在地。

朱重八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怒火中烧:“四万两白银!那是一万个士兵一年的粮饷!你们竟敢把军粮拿去倒卖,就不怕伏法吗?”

他让人将李宝福和宋庆押入囚车,又对老吏道:“现在就清点现存粮食,核对所有账册,把涉及的全部官员名单都列出来,不管他是谁,只要有污点的,都写上去!”

消息传回京城,整个朝野都被震动!

顺天府尹听说小舅子出事,连夜带着厚礼去杨荣府上求情。

结果,他却被杨荣赶了出来:“朱状元是皇帝钦点的巡查官,你敢干扰查案,是想触怒龙颜吗?你也等着吧,很快要查到你头上的!”

夏原吉拿着朱重八送来的初步查账结果,急匆匆地冲进御书房:“皇上!通州粮仓贪腐惊人!仅去年一整年就亏空粮食十万石,涉及官员三十余人,顺天府尹是幕后主使!”

朱棣看着账册上触目惊心的数字,气得龙须直立:“岂有此理!朕的粮仓竟成了这些害虫的摇财树!传旨,让朱重八必须彻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通通按洪武律的酷刑处置!”

“皇上英明!”

朱重八在通州查案的事迹,很快在京城出了名。

百姓们都拍手称快,而那些寻常喜欢克扣粮饷的官吏,吓得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

半月后,朱重八带着一行人,以及厚厚的卷宗和人证物证返回京城。

路上虽有波折,却都被他轻松化解。

走进太和殿,他将查抄的账本、赃银清单全部呈上。

最后,朱重八朗声道:“陛下,顺天府尹包庇亲属贪腐,收受赃银一万两,按《大明律》,应革职抄家,流放辽东!”

顺天府尹吓得赶紧跪地,不停地磕头高呼:“皇上饶命啊!”

朱棣看着他,又看向朱重八,只见这少年状元眼神坚毅,像极了当年父皇处办贪官时的果断。

他沉声道:“朱重八查案有功,证据确凿,哪容你求饶?左右拿下!”

锦衣卫上前,立即拖走哭喊的顺天府尹。

满殿文武噤若寒蝉,看向朱重八的眼神,已经布满了敬畏。

这个十八岁的状元郎,只用了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扳倒了朝廷的二品大员,手段之狠、效率之高,着实不简单!

朱棣看着阶下的朱重八,心中感慨良多。

“朱重八,”朱棣语气平和了起来,“你想当什么官?朕可以恩准提拔你。”

朱重八从容不迫:“臣不求提拔,只愿陛下设立巡仓御史台,让洪武爷的制度继续推行下去,让粮仓再无贪腐,让边军再不受饥寒之苦。”

“好一个为国为民的朱重八!”朱棣拊掌赞叹,“准了!朕就命你为巡仓御史台左佥都御史,专查全国的粮仓贪腐!”

一时间,满朝文武再次震惊!

从翰林院编修到正五品佥都御史,这是连升六级啊!

如此快的提拔速度,简直是大明开国以来头一回!

朱重八谢恩,心中却很平淡。

他要的一直都不是官位,而是权力,是能够整顿吏治的权力!

百姓们听说朱状元变成了专查贪腐的御史,都跑到街上欢呼。

有人甚至在家中摆出了太祖爷的牌位,说是太祖爷神灵庇佑,转世派了状元郎来护万民了。

而朱棣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拿起朱重八呈上来的《巡仓御史章程》,上面的每一条都有洪武旧制,却又更贴合永乐朝的实际。

他忽然对身边的杨荣道:“这朱重八,越来越像父皇了。”

杨荣心中惊动,躬身回应:“皇上,也许是太祖爷在天有灵,派这等奇才来辅佐陛下呢?”

朱棣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盯着章程上“朱重八”三个字,眼神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