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一年秋,顺天府乡试放榜之日。
贡院外墙,挤满了人。
黄榜前人头攒动,有人高中狂喜欢呼,有人落榜晕倒在地。
“让开!都赶紧让开!”
几个家仆蛮横地推开人群,簇拥着一个锦袍公子挤到前头。
这公子哥,正是礼部侍郎的侄子张霖。
他瞥了一眼黄榜,脸色越来越难看。
自己明明走关系花了重金,却只排了倒数第三名!
“怎么会这样呢?!”张霖一脸不信,“我怎么可能不是榜首?”
周围考生交头接耳,眼神中全是鄙夷。
张霖这家伙平日里就仗着家世无法无天,根本没什么学问,这等排名本就属正常。
正当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榜首啊!榜首是国子监的朱重八!”
“朱重八是谁?”
“还能有谁?整个顺天就只有那个敢碰权贵,查廪膳银案的朱先生啊!”
“我的天啊!他竟然中了解元!”
张霖也仔细看去,黄榜最顶端明显写着“朱重八”的大字。
他眼前一黑,差点被气晕了。
好哇!
自己竟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童生给比了下去?!
而此刻的朱重八,也站在人群外围,看着黄榜上自己的名字,心中却毫无波澜。
当年他率百万大军击败北元,比这难数倍的坎都能跨过。
对他来说,区区乡试的榜首根本算不得什么。
“朱兄!你中了解元,真是恭喜啊!”
一个激动的声音传来,国子监的同窗挤到他身边,“祭酒说过你定能摘榜首,当真不假!”
朱重八微微一笑,目光却落在人群的另一个身影上。
那考生穿着半旧的青布烂衫,正低头看着黄榜上自己的名字,嘴角噙着一抹淡笑。
这人的名字,叫于谦。
他这次也中了,名次排在第十三,虽不算高进,却也顺利地步入了举人榜。
于谦见朱重八瞥向自己,拱手回礼:“恭喜朱兄高中,解元之位,实至名归。”
这段时间里,他与朱重八在国子监经常接触,深知此人学识胆识远超常人,当下正为他高兴。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道马蹄声,一队官差护着一顶轿子停在贡院门口。
轿帘被掀起,走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正是本次乡试的主考官,户部尚书夏原吉。
他一出轿子,便问:“朱重八何在?”
身边的考生都炸开了锅,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全都望向朱重八。
主考官主动来召见新科解元,这是何等的光荣啊!
朱重八自顾自的跟着夏原吉,走进贡院大厅。
厅内早已坐着几位考官,都是顺天府的文坛名儒。
见朱重八进来,众人各怀心思,有好奇,有打量,还有一丝不屑。
毕竟这解元,实在是太过年轻,而且毫无背景。
“入座吧。”夏原吉指了指客座,微笑着,“你的策论本官看过了,《论洪武军屯之利》写得不错,尤其是对军屯亩数和粮产的记载,精确到斗数,连本官都自愧不如。不过本官好奇,你一个少年郎,怎会对洪武朝军屯之事这般了解?”
这话一出,众人也来了兴致。
洪武朝的军屯档案基本都存在兵部库房,普通人甚至是中级官员都根本接触不到,这少年怎么会有所了解?
朱重八拱拱手道:“咱祖上曾随太祖爷征战,家中流传不少洪武朝的旧事,咱自幼耳濡,对军屯制度略知一二,而且《洪武实录》里都有记载,咱不过是有用功罢了。”
他这话虚虚实实,看似无法挑剔,可众人怎会相信?
《洪武实录》的内容浩如烟海,别说记住军屯粮产,能通读一遍的人都屈指可数!
一位两鬓斑白的副考官忍不住出话:“适才你说略知一二?好大的口气,本官问你,洪武二十年,北直隶军屯亩产多少?较洪武初年又增长几何?”
这问题简直是故意为难,连夏原吉都忍不住皱起眉头,这谁能答得上来啊!
可朱重八想都没想,直言道:“洪武二十年,北直隶军屯亩产两石四斗,较洪武初年的九斗,增长了两倍有余。这得益于洪武朝推广兴修水利,学生在策论中早就提到过。”
这精准的数字,这增长原因,他居然都懂得!
副考官惊得张大了嘴巴,手里的瓷杯差点摔在地上。
这数据他是最近查了许多档案才弄清楚,这少年竟能如此轻易地答上来!
夏原吉眼露精光,又问:“那你觉得,如今永乐朝军屯废弛,究竟为何?”
这问的直指时弊,在场众考官都屏住了呼吸。
朱重八不假思索,带着一股威严:“原因有很多,第一,勋贵豪强圈占良田,士兵无田可种。第二,粮饷克扣,军中贪腐横行。第三,良将缺失,如今靠关系上位者居多。”
他声音平淡,却狠狠地砸在众人心中:“太祖爷当年定下军屯自养的铁律,本意是让士兵有粮无忧。可这些规矩都已破坏,军屯自然是废弛。若要整顿,就要清点田亩,斩贪腐,选良将!”
“说得好!”夏原吉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你这话,当真是说到了老夫心坎里去啦!老夫执掌户部多年,深知军屯弊病,却没人敢提议,你这几策切中要害,当真难得!”
厅内一片震惊,几位考官心下佩服,再也不敢有任何小瞧。
这哪里还是少年书生啊,分明是孔明在世!
对洪武制度的了解,对当下弊病的知晓,对解决方案的掌握,朝中大臣几乎无人能及!
刚才的副考官更是满脸胀红,原先他还不服气,现在完全是被朱重八的才识给折服了。
他起身拱手道:“朱解元大才,本官钦佩!”
朱重八坦然受了他一礼,环顾四周:“咱只是就事论事,太祖爷留下的制度本是好的,只是执行中出了差池,若能按洪武旧制整顿军屯,何愁边军废弛?”
夏原吉望向眼前的少年,心下震惊。
这少年不简单啊!
不仅学识渊博,还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他忽然想起一个传闻。
太祖爷在早年起事时的原名,就叫朱重八!
一个不太可能却又让人震惊的念头闪过,夏原吉连忙压下,对朱重八道:“朱解元放心,你的策论本官会呈给陛下,相信陛下也会赞赏你的。好好准备接下来的会试,本官还等着你金榜题名,为国效力呢!”
“那就借大人吉言了。”
朱重八起身回礼。
离开贡院时,周围的考生见他出来,全都围上来贺喜,眼神里充满了崇拜。
于谦走上前,递给他一壶酒:“朱兄,以酒贺!”
朱重八接过酒壶,仰头饮进一大口,烈酒灌喉,却烧不尽他心中的豪情。
乡试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会试和殿试还在等着他。
老四啊老四,你的朝堂里问题太多,咱这个当爹的,可要一步步帮你捋清了。
从整肃军屯到严办贪腐,从选贤任能到稳固江山,咱朱元璋留下的规矩,绝不能在你手里废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