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18岁太爷爷驾到,朱棣当场跪喊父皇 > 第8章 会试交锋,重挫张家大侄!
换源:


       会试开考前三日,国子监内人声鼎沸。

各地举子齐聚京城,到处都是长衫马褂。

其中最扎眼的,莫过于礼部侍郎的侄子张霖。

他穿着一身锦衣长衫,正站在众人面前,唾沫横飞地吹嘘着自己的策论。

“迁都北平乃当今圣上英明之举,区区漕运难题,不过小事耳!待皇都建成,万国来朝,这点损耗根本上不来台面。”

张霖颐指气使,余光瞥见朱重八,语气中夹杂着讥讽:“不像某些人,考中个区区解元就自以为是,整日说洪武朝的旧事,真以为自己能治国啦?”

在场的举子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自乡试放榜后,张霖就因榜首被夺对朱重八心下记恨。

几乎每天见面,都要来挑衅几句。

朱重八正与于谦核对漕运史料,听到这话,眼神中闪过凶色:“漕运是小事?去年通州粮仓失火,烧掉的三万石粮食,够你吃八辈子了。”

“你!”

张霖闻言色变,脑袋青筋暴起。

通州粮仓失火是朝廷非常隐晦敏感的事,这穷书生居然当着这么多人面提起!

他大声喊道:“大胆!那明明是意外,岂是你这等人能妄议的?”

“意外吗?”朱重八眼神如刀,直视对方,“通州粮仓作为重镇粮仓,连基本的防火巡查都做不到,依咱看,分明就是有人想烧掉账上的缺口!”

这话如同惊雷一般,堂内所有人都被震惊到了。

举子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朱重八竟敢如此直接地质疑朝廷粮仓!

于谦也吓了一跳,赶紧扯了扯朱重八的衣袖,示意低调。

可朱重八却不怕,继续说:“你觉得漕运是小事?那你可知江南粮船从应天到北平,每石粮食要被盘剥六钱银子?这些银子进了谁的腰包里?其中有没有你们这些官宦子弟!”

“你……你胡说!”张霖被气得发抖,指着朱重八的鼻子骂,“我叔叔可是礼部侍郎,你敢朝廷命官,信不信我现在就报官抓你!”

朱重八冷笑一声,气势竟压得张霖不敢再说话。

“呵呵,律法里说的清清楚楚,百姓可告官,举子可议政!你叔叔如果没问题,怕什么议论?倒是你,一天到晚都说你有个当官的叔叔,莫非你这举子功名,也是靠你叔叔得来的?”

这话戳中了张霖的心底。

他之所以能中举,确实是靠叔叔暗中打点的。

现在被当众拆穿,张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只想赶紧离开。

“你……你等着!到会试场上,就知道谁才是真才实学!”

张霖撂下一句狠话,随后就灰溜溜地走了。

于谦拊掌笑着:“朱兄这番话,真是大快人心呐!这些世家子弟就是会狐假虎威,就该这样骂!”

朱重八却无奈说:“口舌之快没用的,会试场上才能见真本事。”

……

三日后,会试放榜。

朱重八不负众望,果然高中会元,于谦也顺利通过。

而张霖则是名落孙山,卷子还被主考官批了“空谈误国”四个大字。

放榜那一天,主考官夏原吉和杨荣特意在贡院里召见朱重八。

夏原吉拿着朱重八的卷子,不停赞叹:“你的迁都策论,本官研读很多遍,字字珠玑啊。尤其是用军屯补漕运之缺的想法,以前从来没人提过!”

杨荣也点头附和:“在蓟州、宣府一带推广军屯制,让边军自给自足,既减民负又强边防,这等远见,本官都有些自愧不如。”

朱重八拱手笑着:“两位大人过誉了,咱原先是觉得,洪武爷的军屯制本就是好的,只是近年松懈了。如果能恢复旧制,再加上漕运改革,迁都北平的根基就能稳固。”

“恢复旧制,这可不简单。”夏原吉摸着胡须,“眼下勋贵豪强霸占军屯成风,不是一两人就能解决的。”

朱重八板着脸,直言不讳:“洪武爷当年清查军屯,谁敢抗命?铁律就摆在那里,贪者自然心惊!眼下就是少了魄力,才让那些宵小有恃无恐!”

听到这里,厅内的气氛很快就凝重起来。

夏原吉和杨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这少年,实在是太老练了。

杨荣忍不住问:“你对洪武朝旧事这么熟悉,莫非家中真有太祖爷的关系?”

朱重八脑子一转,说:“家祖曾是洪武爷的老兵,临终前给咱留下不少军中旧书,咱自幼研读,自然是对当年的制度比较清楚。”

这个解释符合逻辑,可让夏原吉心中更加狐疑。

要知道,他也是洪武朝的老臣,深知军屯的机密程度,一个老兵家里怎会有如此详细的记载。

尤其是朱重八策论中提到的“洪武二十年军屯亩产数据”,那可是户部绝密级档案,连他要查,都得先由皇帝批准才行!

夏原吉神情凝重:“过几天的殿试,皇帝很可能会亲自过问迁都一事,你最好先做准备。”

朱重八心中暗动,终于要见到老四了!

这龟儿子,如今变成什么样了呢?

他拱手道:“多谢提醒,咱自会尽力。”

离开贡院时,于谦早已在门口候着,看到他出来,赶紧迎上前去。

“朱兄,你对殿试有没有把握啊,听说皇帝非常看重迁都,现在有很多举子都在抓紧背诵颂扬迁都的文章呢。”

朱重八目光深邃,望向不远处的皇宫:“颂扬没有用,要说真话。迁都的好处要讲,弊端更要讲,这才是对皇帝,对大明负责。”

于谦看着他,心中不禁感慨。

这个少年身上的傲骨,比自己硬太多了。

……

与此同时,御书房。

朱棣正翻看着会试卷宗。

当看到朱重八写的“漕运盘剥,军屯被占”等字眼时,他眉头微皱起。

直到看见末尾“民心安则王都安”的结语时,他这才放下策论,对身边的杨荣道:“这朱重八,确实有几分胆量。”

“传旨,殿试当日,让他第一个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