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将军府一间雅间内,有两人相对而坐,他们中间摆有一套简易茶具。
其中,年轻人一身白衣,相貌俊朗,略显消瘦,一言一行尽显儒士风范。
年轻人对面那貌不惊人的中年汉子相对就魁梧许多,一身灰衣,坐姿也不如年轻人那么拘谨,很随意,说话嗓音又大,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英气逼人的家伙必定是军营出身。
这位名叫蒙恬的魁梧汉子确实是军营出身,而且出身不菲,现在已经是驻守上郡的大将军,职责是抵制匈奴南进。据说这位汉子之所以能有如今成就是因为生长在世代名将之家的缘故,他祖父蒙骜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对秦昭王忠心耿耿,多次领军攻打韩国、赵国,最终官至上卿。他爹蒙武也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猛将,曾联手王翦灭了楚国。在这种名将世家长大,让小小年纪的蒙恬就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正因为早年就生出这种信仰,蒙恬从小就开始熟读兵书,冥冥之中就培养出很高的军事素养。
秦始皇对这位将门之后青睐有加,很多大事都委派后者去完成,
他曾命蒙恬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自榆中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
他又曾命蒙恬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把战国时期燕、赵、秦当时所建长城连为一体。
后来秦始皇想着要巡游天下,为了节省时间就想着要建从咸阳通往各郡的驰道或者说直道,于是就把这重任委托给蒙恬,让他断山脉、填深谷,以修便于他巡游天下的直道。
能与将门之后蒙恬面对面品茶的年轻人身份更不简单,他就是秦始皇长子,扶苏。
这位为人宽仁的皇子之所以会留守在这穷乡僻壤之地,仅仅是因为曾经劝谏秦始皇不要做焚书坑儒之事,结果就被“贬”到这里充当监军,与蒙恬相伴。
雅间静谧安宁,唯有在烧炉上的茶壶因为水沸腾了而发出噼里啪啦声。
蒙恬伸手从旁边烧炉那里拿起茶壶,先给大皇子面前杯子里泡了杯茶,然后在给自己泡茶时,沉默许久的氛围终于被这位中年汉子打破,他的嗓音响亮,“公子,如今算算你来到这上郡也该有五年了吧。”
扶苏轻轻点了点头,轻声感慨道:“是啊,一眨眼居然五年了。”
大概是在这位为人宽厚的大皇子面前习惯了言语无忌,这位粗鄙汉子居然当着大皇子面说起他老爹的不是,“始皇帝也真是的,当年你只是直言不讳劝谏始皇帝不要做那种焚书坑儒之事,他就把你扔在这里不管不问。”
蒙恬拿起茶杯埋头轻轻吹气,继续唠叨,“我也搞不明白始皇帝为何不喜欢你,你是长子,又为人宽仁深受黔首喜爱,日后登基注定是一位明君,这对大秦来说是好事。可始皇帝偏偏宠爱胡亥,巡游天下都把他带在身边,我虽受始皇帝信任,但凭良心说,我是真不喜欢那胡亥,胸无大志只图享乐之徒能给大秦什么未来?那个赵高教出来的孩子能有什么前途?可始皇帝偏偏对这两人宠爱有加……”
说到这里,蒙恬没再说下去,他实在不知该如何评价自己侍奉的这个皇帝,只有摇头叹息。
扶苏品着茶,转头望着屋外沉默不语。
或许是感受到扶苏的无奈,蒙恬干笑一声,说道:“好在如今匈奴不敢南进,也不敢在边陲地骚扰,上郡这里虽离咸阳较远,倒也安生,这里虽多是风沙之地,风景没有那么旖旎,但习惯了其实也还好,你说是不是公子?”
扶苏轻轻嗯了一声,显然没有把这位将门之后的安慰当回事。
蒙恬也不知该继续说什么,只有慢慢品茶。
就在此时,门外匆匆跑来一卒,小卒站在门口火急火燎地禀报,说宫里来了使者,有要事要觐见将军和殿下。
蒙恬和扶苏相视一眼,如同头顶突响炸雷,这一消息实在令他们震惊不少。
两人很有默契地同时站起身,匆匆来到大门外,看到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接近一小队兵马,为首一人是一位站在兵马前方的年轻太监,在他身后的那队人马为首一骑年纪比蒙恬小一辈,一身盔甲,腰佩长刀,一副要讨伐乱贼的样子。
蒙恬和扶苏不认识那年轻太监,却认识太监身后为首那年轻一骑。
他叫王离,驻守上郡的副将,将职仅次于蒙恬。
他们不明白王离为何没在军营待着,反而带着一支亲卫做出要兴师问罪的样子,这是要闹哪样?
那名年轻太监没给蒙恬和扶苏太多思虑的时间,一声接旨就令两人诚惶诚恐地跪下。
年轻太监送来了两份圣旨。
给扶苏的圣旨是指责他多年来不能开疆扩土创立功业,却使得士卒多伤亡,还多次上书直言诽谤其父皇,还经常抱怨不能解除监军职务以返回咸阳当太子,如此种种,需要扶苏以死谢罪方能上对得起始皇帝,下对得起黎明。
给蒙恬的圣旨全篇同样充满指责之意,说蒙恬明知扶苏所为却从未阻止,并参与和了解扶苏的图谋,令他自杀,并将兵权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颤颤巍巍接过圣旨,起身时已泣不成声。
蒙恬脸色阴沉,一脸不甘与愤懑,接旨后盯住那一脸幸灾乐祸的年轻太监,沉声问道:“皇帝为何如此?我与扶苏公子多年来尽职尽责驻守上郡,抵制匈奴不让其南进一步,不说功劳苦劳总有!”
年轻太监笑眯眯道:“小的不敢揣度圣意。”
蒙恬猛然提高了嗓音,“要攻取匈奴之地谈何容易!我们能阻挡其南进已经很不错了。说什么多年未曾开疆扩土,创立功业,这纯粹是心怀不轨之人随便胡诌的措辞,故意给我们加一顶无功帽子,这纯粹是故意陷害,还望转告皇帝,请三思而行!”
年轻太监淡然道:“圣旨已下达,接收与否您自便,反正皇帝已授权小的若遇抵抗就地格杀!”
蒙恬无言以对,知道与这死脑筋太监说太多没有用,便把视线投长年轻太监身后那一骑,“王离,你可否与这位公公一同回咸阳,弄清楚状况,若真属实,回来再把兵权交给你也不迟,你看如何?”
王离摘下头盔,露出英气凛然的面容,他将头盔托在手上,摇头道:“这次恐怕无法再听将军差遣了,皇帝让我王离接管三十万大军,我总不能撇下不管吧,圣命难违啊。”
蒙恬神色逐渐阴冷下来,缓缓道:“王离,你不要忘了你是如何坐上副将这个位置的,正是因为我们父辈有些交情我才一路把你举荐上来。当年我父与你耶耶王翦并肩作战,共灭楚国,何其威风!祖辈交情浓如血,我可不想这份交情断在你我手上!”
王离嗤笑道:“战国时期,我们祖辈都是为秦国而战,谈不上什么交情,在其位谋其政,仅此而已。”
蒙恬一连说了几个好,咬牙切齿道:“你王家不认此情,我蒙家何必如此!王、蒙两家从此不再往来!”
蒙恬转身凝视着身边还在颓然哭泣的扶苏,深呼吸一口气,沉声道:“公子,不必过早伤心,这诏书未必为真。你想啊,皇帝如今应该还在外巡游天下,至今仍未立谁为太子,况且皇帝派我领三十万大军镇守边陲,让你当监军,这可是大重任啊,怎么能这么随便编个理由就把我们都杀了呢,要杀早年不都可以以此理由杀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使者送来一份诏书就自杀,若是其中有诈呢,岂非白死了?等我们奏请证实一下再死也不晚啊。”
埋头哭泣的扶苏轻轻摇摇头,说话都有气无力,“诏书上都有父皇的玉玺又怎么会假呢,况且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啊,这已是铁定事实,何需再奏请核实呢。”
说完这句话,扶苏直接转身一步一步慢慢走进大门,身后蒙恬一直在喊公子公子他好似没听见,低着头颓然前进。
年轻太监轻轻扬了扬头,身后那年轻武将伸出一手做了个前进手势,就有一位同样一身盔甲的士卒小跑着跟进将军府,紧随当今大秦大皇子后面。
曾经是大皇子这位监军使唤士卒,如今却是后者来监督其是否自杀。
年轻太监再次凝视着依旧愤愤不平的魁梧汉子,玩味笑道:“扶苏公子已奉命自杀,将军还站在这里作甚?莫非要抗旨么?”
蒙恬冷笑道:“公子不听劝阻我无法再做什么,但要我蒙恬就此伏法,我蒙恬不服!我要奏请皇帝核实情况再死不迟!”
年轻太监悠悠道:“反正都是一死,早死晚死一天又有什么区别,我就大发慈悲吧,让你多活几天。”
他转头轻喝一声,“来人,先将蒙将军拿下,先压至阳周囚禁起来,待上报后再来定夺如何处置。”
蒙恬惨然一笑,仰天长叹一声,仿佛认命一般,不再多言一句,束手就擒。
不知何时,一位年轻妇人带着一双差不多只有八九岁的儿女站在门口,妇人已颓然靠在门柱边,泣不成声。
“爹爹,爹爹……”
两个小孩挣脱开母亲的手,跑下台阶,跑向已戴着枷锁的蒙恬,抱住父亲大腿,抬起那张稚嫩脸蛋,凄然喊着爹爹爹爹。
因为戴着枷锁,无法用手轻抚,蒙恬只好蹲下来,眼神温柔看着一双儿女,柔声道:“蒙心蒙舌不哭,爹爹要去一趟远方,不会有事的,你们乖乖跟着你娘,乖乖听话,知道吗?”
两个小孩已哭成泪人,但还是重重点了点头。
妇人以袖子擦了擦泪水,来到两个小孩后面,双手搭在他们肩膀上,一双明眸含情脉脉望着丈夫,有很多话想说,最终却一个字也不知如何说起,只有默默抽泣。
蒙恬温柔看着眼前这位任劳任怨的发妻,良久凄然一笑,凑近一点轻声道:“香儿不必过于伤心,人生一世总有一死,只不过为夫走早了点,放心,为夫会在下面等着你。”
“这次恐怕凶多吉少,为夫这一去恐怕就无法再回来,香儿你这就回去准备下东西,带着蒙心蒙舌回你沛县娘家,如若我遭不幸被贼人所害,我担心他们会斩草除根,所以离开这里,更不能去咸阳,离咸阳越远越好,到了沛县,可以带着你爹娘一家离开沛县,能逃到南诏最好,找一僻静之地,隐姓埋名,好让我蒙家香火有望可续。”
“蒙心蒙舌就由香儿你照顾了。”
“香儿,下辈子我蒙恬还会娶你为妻!”
说完最后这句话,蒙恬毅然决然地转身走向队伍,直至走到队伍最前面,也不曾再回头看一眼早已泣不成声的妻子儿女。
哪怕耳边传来儿女那一声声凄惋的爹爹喊声,他也没有回头。
因为他怕自己这一回头就控制不住自己持戈反杀,饶是如此,那就等同谋逆。
他蒙恬手握三十万与他出生入死的大军,要谋逆很简单,但他要奉守节义。
正如不久他在狱中临死前的一番话,一番令后世三国时期枭雄曹操看了都不禁落泪的话。
“我们蒙家自我的先人起直至子孙,在秦国建立功业已经三代了,我们三代蒙家人尽忠尽责,忠信秦国,到我这一代,我弟蒙毅以文立功辅助朝政,官至上卿,我蒙恬以武立功,驻守边陲抵制匈奴南进,我们蒙家这一代一文一武忠于大秦,到头来你们却要将我们蒙家赶尽杀绝,随便编了个理由杀了我弟现在又来杀我。如今我领兵三十万,我虽然身在这牢狱之中,但我的势力依然存在,只要我想反也能成功。但是我知道我自己哪怕死也不能反,因为我要奉守节义,因为我不敢遗忘祖先的教诲,更不敢忘先帝的大恩大德。先帝没有辜负我们蒙家,是胡亥赵高这等卑鄙小人害了我蒙家啊。”
这就叫舍生取义!
秦始皇末年,夏末。
大秦大皇子扶苏挂白绫而死,死于愚孝。
驻守边陲抵制匈奴的大将军蒙恬于狱中喝毒酒而死,死于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