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名字,朱元璋可以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这个名字,对于大明王朝来说,确实是承载了太多。
可以说如果没有刘基的话,大明王朝不会是这个样子,至少建立的没有这么迅速。
昔年自己初登大宝,扫荡群雄,就是因为刘基运筹帷幄,料敌于先。
让自己定鼎于金陵,一开始也是自己十分倚重的一个人。
“他现在都已经辞官避祸去了,既然他认为在我大明朝为官是祸,那便随他去吧。”
朱元璋冷哼一声,言语之间的不满十分明显。
朱元璋可以说在建国之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在封赏群臣的时候,却只给他一个诚意伯的爵位。
除此之外,当初朱元璋再说封赏藩王之时,他也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
认为封赏藩王积弊极深,几次三番的上书劝谏,这也让朱元璋对他逐渐冷淡了下来。
在他看来,这些身为臣子的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至于藩王则是他们他的家事。
对于废除藩王一事,李琪同样提过,但朱元璋对于他的警惕心则是要低上很多。
李琪现在尚且年幼,手中的权力完全就是自己赋予的。
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得罪了朝廷之中的一大票人,这也让他在朝廷之中成为了一位孤臣。
在朱元璋看来,这就是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
只要不给他太大的权利,就可以任凭自己驱使。
至于他的那些意见和建议,自己只要听听就可以了。
而且他看得出来,李琪在自己的面前十分谨小慎微。
虽然几次三番的提出了一些让自己恼怒的建议,但却不会一直固执上书。
李琪当然不知道朱元璋心里怎么想的,在说完之后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朱元璋的表情。
见到他没有动怒,李琪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李琪之所以举荐刘伯温有着几个原因的,一来他确实是想要找人代替汪广洋。
刘基平日里面行事谨小慎微,也不拉帮结派。
如果让他作为左相的话,会省去自己很多麻烦。
二来现在朝中的两位相国,全部都是淮西勋贵。
若是一直让他们掌权,难免不会对自己动手。
李琪心知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碍于现在圣眷正隆,再加上李善长的原因,他们才不敢明目张胆地对自己动手。
“陛下,有些话我便直说了,若是陛下感觉有所疏漏,错误,就当我年少无知吧。”
李琪见朱元璋还在犹豫,径直开口。
“是说吧。”
朱元璋颇有兴趣的点点头。
“当今左相不过仗着资历,实乃尸位素餐之官,只是个听话的泥塑木偶,现在我大明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上。”
“若是让此等人为下为臣所提出的那些建议,可能一个都实现不了,反而是会被他们拖后腿。”
李琪朗声道,这次直接以自己作为借口。
朱元璋眼神一凝,点了点头。
现在倭寇之患刚显,海禁将开,百废待兴,朝廷之中也需要一个统统筹大局之人。
若是让汪广洋去处理这些事情的话,按照他的能力守成都难,更别说开创了。
“陛下,刘基有着经天纬地之才,若是就此让他辞官归隐,确实是我大明的一大遗憾啊。”
李琪叹了一口气,说道。
“你父亲和刘基之间似乎有些矛盾,为何你还在此举荐刘基?”
朱元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李琪挺立起来身子,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正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父亲和诚意伯确实有点矛盾,但那也只是早年的事情了。”
“何况我们都是大明的臣子,自然是一心一意为了大明着想,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
朱元璋有些怀疑的看向李琪,他可不认为李琪是这么高尚之人。
思索一下,才缓缓开口:“诚意伯体弱多病,不良于行,若是强行征召的话,他也未必愿意来。”
“既然尚未问过,那犹未可知,如果陛下相信微臣的话,那微臣愿意去当这个中间人,好好和诚意伯攀谈一番。”
李琪拱手道。
既然朱元璋有这个心,那么就已经足够了。
“既然你愿意费这个心思,那便由你去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就像是赶苍蝇一样。
李琪之前想要私下去找刘伯温,是但仔细一想还是需要和朱元璋通报一声。
否则按照他那个多疑的性格,一旦知道此事的话,指不定还会怎么想自己呢。
李琪现在的所作所为,其实最终也就只有一个目的,让他的家族好好延续下去。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清除一切的不稳定因素。
防止自己这只小蝴蝶,引起太大的风暴。
虽然刘伯温已经辞官归隐,但是李琪相信他身怀经天纬地之能,绝对是不甘心就这么退出朝堂的。
他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契机而已,既然如此。那么这个契机自己给他就是了。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
李琪心中微动,没想到李琪竟然这么简单的便应允了下来。
与此同时,左相府中,汪广洋的日子却如坐针毡。
华丽的厅堂灯火通明,却驱不散满室的阴霾。
汪广洋靠坐在太师椅上,目光中满是冷意的看向汪子良。
“父亲!父亲救我啊!”
汪子良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瘫软在名贵的波斯地毯上,涕泪横流。
“那、那字据……确实是儿子糊涂签下的啊!儿子只是想要为家里做一些事情而已,根本没想到被他诓骗了。”
他语无伦次地辩白着,声音里全是绝望。
“闭嘴!你这个蠢货!孽障!”
汪广洋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左相息怒,既然陛下没有追究公子的责任,那便说明这件事情已经了去了,倒也不必如此迁怒于公子。”
胡惟庸喝了一口茶盏中的清茶,笑道。
“陛下的性格难道你不清楚吗?这件事情。那么容易过去吗?”
汪广洋一脸阴沉,是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