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画面推进。在持明族龙师涛然的叹息声中,罗浮龙尊饮月君身旁浮现一抹红色字符:因擅用化龙妙法,致【饮月之乱】,经十王司判罚,执褪鳞术,逐仙舟,永世不回。
持明秘法,蜕鳞化卵。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道家先哲老子看着持明族龙师涛然所讲的话语,脸上浮现笑意。
“与道玄同,和光同尘。唯有摒弃人欲,太上忘情,与宇宙万物及天道规律相融,才是真正的不朽。世界上称得上不朽的,唯有道。”
虽说老子在某些地方仍持有不同观点,但大体上,他认同持明族龙师涛然所讲。
“追求完美的不朽,终将导致精神衰败。而持明一族能万世不灭,全凭褪鳞化卵之法,实现轮回自足……此等玄妙法门,确实顺应大道,圆满无缺。”
老子好奇地看着画面中,年老的龙裔跃入大海,身形逐渐消散,化作珍珠般的卵。
这与他所推崇的理念极为契合。
然而,他仍对持明族的未来有所担忧。
视频光幕中,持明族龙师涛然提及,龙尊亦有凡人心窍,罗浮龙尊饮月君似乎因某种外力,引发饮月之乱,被强行褪化,逐出仙舟。
这表明,所谓的龙裔一族尚未达到消除人心固执、摒弃彼此分别的境界,终究受世俗观念束缚,称不上与道相合。
既然如此,又怎能称之为“不朽”呢?
“不知那游弋于太初混沌的万龙之主,究竟是何等风采。”
一旁的儒家先师孔子,对长生之法兴趣缺缺,他更关注五位龙尊身旁的人物介绍。
准确地说,他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充满好奇。
“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孔子眼神中透露出浓郁的求知欲。
“这位天风君,背生双翼,掌应龙之传。莫非记载中的南极,就是视频光幕中所显露的位置?炎庭君、虬龙,冱渊君、蛟龙,昆冈君、地龙……朝闻道,夕死可矣。若能探究视频光幕所讲的知识……”
在两位圣贤身旁,孔子的几位弟子已开始热烈讨论,尝试辩论视频光幕中所传达的“道”。
另一边,正在钓鱼的道家贤哲庄子,也发出与老子相似的评论。
“原来如此,倒是我小瞧了这不朽之龙。”
庄周坐起身,一把抓住被鱼儿拖拽得摇晃不止的鱼竿,顺着鱼游动的方向慢慢收杆。
“这龙师口中的不朽,与老子先贤的思想不谋而合。道应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每一次死亡,皆是新生的开端。只有完整经历诞生、成长、老去、死亡,才算得上接近道。”
只听“噗通”一声,一条大鱼跃出水面,在地上不停扑腾。
“不经历死亡,怎懂得生存的真谛。若无死亡的概念,又何来新生?若无消亡,谈何不朽?”
庄周摇晃着脑袋,提着大鱼朝家中走去,浑然不顾身上的泥泞。
“依我看,这所谓不朽的龙,或许有一天也会自我消亡,通过湮灭自身融入道。周而复始,轮回自足,一龙陨而万物生。不朽啊不朽……”
不得不说,老子与庄子,不愧为名传千古的道家哲学家。
两人虽相隔两百来年,却能通过对话,将不朽星神龙祖的种种行径推敲出来。
若是他们知晓后续剧情,得知身为不朽星神的龙竟离奇消失,恐怕会抚掌大笑,称赞不已。
说不定龙祖的消亡,正是因为领悟了不朽的真意,从而主动消逝,如同持明族裔般自我轮回。
只有顺应道,融入道,成为道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实现不朽。
毕竟,剧情多次暗示,不朽并非永恒存在,而是一种超脱生死的境界。
大明洪武年间。
宏伟的宫殿里,气势恢宏。
明太祖朱元璋,这位乞丐出身的皇帝,正与朝中几位大臣一同探究视频光幕中的画面。
“刘伯温,你见多识广,我问你,视频天幕上所讲的那五位龙尊,你可曾听闻过?”朱元璋侧着脸,坐在龙椅上,抬头看着大殿天花板。这视频光幕竟能穿透房屋建筑,直接映入众人眼帘。
“陛下,臣所读书籍有限,未曾记载这几位仙神名讳。”
谋士刘伯温赶忙弯腰行礼,快速答道。从他的神情能看出,他十分惧怕朱元璋。
“这‘持明’二字,臣倒是知晓。臣以前当和尚时,听寺庙师傅偶然提过。持明,是梵文中陀罗尼的意译,也是一种咒语、真言。经文中还有一位号称不死持明仙的菩萨。莫非这持明,来自佛家所讲的某个不同世界?”
朱元璋手持玉如意,一下一下敲着手掌心。
一开始,他看到视频光幕初现,提及不朽、长生,也曾渴望求得龙神赐福。
但随着画面的播放,他意识到光幕中的存在或许并非属于这个世界,便遗憾放弃。
说到底,他从和尚出身,历经多年拼杀,早已不信神鬼之说。在他看来,佛道两教不过是统治百姓的工具罢了。
秦朝。
咸阳宫内,金碧辉煌。
秦始皇嬴政结束祭祀,带领百官返回宫殿。
看到五位龙尊的名讳和介绍,他内心愈发笃定视频光幕所讲为真。这与他在皇家珍藏书籍中所读到的传说相符。
“应龙、虬龙……这些都是传说中记载的名讳。这昆冈君所镇压的,竟是大禹治水所用的息壤?难道在尧舜之时,龙尊便已行走于大地,与上古先贤有过接触?”
丞相李斯在一旁附和:“陛下所言极是,此等神异之事,或许真能揭开上古谜团。”
方士徐福也赶忙说道:“陛下,若能寻得龙尊庇佑,大秦必将千秋万代,昌盛不衰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