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青衿医女入唐来 > 第8章 奇特的病例
换源:


       初秋的晨雾还未散尽,药铺门板刚卸下两块,就听见巷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鬓发斑白的老妇半扶半拽着个年轻女子,踉跄着冲进药铺。那女子用灰扑扑的粗布巾蒙着脸,只露出一双惊惶的眼睛,裸露的手腕上爬着细密的银白色鳞片,在朦胧晨光里泛着诡异的冷光,看得人心里发怵。

“沈姑娘!求求您救救她吧!”老妇“扑通”一声跪在冰凉的青砖地上,浑浊的眼泪混着鼻涕淌下来,在地面洇出一小片湿痕。她死死攥着沈薇的裙角,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我家阿翠这病邪门得很,白天看着还好,一到夜里浑身就发光,跟个妖精似的!村里都传遍了,说她是被鬼怪附了身,没人敢靠近她啊!”

沈薇连忙俯身扶起老妇,目光落在那女子身上。她轻轻掀开女子脸上的粗布巾,一股淡淡的槐花香混着草药味扑面而来。阿翠的脸颊上布满了不规则的银白色斑块,像是撒了层碎银,斑块边缘微微泛红,细看还能发现细小的脱屑。她的指甲缝里嵌着些深绿色的草屑,指节处有几处新鲜的抓痕,显然是夜里忍不住挠破的。

“这种情况多久了?”沈薇伸出手,想触诊斑块的质地,却被阿翠猛地躲开。

“别碰我!”女子的声音发颤,像是受了极大的惊吓,脖颈处的斑块因情绪激动泛起明显的潮红,“会传染的!前几日村西头的王二就看了我一眼,回家就起了一身红疹子,现在还躺在床上哼哼呢!”

沈薇的手顿在半空,却没收回,反而注意到阿翠耳垂后方有几个针尖大小的水疱,水疱壁薄得像层蝉翼,里面裹着清澈的液体。她忽然想起昨日去城外采草药时,看到村后的槐树林里落满了黄绿色的虫粪。

“你是不是常去村后的槐树林?”沈薇的语气带着几分笃定。

阿翠愣了愣,眼神闪烁了一下,低声应道:“是……前些日子槐花正盛,我去那里采过几回槐花,想晒些槐花干做糕点。”

这时,李明月端着一盆清水进来,刚要往桌角放,目光无意间扫过阿翠的手臂,吓得“呀”地尖叫一声,水盆“哐当”掉在地上,清水溅了一地。原来阿翠的袖口不知何时滑落,小臂上的银鳞在晨光折射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竟映得地上的水渍都泛起了淡淡的青光。“这、这是怎么了?怎么会发光啊?”李明月捂着嘴,眼睛瞪得溜圆。

沈薇示意阿翠坐在背光的药柜角落,借着药柜投下的阴影仔细观察。她转身从抽屉里取出个奇特的物件——那是她用两片打磨光滑的琉璃片做的放大镜,边缘缠着细麻绳。她举起放大镜,对准阿翠脸颊上的斑块边缘,轻声道:“你们看这些细小的咬痕,呈针尖状,排列得很有规律,这是槐尺蠖的幼虫留下的。”

药铺里的几个学徒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伸长脖子看着放大镜下的景象,嘴里啧啧称奇。最年长的周小哥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地问:“沈先生,就算是虫咬的,可她为什么会发光啊?这也太邪门了。”

“这不是邪门,是虫咬引起的光敏反应。”沈薇放下放大镜,耐心解释道,“槐尺蠖的幼虫粪便里有种特殊的荧光素,阿翠采槐花时不小心沾到了身上。这种物质遇到日光就会激发,到了夜里就会发出荧光。再加上虫咬引发的过敏反应,就形成了这些银白色的斑块。”

她走到案前,提笔写下药方,一边写一边叮嘱:“用苦参、地肤子各三钱,加两升水煎煮,放温后外洗患处,每日两次。另外,我再给你开一副凉血解毒的汤药,早晚各服一次。记住,这三天千万要避开日光,别再去槐树林了。”

老妇接过药方,还是不放心,偷偷从怀里摸出个沉甸甸的银镯子,往沈薇手里塞:“姑娘,这是我们家仅有的值钱东西了,求您一定治好阿翠。她还年轻,要是被人当成妖精,这辈子就真的毁了啊!”

沈薇把银镯子推了回去,从针线篮里拿起一根红色的棉绳,在阿翠手腕上系了个简单的结:“这个你戴着,能安神。”其实她是怕阿翠夜里瘙痒难耐,又把伤口抓破,系根红绳能起到些提醒作用。

三日后,阿翠果然又来了。她脸上的银鳞已经褪去大半,只剩下几处淡淡的浅痕,像是落了层薄霜。她红着脸,从布包里掏出一双鞋垫递给沈薇,鞋垫上用嫩黄色的丝线绣着几只萤火虫,针脚虽然有些歪歪扭扭,却透着满满的心意。“沈姑娘,谢谢您。我夜里已经不发光了,村东头的张郎……他托媒人来说亲了。”

李明月拿着鞋垫跑到李景渊面前,献宝似的晃了晃:“父亲你看,沈姐姐可厉害了,不仅能治好怪病,还能撮合姻缘呢!”

李景渊正坐在窗边翻看沈薇新画的虫类图谱,闻言抬起头,嘴角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她呀,总能给人带来惊喜。”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图上标注的“槐尺蠖”三个字,忽然想起昨日太医院送来的卷宗——去年也有几个类似的病例,都被当成妖祟活活烧死了。他低头看着图谱上细致的虫体结构,心里暗暗叹服,沈薇带来的不仅是新奇的医术,更是给了这些“怪病”患者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