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炼银劫 > 第三十章 不花钱的快乐
换源: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泥泞的土路上。

因为沈寄风抠门爱钱而打消的怀疑,在这一刻如发芽的种子,破土而出,迅速长成了一株小苗。

卫骁想找的人在这条破旧小巷的最里侧,在沈寄风看来,这里根本称不上房子,四根木柱支撑的屋顶,只是一块补了又补的破毡布,几块大石头做四角,上面搭着一层木条,这就是床了。

汴京城冬日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是怎么熬下去的?

“马叔,我来看你了。”卫骁出声。

不多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个身量不高,头发花白的老人。

“马叔,我是马尧,还记得我不?”

马叔愣住片刻,在看到沈寄风后,心领神会,笑道:“记得,当然记得。”

沈寄风偷偷问,“你俩都姓马,是本家?”

“不是,纯属巧合。”

简单寒暄过后,沈寄风道明来意。

马叔面露难色,“前些年,马尧也劝我离开这里,可是我怕走了,我儿子就再也找不到家了,就算是埋骨他乡,成了孤魂野鬼,他们也要回家的。”

沈寄风随即明白,老人有个儿子死在了战场上,他日复一日地等在这里,就是希望给儿子点亮回家的路。

“老人家,我认识一个道士,能请来山神显灵,让他给你儿子超度,来世投个好人家好不好?”

马叔耳朵不大灵光,声音比旁人大,“还有这么厉害的道士?”

卫骁任由沈寄风把那个小道士吹得天花乱坠,此地潮湿阴冷,早不适合马叔这个年纪居住,若能凭借烧炭的机会带他离开,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很快,沈寄风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哄着马叔离开了坚守了十几年的家。

离开此地前,沈寄风再次回望这片低矮阴暗的贫民窟,牢牢记在心底。

“马叔,我请您帮忙烧炭,您开个价。”

马叔打量着沈寄风的马车,知道此人绝非等闲,“我不要钱,贵人能帮我请到道士,替我儿超度,我下半辈子都给贵人烧炭。”

沈寄风笑道:“马叔,你说这话我爱听,我就喜欢不花钱的。”

马叔连连点头,“好说好说。”

沈寄风又道:“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虽然抠门也不舍得花钱,但也不当无赖,正常汴京城的烧炭工一天是70文,我一个月付你2两银子,包吃包住,在不耽误我矿上用度的情况下,年底再给你10两银子,如何?”

马叔浑浊的两眼亮得惊人,年过半百,只遇到过两件好事,一个是几年前卫将军找上门,送银子送吃食,从此年年不落。再一件就是现在了,贵人上门,主动帮着找道士,还给他安身之所,所图不过是他烧炭的手艺,这手艺算个啥呀?长脑袋的人,只要在窑里摸索个几日,就能烧出来炭。

“马叔,我要的是能炼银的炭,烟少,火硬,灰分低,这样的炭好烧不?”

马叔平时木讷,说到烧炭,话不由得多起来,“炭好不好,主要看木材,硬木烧的炭火自然就硬。”

他随手指向路旁的垂杨柳,“柳木就不行,烧出的炭没过一会,就化成一股灰,曲柳,榆木,栎木,青冈都不错。要想得到灰分低的木炭,必须要控制窑温,而且要快速灭火。”

天蒙山上有什么树种,沈寄风不知道,她敲着马车门问驾车的卫骁,“你是天蒙山的猎户,山上什么树最多?可有马叔说的这些?”

“额。”卫骁支支吾吾,“大概都有吧,我没注意过。”

一个满山跑的猎户,不知道山上有什么树,这不符合常理。马叔见状,替卫骁遮掩,“这几样树长得差不多,普通人走过路过,很少能注意到差别。”

心中刚起的一丝怀疑,就被马叔轻飘飘地揭过。

“马叔,天蒙山里有的是木头,不怕没材料,通常多长时间能烧一窑炭,一窑炭大概有多少斤?”

“刚砍下的木头,可烧不了炭。”马叔纠正沈寄风,“最好是放置半年,至少也要放够三个月。”

又是三个月,沈寄风怀疑自己中了三个月的魔咒,做什么都逃不开。

“那时间岂不是又来不及?”

“不会,山里死掉的树木也有不少,派人进去捡就是了,偌大的天蒙山,烧几窑炭还不是难事。”卫骁给她吃下定心丸。

马叔察觉到沈寄风对时间的紧张,连忙道:“烧一天,闷几天,再等一天,这是我们土窑老匠人口口相传的口号,一般7天能烧一窑,我一般可以同时烧三窑,一窑200斤,合计有600斤。”

沈寄风对这个数字还比较满意,前期矿石出来的少,用不了多少炭,等后期量大的时候,积累的炭量也够了,倘若实在不够,在西京买一些贴补,或者让老头再收个徒弟,也是个办法。

回到府里的时候,管家来报,燕王派人把铅料送来了,并带给沈寄风一张纸条。

沈寄风迟疑着打开纸条,上面龙飞凤舞写着一行小字,隔着纸面都能感受到燕王的怒气:好侄女,区区几百两银子,三叔还不放在眼里,权当资助侄女的开矿大业!望侄女言而有信,早日完成任务,一展宏图大志!

嘿嘿嘿!沈寄风合上纸条,笑得牙不见眼,“又省了1000两,开心!开心!”

“什么事啊,让你这么高兴,捡到钱了?”韩王赵镇一手撩开马车帘子,冲着沈寄风笑道。

“四叔!”沈寄风像只找到老母亲的小燕子,飞奔过去。

“敲了三叔一笔竹杠,不多,几百两。”

赵镇跳下马车,“他比我有钱多了,还没媳妇,不用养家,敲他就对了,你应该多敲点。”

原先不知道原委,这话听过之后不会放在心上,现在沈寄风忍不住问道:“三叔也有三十岁了,皇爷爷不催他的婚事吗?”

“催了呀,怎么不催,那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他不愿意,谁也不能替他拜堂入洞房呀。”

赵镇话糙理不糙。

“皇爷爷就没想别的办法?”

赵镇背着双手,跨过齐王府大门,眼珠在卫骁身上来回打转。

“这位小兄弟从未见过,好生有眼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