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宦官抬着郭宁妃离开后,现场还弥漫着几分紧张。
众人都以为,出了这种事,朱元璋肯定没心思继续游园了。
谁料朱元璋沉默片刻,突然开口:“李瑾!”
站在朱元璋身后的贴身宦官李瑾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应道:“老奴在!”
“去通知尚食监,按原计划在观星亭准备用膳。”朱元璋语气平静,听不出情绪。
“是!老奴这就去!”李瑾不敢耽搁,转身快步离开。
朱植站在一旁,悄悄观察着周围。
他发现,朱元璋身边始终跟着几个穿着劲装的侍卫,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四周。
而且刚才郭宁妃出事时,外围隐约能看到锦衣卫的身影在警戒。
不用想也知道,这是皇帝的安保措施,贴身侍卫随侍,锦衣卫外围警戒,连待会儿的饭菜,肯定也得有试菜太监先验过毒才能上桌。
很快,李瑾就回来了,恭敬地禀报:“陛下,尚食监那边已安排妥当。”
朱元璋点点头:“走吧,去观星亭。”
众人跟在朱元璋身后,朝着观星亭的方向走去。
这观星亭造型特别,看着像一条长长的走廊,尽头是一座宽敞的大凉亭。
走到近前,朱植才发现,席位早就按品级排好了。
大凉亭里只有五个席位,朱元璋和马皇后坐在上首,太子朱标夫妇在左边,右边原本是给四妃留的,现在郭宁妃出事缺席,就只剩三个空位。
长廊里的席位也有讲究,靠前的是皇子公主席,靠后的是妃嫔席。
可朱植没去皇子席,反而走到长廊中间,挨着朱英娆坐了下来。
这一下,旁边几个公主都看呆了。
八姐朱玉华忍不住小声嘀咕:“十五弟怎么不去皇子那边坐?挨着英娆妹妹算怎么回事?”
九姐朱玉明也皱着眉,眼神里满是诧异。
朱英娆也有些意外,拉了拉朱植的袖子:“弟弟,你怎么坐这儿了?皇子席在前面呢。”
朱植笑了笑:“跟姐姐坐一起热闹,前面人多,我嫌吵。”
他才不想去皇子席跟朱桂那些人打交道,倒不如跟姐姐待在一起清净。
就在这时,宫女们端着食盒走了过来。
食盒都是双层的,外面裹着棉絮,显然是为了防止饭菜变凉。
太监们则捧着茶水和酒水,挨个给众人斟上。
朱植注意到,所有人都端坐着,没人动筷子。
直到朱元璋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其他人这才敢动手。
他看着桌上的菜,大多是蒸煮烤炸的做法,调料也只有盐、酱、醋几样,口味清淡得很。
旁边的太监给朱植斟上一杯茶,这茶不是后世的冲泡茶,而是要把茶叶碾成末,再注水用茶筅击拂的“点茶”。
朱植尝了一口,味道有些古怪。
不过他之前在凉亭吃了点心,现在也不饿,只是象征性地夹了两口菜。
吃到一半,朱元璋突然看向朱植,开口说道:“朱植,今日你救了郭宁妃,算立了一功。”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动作都顿住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朱植。
朱植赶紧放下筷子,躬身道:“父皇谬赞,儿臣不敢居功。”
朱元璋挑了挑眉:“哦?你倒说说,为何不敢居功?”
朱植早就想好了说辞,语气恭敬又带着几分“奉承”:“回父皇,郭宁妃能醒过来,全靠父皇的龙威震慑,还有大明列祖列宗在天庇佑。
儿臣只是侥幸记得古籍上的法子,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父皇您的福气,还有咱们大明的正统气运。”
这话正好说到了朱元璋心坎里。
他登基后,一直想消除元末乱世留下的争议,巩固自己的统治,最看重的就是大明的正统性和皇家威严。
朱植这番话,既没贪功,又捧了他,还强调了大明的正统,简直说到他心里去了。
朱元璋脸上瞬间露出笑容,龙颜大悦:“好!说得好!你这孩子,倒是比以前会说话了!”
以前他总觉得朱植怯懦寡言,现在看来,这孩子不仅心细,还很懂分寸。
朱元璋心情大好,指着旁边的太监:“来人!给十五殿下斟酒!朕要跟十五殿下单独共饮一杯!”
太监赶紧端着酒壶上前,给朱植斟了一杯酒。
朱植一看就知道,这是度数极低的米酒,可就算这样,能跟皇帝单独共饮,也是极高的殊荣。
他端起酒杯,对着朱元璋躬身:“谢父皇!儿臣敬父皇!”
朱元璋也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朱元璋看着朱植,朗声道:“今日救妃有功,朕赏你五百两白银,五匹云锦,三袭亲王服饰!
李瑾,晚些时候你亲自送到武英殿去!”
“是!老奴遵旨!”李瑾连忙应下。
李贤妃坐在不远处,听到赏赐,赶紧起身,拉着朱植一起跪下:“臣妾(儿臣)谢父皇(陛下)赏赐!”
周围的人看着朱植,眼神里满是羡慕。
五百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还有云锦和亲王服饰,这待遇,可不是一般皇子能有的。
妃嫔们交头接耳,皇子们也各有心思。
朱桂皱着眉,心里有些不服气,可也不敢说什么。
朱椿则点了点头,觉得朱植今日确实该赏。
所有人都明白,经此一事,朱植算是真正进入朱元璋的视线了,以后在宫里的地位,肯定不一样了。
朱植跪在地上,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第一步算是成功了,只要能让朱元璋记住自己,以后留在京城的希望,就又大了一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