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春耕不等人,错过一季,就得饿肚子。

任务要紧,容不得半点松懈。

关掉系统界面,她走向后院查看红薯苗的情况。

阳光洒在那几排整齐的苗床上,苗子整体看起来有点蔫。

但仔细一看,根部还算结实,颜色也透着点绿意。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弄了一下土壤,确认湿度尚可,心里也就踏实了。

只要根不死,总有希望。

见四下没人,院门紧闭,她赶紧从系统储物栏里悄悄取出几棵新苗。

趁着没人注意,把它们栽下。

然后拿起墙角的水瓢,舀了半瓢清水,小心翼翼地浇在新栽的苗根上。

“快长快长,争点气啊。可别辜负我这番辛苦。”

早饭过后,家里人更是都忙开了。

苏老太忙着晒豆角。

婶子在灶台边熬豆浆,连小娃儿都被支去捡柴火。

苏眠眠照常跟着苏雅雅姐妹俩上山。

这个季节正是野菜最旺盛的时候。

多采些,晒干了存着,冬天炖菜煮汤都香。

她一边低头摘野菜,一边借着挖菜坑的时机,悄悄从储物柜中取出红薯藤。

迅速埋进土里,再把周围的野草轻轻拨回去盖住痕迹。

这样一来,既不会引起怀疑,又能偷偷扩大种植面积。

忙活了大概半小时,总算把带来的红薯苗全种完了。

她悄悄舒了口气,直起身子,擦了擦额头沁出的汗珠。

苏眠眠提起装得满满的篮子,走到苏雅雅姐妹面前,笑嘻嘻的。

“雅雅姐,你看,我这筐都堆满啦!”

她眼神亮亮的,像个讨糖吃的小孩。

采野菜这活儿,她可真是一把好手。

苏雅雅摸了摸她的头,笑着夸:“嗯,我们兮儿和婷婷都厉害。篮子都装满了,那咱们就下山吧。”

说完,她便带头往山下走,步伐轻快,裙角在风中轻轻摆动。

……

“婶子,你家豆腐真香!昨天买了一块,炖了一锅汤,全家人抢着吃。今天忍不住又来啦。”

一位昨天来过的妇人笑着说道。

“爱吃就多拿点,今天刚做的,还热乎着呢。”

苏老太笑着应道,顺手掀开盖在豆腐上的湿布,露出白白嫩嫩的一块。

她目光一转,落在妇人身边的小男孩身上。

“这孩子是泽容吧?长得真快,去年还没灶台高,今年都快赶上你腰了,都九岁了吧?”

苏眠眠盯着那孩子,眼睛一眨不眨,心都快化了。

这也太俊了吧!

那孩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小脸晒得通红。

可那双眼睛,亮得像夏夜里的星星,清澈又灵动。

苏眠眠看得入了迷,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的柔软。

后来她才知道,这妇人叫林黄氏。

是和丈夫林大生后面搬来苏家村的,算是外乡人。

他们一家原本住在十里外的柳塘镇。

因林大生的祖屋被洪水冲垮,没了安身之所,才举家搬迁到苏家村。

林黄氏勤快能干,待人也和善。

所以村里人在最初有些防备过后,也渐渐接纳了这一家人。

男孩是她儿子林泽容,家里还有个大女儿叫林欣儿。

林泽容今年刚满十岁,生得眉清目秀,性格却格外沉稳。

他常帮着母亲干活,挑水、劈柴、下田都不含糊。

姐姐林欣儿比他大三岁,已到了说亲的年纪。

林欣儿模样周正,性子温婉,在村里风评极好。

苏家几个婶子提起这姐弟俩,常夸“这一家子教得好”。

苏眠眠看得心尖一颤,喉咙发干,手心竟悄悄出了汗。

旁边人看苏眠眠对林泽容的入迷样儿,都忍不住偷笑。

有个抱着孩子的婶子小声说:“哎哟,这不是咱们家小眠眠吗?平时野得跟猴子似的,今儿怎么跟被定住了一样?”

另一个附和道:“可不,眼睛都黏在人家小容身上了,这哪是看人,这是看魂儿呢!”

苏老太一把将她拉过来。

“小屁孩儿,瞧男人瞧得这么入神,以后还得了!”

她捏了捏苏眠眠的脸颊,语气带着几分嗔怪,眼里却全是慈爱。

周围的笑声更响了。

苏眠眠猛然回神,顿时不好意思地咳嗽两声,假装镇定。

“哪有啊,奶奶,你看我今天采了多少野菜!”

她急忙换话题,想掩饰脸上的羞意。

她手忙脚乱地从背后背的竹篓里翻出一把沾着露水的荠菜。

“瞧见没?这一大筐都是我一个上午挖的,比二婶家小凤挖的多多了!”

说完还故意把篓子往苏老太面前凑,生怕她看不清。

不一会儿,林黄氏就买完豆腐,带着林泽容回家了。

林泽容被母亲牵着,走得很慢。

苏眠眠则站在原地,视线紧紧锁在那小小的背影上。

突然,林泽容回头一看,她像被抓包似的,立刻扭头望向别处。

那一瞬间,她的呼吸几乎停滞。

她不敢再回头,可眼角的余光却不受控制地扫向那条渐行渐远的小路。

林泽容背对着苏眠眠,悄悄咧嘴一笑。

手指无意识地捻了捻衣角,脚步轻快了几分。

心里像揣了只小鸟,扑棱棱地飞着。

还没到中午,苏老太和苏老三推着一辆装得半满的小推车回来了。

大伙儿听见动静,纷纷从屋里跑出来迎人。

他们看见车上堆得满满当当,心里还犯嘀咕:是不是豆腐没卖出去多少?

有人低声说:“哟,这不是卖剩拉回来了?早说镇上不吃咱这口味。”

还有人摇头。

“老太这一趟白跑了。”

可一看苏老太,分明是开心模样。

“今儿可开了个好头!”

——原来里头都是买的粮食和布料!

“愣着干啥,赶紧搬进去啊!”

深老太用拐杖敲了敲车帮。

“太阳还高着呢,等啥?莫非等着蚂蚁来帮忙?”

大家七手八脚把东西搬下车,里面有二十斤黄豆,还有几块布料。

黄豆颗粒饱满,金灿灿的,在阳光下闪着油光。

布料是粗棉的,颜色素净,一匹靛青,一匹米白,还有一匹浅蓝。

苏三媳妇伸手摸了摸。

“这料子结实,做里衣正合适。”

看到布的时候,苏家几个儿媳妇眼神都不太一样,心里各有盘算。

苏老太也不多解释,直接冲老三媳妇说:“这块布,给你男人做身新衣。”

老三媳妇一愣,随即脸上泛起红晕,低下头,轻声说了句“谢谢娘”。

苏老太说完又转头看向另外两个儿媳。

“你们也别多心,往后都有份。可老三要去镇上做生意,总不能穿个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出门吧。”

“人靠衣装,马靠鞍。咱苏家要翻身,不能让人家笑话咱穷得穿不起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