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髻杀 > 第32章 暮色看不清
换源:


       暮色渐起,军营里的喧嚣稍稍沉淀,却依旧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燥热与压抑。

验尸帐棚里的那股子混合着腐败与石灰的恶臭,仿佛黏在了鼻腔深处,无论如何也驱不散。

阿绾拎着空木桶,低着头,刻意避开了主道,沿着营帐边缘的僻静小路慢慢走着。

她原本该径直回尚发司的,脚步却不由自主地一拐,绕向了营垒后方炊烟升起的地方——那儿有口公用的水井,旁边挨着军营里最大的庖厨。

她心里惦记着件事:仵作樊云给她的那条粗布帕子,沾了尸帐里的晦气,得赶紧洗净晾干,才好还回去。樊云其人虽整日与死尸打交道,面色黝黑,言语木讷,心肠倒是软的。

庖厨区域远比尚发司喧闹,十几口大陶瓮架在土灶上,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蒸腾出粟米寡淡的香气。劈好的木柴垛得整整齐齐,几个火头军正忙着照看炉火,脸上都被熏得黑红。

角落里,专管烧火的苍头役夫楚阿爷正佝偻着腰,往灶膛里添着最后几根柴火。

他年纪很大了,头发灰白,脸上沟壑纵横,写满了岁月的风霜与军营的烟火气。曾经,荆元岑和楚阿爷一起喝酒的时候还问过他:“这么大年纪了,咋不回家享清福呢?”

楚阿爷却说,家里早已经没有人了。不如在这里烧火,一日两餐食总不会少的。偶尔,还能够悄悄多吃一口。

荆元岑死后,楚阿爷不放心小阿绾,还悄悄去看过她。如今,他瞧见阿绾瘦小的身影挪过来,脸上立刻绽开慈和的笑容,露出零星几颗发黄的牙:“哎哟,是阿绾丫头啊?咋个跑到这烟熏火燎的地方来了?”

“阿爷,”阿绾唤了一声,声音有些哑,将木桶放下,“我来打点水,洗洗东西。”

“嗨,这点小事,放着我来。”阿爷说着,顺手就从旁边温着的大瓮里,舀了一大瓢微烫的热水倒进阿绾的桶里,又兑了些凉井水,“用温水,去污快,也不伤手。你们那编发的活儿,全指望一双手吃饭哩。”

阿绾感激地笑了笑,蹲下身,从怀里掏出那条皱巴巴的帕子,浸入水中,仔细搓揉起来。清水很快变得浑浊。

阿爷在一旁看着,浑浊的目光在她略显苍白的小脸上转了转,压低了声音:“听说……那边的事了了?月娘,没事了吧?”

“嗯,”阿绾点点头,手下没停,“将军让阿姐回来了,她是清白的。”

“唉,清白的就好,清白的就好啊。”阿爷连连叹息,皱纹都挤在了一处,“这军营里头啊,看着规矩大过天,铁板一块,其实底下……哼,腌臜事也不少。也就是你们尚发司的人,老实巴交,日日窝在那帐子里跟头发丝儿较劲,才显得格外规矩些。那些个军爷们,哼,尤其是近些年塞进来的那些世家子,哪个背地里不偷偷溜出去找快活?如今陛下圣驾东巡,不在咸阳城里镇着,上头管得松了些,底下这帮猢狲,可不就更野了心?”

阿绾拧干帕子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眼中带着真切的好奇:“阿爷,他们……在咸阳城里都有家业么?”

“大部分有个屁的家业!”阿爷嗤笑一声,声音压得更低,“不过是一群仰仗祖荫、跑来混资历的绣花枕头!你细想想,近几年,是不是多了许多面皮白净、说话拿腔拿调、却连弓都拉不满的‘少爷兵’?”

他凑近些,灶火的暖光映着他半明半暗的脸:“咱们这是守城的禁军,安逸!不用跟着陛下车驾颠簸受苦,眼下又无战事,不必去边关拼命。那些世族豪门、将军武将们,把家里不成器、或是不受宠的子弟往这儿一塞,聪明的呢,熬个资历,日后或许能攀着家族门路升迁一二;资质平庸的,就在这儿混着,每月领些银钱粟米,说出去名头好听——‘咱可是咸阳禁军!’——将来回乡娶亲,也能唬唬人不是?”

阿绾听得怔忡,想起李湛的傲慢,李烽的虚张声势,以及营中似乎确实多了一些与周遭格格不入的、细皮嫩肉的年轻面孔。

“可是……”她下意识地反驳,像是要维护什么,“小蒙将军就很厉害呀!他可不是那样的纨绔公子。”她想起蒙挚挺拔如松的身姿、冷冽如刀的眼神,那是在沙场真刀真枪淬炼出的气势,做不得假。

“嘿嘿,”阿爷笑了起来,带着几分长辈看天真小儿的宽容,“我的傻丫头哟!小蒙将军自然是顶好的英雄人物,年纪轻轻便军功赫赫。可你细想想,他若不是蒙大将军的亲孙,蒙家那般显赫的门第,他便是再有本事,能在这个年纪就坐到这个位置,统领这咸阳禁军大营么?”

阿绾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阿爷的话又很有道理,让她无从反驳。世道如此,门第之见,宛若天堑,是她这等微末之人难以想象的。她默默地又将帕子过了一遍清水,水质清亮了许多。

“来,丫头,把这个喝了。”阿爷转身,从灶台边一个温着的小陶罐里,小心翼翼地倒出小半碗稀薄的粟米粥,递到阿绾面前。那粥几乎清澈见底,只有零星几点粟米沉在碗底,“瞧你脸色白的,定是没吃好吧?垫垫肚子,总比喝凉水强。”

一股暖意顺着碗壁传入阿绾冰凉的指尖,也流入她心间。她在这营中,除了尚发司的叔伯姐姐,也就这位慈祥的楚阿爷时常关照她。她嘴甜勤快,平日得了空,常跑来帮庖厨摘菜、洗涮、剥蒜,阿爷总是笑呵呵的。

“谢谢阿爷。”阿绾小口小口地喝着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粥,一股温热的暖流滑入胃中,驱散了些许疲惫。

喝完了粥,她正想告辞,阿爷却又叫住她,转身用一片干净的大叶子,包了半个黑黄粗糙的黍米饼子塞给她。

“喏,这个带着,晚上要是饿了悄悄啃一口。”阿爷说着,犹豫了一下,又包了另外半个,“这个……顺手带给南河吧。唉,他妹子前几日没了,他心里憋闷苦痛,这几日都没怎么见着他来吃饭,人都瘦脱相了。同在一个营里搭伙做事,能帮衬一点是一点吧。”

“南河阿叔的妹妹……没了?”阿绾接饼子的手猛地一僵,愕然抬头,“什么时候的事?”这几日,义父惨死、月娘蒙冤、验尸查案……一连串的变故砸得她晕头转向,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人和事。

“得有七八日了吧。”阿爷重重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不忍的神色,“听说是自个儿想不开,投了河……尸身捞上来时,都给泡得没了形,惨呐……好好一个女娃,年前她男人得了急症撒手去了,她年纪轻轻守了寡,本想着日子虽难,总还能熬下去……模样也生得清秀周正……唉!”

阿爷摇了摇头,继续道:“南河之前心疼妹子,怕她一个人在外头难活,还求了人,让她来咱们军营浆洗营帐衣物,挣点辛苦钱。这差事,好像当初还是月娘心善,帮忙张罗说合的呢……”

阿绾握着那半个冰冷的饼子,怔在原地。关于南河的妹妹,她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似乎是个沉默寡言、眉眼温顺的妇人。从前义父荆元岑在时,她像只被护佑的雏鸟,眼中只有义父和那一方梳发的天地,营外他人的悲欢生死,如同远处模糊的风声,听过便算了,从不会真正放在心上。

而如今……她低头看着水中微微晃动的倒影,那条洗净的帕子沉在桶底,竟然有些看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