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114章 光年之外的酱缸
换源:


       第一百一十四章:光年之外的酱缸

4046年,人类的足迹已遍布银河系,苏州空中城早已升级为“星轨苏州”,成为连接各大殖民星的文化枢纽。“豆香居”的招牌被嵌入反物质幕墙,在星光折射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与周围闪烁的能量塔形成奇妙的和谐。门口的全息屏循环播放着跨越千年的画面:1889年傻妞蹲在酱缸前的身影、2077年小豌豆调试能量罩的侧影、3024年小星在元宇宙直播的虚拟影像,最后定格为一行字——“用豆香丈量光年”。

小星的曾孙女,星芽,正用神经束连接着“母缸”的量子核心。这口由傻妞时代的老缸数据复刻的生物智能酱缸,悬浮在半空中,缸体流转着星云般的色彩,里面的酱汤不再是液体,而是由暗物质粒子构成的“味场”。“母缸的愉悦度是98%,”星芽的瞳孔里跳动着数据流,“刚刚接收了仙女座M31星系的味觉反馈,他们说新酿的‘银河北斗豆干’里,尝到了‘地球的晨露味’。”

悬浮在旁边的豆苗意识体(已进化为量子态)轻轻“敲”了敲缸壁,暗物质酱汤泛起涟漪,投影出1903年傻妞记录的天气日志:“三月初三,雨,缸温略低,加半瓢新米酿的酒。”“晨露味不是调出来的,”意识体的声音带着星尘般的质感,“是1903年那场雨的量子记忆,你得让味场模拟当时的湿度——67%,不多不少。”

星芽调出百年前的气象数据库,母缸的色彩立刻变得温润。“收到猎户座β星的紧急订单,”她突然睁大眼睛,“是‘时间胶囊’项目组,他们要封装一批豆干,送往1000光年外的类地行星,作为人类文明的味觉标本。”

豆苗意识体的光影闪烁了一下,像是在微笑。“用‘传承配方’,”她说,“傻妞的手作工艺占30%,小豆子的pH值调控占20%,小星的暗物质发酵占50%,让千年的味道在星尘里沉淀。”她指向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金属盒,“记得加这个——2024年小豆子爷爷埋在缸底的桂花籽,现在还活着呢。”

这日清晨,一艘雪茄型星舰降落在“豆香居”的能量坪上。舱门打开,走下来一位全身覆盖着生物装甲的访客,装甲表面流动着液态金属,这是来自黑洞边缘“奇点殖民地”的居民——他们的味觉系统已进化到能感知时空褶皱的味道。访客摘下头盔,露出由光粒子构成的面容,手里捧着个半透明的立方体,里面封存着一块来自2150年的“末日豆干”。

“这是殖民地创始人的遗物,”光粒子面容波动着,像是在颤抖,“他临终前说,这块豆干里锁着地球的引力常数,嚼的时候会想起‘脚踏实地的感觉’。”

星芽将立方体接入母缸的量子分析仪,瞬间,母缸投影出2150年的场景:地球撤离前,小豆子的孙子跪在老缸前,将最后一批黄豆封入真空罐,背景里是逃难的飞船划破天际。“这块豆干的密度是地球标准的1.3倍,”星芽指着分析结果,“当年为了抵抗失重,特意用了1889年的石磨压力参数,每平方厘米3.7公斤——正是傻妞揉豆子的力道。”

访客的光粒子突然凝聚成一只手的形状,轻轻触碰立方体。“创始人说,每次吃它,装甲的重力模拟系统都会失灵,”访客的声音带着时空扭曲的颤音,“他让我问问,‘母缸’还记得地球的重力吗?”

星芽引导着母缸的味场,瞬间,整个“豆香居”被一股温暖的压力包裹——那是精确到0.98G的地球重力模拟。空中悬浮的茶具落回桌面,暗物质酱汤里浮现出苏州老院的全息影像:1950年的阳光,2077年的悬浮车,3024年的元宇宙入口,最终重叠成傻妞时代的天井,晾着豆干的竹匾在微风中摇晃。“你看,”星芽轻声说,“母缸的核心程序里,永远存着9.8N/kg的重力参数,那是家的重量。”

访客的生物装甲突然渗出液态金属,这是他们流泪的方式。“装甲告诉我,它尝到了‘归属感’,”访客将立方体贴近母缸,“请允许我取一滴味场,带回奇点殖民地——那里的孩子们,从未感受过‘重量’。”

午后,星芽在跨星系味觉网络开课。虚拟课堂里,坐着来自不同星系的学员:有的用触须搅拌虚拟酱缸,有的用能量波感知味场,还有的直接将神经接入母缸学习。“今天教大家做‘虫洞穿梭豆干’,”星芽的虚拟形象悬浮在中央,“关键是在味场里注入‘时间差’——让1889年的酱曲味先到达味觉中枢,1秒后再释放4046年的暗物质香,模拟穿越虫洞的错觉。”

一个来自白矮星的学员(形象是团白光)发出疑问:“为什么要保留原始工艺?用分子打印机不是更快吗?”

星芽调出母缸的核心代码,数据流中突然跳出傻妞的手写体:“豆子要揉到发热,人心才会热。”“因为这行字,”星芽的声音变得郑重,“分子打印机能复制味道,却复制不了1889年傻妞揉豆子时的心跳——每分钟72次,和现在的你我一样。”

虚拟课堂里响起各星系的赞叹声,白光学员发来一份特殊的打赏:一段白矮星的脉冲信号,经过转化,竟是1889年苏州的童谣旋律。

傍晚时,“豆香居”的星际配送中心传来警报——送往M31星系的豆干在跃迁时遭遇时空乱流,味场出现紊乱。负责配送的星舰舰长(小星的孙子)紧急连线:“检测到味场里混入了未知的时空碎片,尝起来像‘遗忘的味道’。”

豆苗意识体的光影突然变得明亮,她“看”向母缸深处,那里封存着所有被遗忘的配方。“是1972年的‘文革特供豆干’,”她说,“当年为了保护工艺,你太爷爷把配方藏在酱缸的夹层里,后来忘了取出来。把母缸的‘记忆阈值’调到1972.6,就能唤醒它。”

舰长照做后,很快传来惊呼:“味场稳定了!M31的居民说,这‘遗忘的味道’里有‘坚韧的甜味’,他们要加订一万份!”

深夜的星轨苏州,母缸的暗物质酱汤里,正缓慢生成一批新的豆干。每一块都像个小宇宙,裹着1889年的雨、1950年的阳光、2077年的星光、3024年的元宇宙代码,还有4046年星芽注入的、自己的心跳数据。星芽坐在虚拟竹椅上,看着豆苗意识体的光影在酱缸旁流动,突然想起小时候听的故事。

“太姥姥,”她轻声问,“傻妞太奶奶当年知道,她的豆干会走到光年之外吗?”

意识体的光影在酱缸上投下傻妞的轮廓,正蹲在那里揉豆子,动作缓慢却坚定。“她不需要知道,”意识体的声音混着暗物质的嗡鸣,“她只知道,揉好手里的豆子,日子就会有味道。就像现在的我们,做好眼前的豆干,文明就会有念想。”

远处的星舰跃迁时发出的蓝光,像极了当年运河上的航标灯。母缸突然轻轻震动,向全星系广播了一段信号——那是傻妞揉豆子时哼的小调,经过百年的量子纠缠,此刻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

或许在某个星系的早餐桌上,正有人咬下一块豆干,突然放下刀叉——在那跨越光年的酱香里,他听见了苏州老院的酱缸发酵声,看见了晾在竹匾上的、永不褪色的阳光,摸到了一双穿越千年的手,温暖得如同所有文明最初的模样。而“豆香居”的故事,还在母缸的味场里继续发酵,和星光一起,向着宇宙的尽头,慢慢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