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六旬“追求者“与直播间的“修罗场“
李淑琴把手机支架往广场舞池的老槐树下一扎时,晨露刚被太阳晒成水汽。七点整,她穿着粉丝新寄的湖蓝色运动服,一米七八的个子往队伍前一站,像株挺拔的芦苇。“家人们早!“她对着镜头挥挥手,眼角的笑纹里还沾着点阳光,“今天学新动作'蝴蝶飞',看谁学得最快!“
音乐刚起,人群外突然传来阵自行车铃铛响,“叮铃叮铃“穿透了《最炫民族风》的旋律。众人回头一看,杨永革骑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车把上绑着束塑料玫瑰花,红得发亮,车后座还架着个保温桶,晃晃悠悠地停在舞池边。
“淑琴!“他捏着车闸喊,声音比喇叭还响,“给你带了豆浆油条!“
李淑琴的舞步顿了半拍,湖蓝色运动服的领口微微发潮。这杨永革是社区活动中心的象棋队队长,六十四岁,比她小六岁,上个月在老年大学听了她的直播课,回去就开始天天往公园跑,今天送茶叶蛋,明天递酸梅汤,比直播间的火箭刷得还勤快。
“杨师傅,我们在排练呢。“她往旁边挪了挪,尽量让镜头避开那束塑料玫瑰,“豆浆你自己留着吃吧。“
“专门给你买的,甜口的,知道你不爱喝咸的。“杨永革把自行车往树上一锁,拎着保温桶就往她跟前凑,差点被张大妈的红绸扇绊倒,“淑琴,我看了你的直播,那'扭胯杀'跳得真好,比年轻时的邓丽君还带劲。“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了:
“这老头谁啊?“
“塑料玫瑰?太土了吧!“
“琴姐快怼他!“
“我赌五毛,李奶奶快来了!“
李淑琴的脸有点发烫,正想找话岔开,就见李奶奶拎着布包从公园东门跑进来,蓝布衫被风吹得像面小旗子。“琴姐,我来......“她的话卡在喉咙里,眼睛直勾勾盯着杨永革手里的保温桶,布包里的萝卜糕盒子“咚“地撞在腿上。
“李奶奶来啦!“张大妈眼尖,赶紧打圆场,“快来快来,刚教到'蝴蝶飞',就等你了。“
李奶奶没动,只是盯着杨永革:“你谁啊?在这瞎凑啥热闹?“
杨永革把保温桶往石桌上一放,挺了挺胸脯——他年轻时当过兵,站姿还带着股子军人的硬朗,就是头发稀了点,露出光溜溜的头顶:“我是杨永革,象棋队的,来找淑琴......请教广场舞。“
“请教广场舞带豆浆?“李奶奶挑眉,布包往石桌上一摔,露出里面的铝制饭盒,“琴姐,我给你带了刚蒸的南瓜糕,比外面买的干净。“
两个饭盒在石桌上并排放着,一个印着“老干部活动中心“,一个缠着蓝布条,像两只对峙的小兽。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噌“地涨到五万,弹幕刷得比音乐还热闹:
“'修罗场'来了!“
“南瓜糕VS豆浆油条,我站南瓜糕!“
“李奶奶气场两米八!“
李淑琴头疼得厉害,一边是跳着“蝴蝶飞“还不忘偷看的老太太们,一边是镜头里滚动的起哄弹幕,她清了清嗓子:“杨师傅,想学广场舞就站后排,李奶奶,你赶紧站好,我们要开始了。“
音乐重新响起,她强装镇定地领舞,眼角的余光却总瞟向石桌。杨永革果然站到了后排,跟着比划,胳膊甩得像打太极,逗得前排的老太太们直笑;李奶奶站在第二排,腰挺得笔直,胯扭得比平时更用力,湖蓝色的身影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一支舞跳完,杨永革第一个冲上来,递过瓶矿泉水:“淑琴,擦擦汗。“
李奶奶紧随其后,掏出块绣花手帕:“琴姐,用这个,吸水。“
两人的手在半空差点撞上,杨永革“哼“了一声,把手帕往兜里塞;李奶奶也不甘示弱,矿泉水瓶往石桌上一放,发出“咚“的闷响。
“谢谢你们,我自己带了。“李淑琴从包里摸出自己的水杯,拧开盖子喝了口,“杨师傅,你要是真心想学,就让张大妈带带你,她教得好。“
“我就想让你教。“杨永革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淑琴,我知道你一个人过,我也是单身,儿女都在外地,咱俩搭个伙呗?我会修水管,会换灯泡,还会......“
“会下象棋是吧?“李奶奶打断他,“琴姐不爱下象棋,她爱听粤剧,你会唱吗?“
“我......“杨永革卡壳了,他这辈子就会唱《打靶归来》。
“我会!“李奶奶立刻接话,捏着嗓子就唱,“落花满天蔽月光......“虽然跑调跑到姥姥家,气势却足得很。
直播间的粉丝笑疯了,礼物特效“火箭““飞机“刷个不停,有人还刷了个“保时捷“,弹幕说:“给李奶奶加鸡腿!“
李淑琴笑得直不起腰,腰上的赘肉颤悠悠的:“行了行了,别唱了,杨师傅,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现在不想找伴,谢谢。“
杨永革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拎起保温桶就往自行车那走,走到半路又回头:“淑琴,我不会放弃的!“说完“叮铃铃“骑着车走了,塑料玫瑰花在车把上晃得像团火苗。
“德行。“李奶奶对着他的背影啐了一口,转头给李淑琴递南瓜糕,“快尝尝,放了红枣,甜津津的。“
“你啊。“李淑琴接过南瓜糕,咬了一口,甜丝丝的面混着枣香,比昨天的萝卜糕还好吃,“跟他较什么劲。“
“我看不惯他那嚣张样!“李奶奶坐在石凳上,胸口还在起伏,“琴姐,你可别被他骗了,男人没一个好东西......除了我家那个。“说到最后半句,声音低了下去。
李淑琴心里一动,李奶奶很少提她老伴,只知道走了二十年,听说是个中学老师,脾气好得很。她拍了拍李奶奶的手背:“我知道,我心里有数。“
直播间的粉丝还在刷“李奶奶威武“,她对着镜头笑:“家人们别瞎猜,都是朋友。今天上午就到这,下午教大家做南瓜糕,李奶奶当助教,不见不散。“
关了直播,老太太们围上来七嘴八舌:
“琴姐,那杨老头一看就不实诚。“
“还是李奶奶对你好,天天给你带吃的。“
“下周才艺展,可得让杨老头看看你的厉害!“
李淑琴笑着应付过去,心里却有点乱。杨永革的追求像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让她措手不及;而李奶奶的维护,又像阵暖烘烘的春风,吹得她心里软软的。她活了七十年,还是头一次被两个“老头老太太“围着转,说不出是啥滋味。
中午回家,她刚把南瓜糕放进冰箱,手机就响了,是社区医院的王医生:“琴姐,你上午是不是跟杨师傅吵架了?他刚才来医院量血压,说头晕,血压飙到160了。“
“啊?“她吓了一跳,“我们没吵架啊,就说了几句话。“
“他说被你拒绝了,心里不舒服。“王医生在那头笑,“你有空过来劝劝他呗?这老头脾气倔,说不定听你的。“
“我......“她有点犹豫,去劝他?不等于给他希望吗?
“就当帮我个忙,他要是血压总高,容易出事。“王医生的语气软了下来,“他儿女都不在身边,怪可怜的。“
“行吧,我下午过去看看。“她叹了口气,挂了电话。
下午去医院前,她先回了趟家,从冰箱里拿了块李奶奶做的南瓜糕——总不能空着手去。社区医院离小区不远,走路十分钟,她刚走到住院部楼下,就看见杨永革坐在花坛边抽烟,背有点驼,不像上午那么精神了。
“杨师傅。“她走过去,把南瓜糕递给他,“王医生说你血压高了。“
杨永革掐了烟,接过南瓜糕,手有点抖:“淑琴,我上午......对不起,太冲动了。“
“没事。“她在他旁边坐下,“我知道你是好意,但我真的没想找伴,一个人过惯了,自在。“
“我明白。“杨永革剥开保鲜膜,咬了口南瓜糕,“这糕真好吃,是你做的?“
“李奶奶做的,她手可巧了。“
“哦......“杨永革的声音低了点,“我就是觉得,你一个人太辛苦了,直播、跳舞、买菜,身边连个搭把手的都没有。“
“不辛苦,挺开心的。“她看着花坛里的月季,粉的、红的,开得热热闹闹的,“你看这些花,没人管也开得挺好,人也一样。“
杨永革没说话,默默吃着南瓜糕,吃完把保鲜膜叠得整整齐齐:“淑琴,我不逼你,就做个朋友行吗?没事一起下下棋,聊聊天。“
“行啊,朋友可以。“她笑了,“你象棋下得好,有空教教我。“
“真的?“杨永革眼睛亮了,“那我明天就去公园等你!“
“别别,我明天下午直播,后天吧。“她赶紧摆手,生怕他又搞出什么“惊喜“。
从医院出来,她去了趟老年大学,张老师正带着学员们练合唱,唱的是《夕阳红》。她站在门口听了会儿,突然觉得杨永革也挺可怜的,儿女不在身边,想找个伴说说话也正常,就是方法笨了点。
“琴姐来了!“张老师看见她,招招手,“快来,我们正缺个领唱的,你嗓门亮。“
“我可不会唱。“她笑着摆手,“我来是想问问,下周才艺展的舞台布置好了吗?“
“差不多了,就差背景板了,想写几个字,你觉得写啥好?“
“就写'老有所乐'吧。“她想了想,“简单,实在。“
“好!就听你的!“
回到家,她开始准备下午的直播。把南瓜、糯米粉、红枣拿出来,刚摆好,李奶奶就敲门了,手里拎着个新布包:“琴姐,我给你带了新磨的糯米粉,比外面买的细。“
“你咋知道我要做南瓜糕?“她有点惊讶。
“我猜的。“李奶奶笑得像只偷腥的猫,“上午看你爱吃,就知道你要教大家做。“
直播间的粉丝见李奶奶来了,立刻刷起“cp锁死“,李淑琴假装没看见,开始教大家做南瓜糕。李奶奶在旁边打下手,递粉、递糖,配合得默契极了,有人在弹幕里说:“这哪是助教,分明是老板娘。“
做着做着,李奶奶突然问:“琴姐,你下午去哪了?我去你家敲门没人。“
“去医院看杨师傅了,他血压高了。“她随口说。
“看他干啥!“李奶奶的声音陡然拔高,手里的糖罐差点掉地上,“那种人,就该让他自生自灭!“
“李奶奶你咋了?“她有点纳闷,“他就是个老头,怪可怜的。“
“可怜?我看他是活该!“李奶奶的眼圈有点红,“当年......当年我家那个住院,就是被这种人气的!“
直播间的粉丝都愣住了,弹幕瞬间少了很多。李淑琴也愣住了,她从没见过李奶奶发这么大脾气。
“李奶奶,你坐下说。“她赶紧拉着李奶奶坐下,给她倒了杯水,“慢慢说,咋回事?“
李奶奶喝了口水,眼泪还是掉了下来:“二十年前,我家老头住院,隔壁床有个老头,天天跟他吵架,说他教的学生笨,说他写的字丑,我家老头本来就有心脏病,被他气的......当天晚上就没了。“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蒸锅“咕嘟咕嘟“的声音。李淑琴这才明白,李奶奶不是讨厌杨永革,是怕了,怕那种“争执“会带来不好的回忆。
“对不起啊李奶奶,我不知道。“她拍着李奶奶的背,心里酸酸的。
“不怪你。“李奶奶抹了把眼泪,“是我自己小心眼了。“
“没事,以后咱不理他就是了。“她拿起块刚蒸好的南瓜糕,递到李奶奶嘴边,“尝尝,甜不甜?“
李奶奶咬了一口,点了点头,眼泪却掉得更凶了,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直播间的粉丝刷起“心疼李奶奶“,礼物特效像星星一样闪。
那天的直播超时了一个小时,李淑琴没教完“蝴蝶飞“,却跟大家说了很多关于“孤单“和“陪伴“的话。她说:“人老了,就像孩子,需要人哄,需要人陪,但更需要的是尊重,是理解。“
关播的时候,李奶奶已经平静下来,帮她收拾厨房:“琴姐,下周才艺展,我给你做套新衣服吧,就用我那块蓝花布。“
“不用不用,我有衣服穿。“她笑着说。
“要的要的,上台得穿新衣服。“李奶奶坚持,“我年轻时学过裁缝,保证好看。“
送走李奶奶,她坐在沙发上发呆,墙上的婚纱照在月光下泛着白。她想起老伴走的那天,她也是这样坐着,觉得天塌了,是社区的老太太们天天来陪她说话,拉她去跳广场舞,才慢慢走出来。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道疤,平时看不出来,一碰就疼。
第二天一早,她去公园跳舞,杨永革果然没来,张大妈说他去象棋队了,还跟人说“淑琴答应跟我学下棋了“。李淑琴听了没说话,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
跳完舞,她去菜市场买布料,想给李奶奶做件新衬衫,老板说最近流行碎花布,她挑了块蓝底小碎花的,觉得挺适合李奶奶。
回到家,她刚把布料放进衣柜,手机就响了,是杨永革:“淑琴,下午有空吗?我买了新茶叶,想请你尝尝。“
“下午我要去李奶奶家,她给我做新衣服。“她想都没想就说。
“哦......那明天呢?“
“明天我要去社区排练才艺展的节目。“
“那......后天?“
“后天直播教大家做包子。“
杨永革沉默了会儿,挂了电话。李淑琴看着手机,突然觉得有点对不起他,但更多的是轻松——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不是轰轰烈烈的追求,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像李奶奶的南瓜糕,温温的,甜甜的,熨帖人心。
下午去李奶奶家,李奶奶正在裁布,蓝花布摊在缝纫机上,像片小小的蓝天。“琴姐来了,快坐。“李奶奶放下剪刀,给她端来杯菊花茶,“我给你做件旗袍,改良版的,方便跳舞。“
“旗袍?我能穿吗?“她有点惊讶,自己这身材,穿旗袍怕是像个冬瓜。
“咋不能穿?“李奶奶拍着胸脯,“我保证给你改得合身,让那些老头老太太都惊艳!“
两人坐在缝纫机旁,一边裁布一边聊天,李奶奶说她年轻时在服装厂当裁缝,最会做旗袍;李淑琴说她年轻时在百货公司卖布料,见过最时髦的样子。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她们的白发上,像撒了把碎金。
李淑琴突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日子了——有喜欢的事做,有懂你的人陪,管他什么追求者,什么直播间,开心就好。
至于杨永革?或许等他想明白,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她拿起剪刀,帮李奶奶剪断线头,嘴角的笑纹里,盛着满满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