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的午后,阳光透过市立一中教学楼的玻璃窗,在泛黄的梧桐叶影中筛下斑驳的光点。高三(7)班的数学课代表林峰坐在期中数学考试的考场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2B铅笔的棱角。草稿纸上已经画满了辅助线的痕迹,可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参数方程依旧像团乱麻,缠绕着他本该清晰的思路。
这种熟悉的焦虑感本该如往常般攥紧他的心脏,此刻却奇异地被一种冷静取代。他想起三天前那个暴雨夜,在图书馆整理旧书时被掉落的《高等数学导论》砸中额头的瞬间。当时眼前炸开的不是金星,而是无数流动的淡蓝色字符,像极了科幻电影里的全息投影。直到现在,那些字符仍会在他集中精神时悄然浮现——那是被他命名为真实之眼的奇妙能力。
还有半小时交卷。监考老师的机械提示音穿透寂静的考场。林峰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试卷第12题。这道多选题是全卷公认的拦路虎,光是题干就占了整整三行。当他的视线扫过选项A时,一行淡蓝色小字毫无征兆地悬浮在纸面上方:
【选项A:错误(正确率15%)】
他的瞳孔微微收缩。三天来反复确认的奇迹再次上演。上周物理小测时,这种能力首次显现就让他在单选题上正确率飙升到100%,当时他还以为是撞了大运。直到昨天英语早读,那些标注着正确率的单词释义在课本上跳动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获得了怎样的馈赠。
笔尖在选项B上方停顿片刻,新的提示随之出现:【选项B:错误(正确率22%)】。这个数字让林峰想起刚才前排女生犹豫的神情,看来确实有不少人会栽在这里。当视线移到C选项,稳定的蓝色字符带来定心丸:【选项C:正确(正确率89%)】。最后检查D选项时,那个刺眼的5%正确率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挣扎。
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动,不是因为紧张,而是难以抑制的兴奋。他强迫自己低下头假装演算,眼角余光却瞥见斜后方的学习委员张薇正对着同一道题抓耳挠腮。这个总是霸占年级第一的女孩,此刻眉头紧锁的模样让林峰突然意识到,真实之眼不仅能看见答案的对错概率,或许还揭示着某种更宏大的真相——比如大多数人认知中的盲区。
选择题和填空题在正确率的指引下势如破竹。当做到填空题最后一题时,那个标注着【正确率91%】的答案让他犹豫了。这与他演算三遍的结果完全相反,但淡蓝色字符散发的微光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他想起初中时全班37人做错的数学题,当时老师用红笔圈出的正确答案,不也和此刻的91%一样,代表着某种压倒性的认知共识吗?
主观题区域没有直接的正确率提示,但当他开始书写立体几何的证明过程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每当笔尖即将落下错误辅助线时,眼前的字符就会闪烁红光;而沿着某个思路推导时,蓝光则会变得柔和明亮。这种类似导航系统的反馈,让他在两种解题路径中迅速找到了最优解。
唰唰的笔尖摩擦声中,林峰甚至有了检查全卷的余裕。在修改第7题选项时,他注意到正确率提示从【B:正确(68%)】变成了【B:正确(67%)】。这个细微的变化让他心头一震——难道这些数据是实时更新的?他下意识看向斜前方的男生,对方正用橡皮使劲擦着答题卡,碎屑在阳光下簌簌飘落。
交卷铃声响起时,林峰看着几乎没有涂改痕迹的卷面,突然感到一阵恍惚。那些原本需要耗费大量脑细胞的题目,此刻都变成了清晰的对错标识。当他起身交卷,经过张薇座位时,特意瞥了眼她的答题卡——第12题果然只选了BC两个选项,与真实之眼揭示的正确答案完全一致。
走廊里立刻炸开了讨论声。最后那道导数题你求到几阶导?选择题第8题是不是多选啊?抱怨与争论像潮水般涌来,林峰靠在栏杆上,看着楼下陆续走出考场的同学。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如释重负或懊恼沮丧。
林峰!班长赵宇拍着他的肩膀跑过来,运动服上还沾着篮球印,这次数学怕是要凉透了,最后那道解析几何你做出来没?
嗯,大概做出来了。林峰尽量让语气听起来随意。
真的假的?赵宇夸张地瞪大眼,那可是年级主任出的题,据说去年竞赛班都全军覆没。他突然压低声音,老实说,你是不是提前拿到答案了?
林峰的心猛地一沉。这个问题像警钟般敲打着他的神经。他想起刚才考场上那些悬浮的蓝色字符,突然意识到这个秘密可能会给他带来的麻烦。哪有,他勉强笑了笑,就是蒙的比较准。
赵宇显然不信,但上课铃声及时解救了这场尴尬。当林峰走进教室时,恰好听到后排几个男生在讨论:听说了吗?三班的李哲这次数学考试被抓了,据说用了高科技作弊器。
这个消息让他脊背发凉。他下意识摸了摸额头,那里曾被厚重的精装书砸出红印,现在只剩下光滑的皮肤。真实之眼带来的喜悦瞬间蒙上阴影——如果这种能力被误解为作弊怎么办?那些淡蓝色的字符,在别人眼中是否只是普通的试卷印刷体?
晚自习的数学老师办公室格外热闹。林峰抱着作业本经过时,听见张薇清脆的声音:第12题选项D确实应该选上,我用反证法验证过...接着是老师惊讶的回应:哦?可参考答案只给了BC啊。
他停下脚步,集中精神看向办公室墙上的标准答案投影。当视线落在第12题时,熟悉的蓝色字符再次浮现:
【选项B:正确(89%)】
【选项C:正确(92%)】
【选项D:正确(11%)】
林峰的呼吸骤然停滞。原来真实之眼揭示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客观存在的正确率。当整个年级90%的考生都选错时,那11%坚持真理的少数派,是否正像此刻的张薇一样,在老师办公室里据理力争?
这个发现让他重新审视三天来的经历。真实之眼看到的不是绝对真理,而是群体认知的镜像。就像物理课上那个正确率78%的选项,后来被证明是教材版本差异导致的争议题。这种能力像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他轻松获得高分,也在悄然揭示着教育体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认知偏差。
回到教室,林峰翻开草稿本,在最后一页写下:15%、22%、89%...这些数字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他突然意识到,真实之眼带来的不仅是解题的捷径,更是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当他看向窗外时,操场边的梧桐树在暮色中摇曳,叶片上仿佛也浮现出淡蓝色的字符:
【落叶:自然现象(99%)】
【生命循环:哲学命题(1%)】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林峰合上笔记本,将这个秘密连同那些淡蓝色字符一起锁进心底。他知道,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公布时,必将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而他的人生,已经在获得真实之眼的那个暴雨夜,悄然拐向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轨道。此刻的他还不知道,这种看似能看透一切的能力,即将带他揭开更多关于认知、真相与选择的深层谜题。
几天后,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红榜前围满了人。当林风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年级前十名的位置时,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要知道,他以前的成绩最多也就算中等偏下,这次的飞跃简直像是坐了火箭。“林风?他怎么可能考这么好?”“该不会是抄的吧?”质疑声和惊讶声此起彼伏,像针一样扎在林风的心上。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没有上前辩解。他知道,空口无凭,现在说什么都只会让人觉得是掩饰。
班主任王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惊人的变化,把林风叫到了办公室。“林风,这次考试进步很大,老师很高兴。”王老师的语气带着一丝探究,“不过,你要老实告诉老师,这成绩是你自己真实考出来的吗?”林风抬起头,迎上王老师的目光,认真地说:“王老师,我发誓,每一道题都是我自己做的,没有抄袭。”看着林风坚定的眼神,王老师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老师相信你。但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外面的流言蜚语可能会很多,你要用实力证明自己。”
走出办公室,林风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实之眼”给他带来了便利,但也让他站在了风口浪尖。他必须更加谨慎地使用这个能力,同时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真实实力,才能让那些质疑的声音消失。他暗暗下定决心,下次考试,他不仅要保持这样的成绩,还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的努力和进步。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自从成绩公布后,林风发现身边的同学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以前和他关系还不错的几个男生,现在见到他都绕着走;女生们则在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甚至有人匿名在学校的贴吧上发帖,说他是靠作弊才取得好成绩的,还列举了一些所谓的“证据”,比如他考试时总是低着头,好像在看什么东西。
林风看到那些帖子时,气得浑身发抖。他想上去反驳,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难道要告诉大家他有一双能看到正确率的眼睛吗?那只会被当成疯子。他只能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咽进肚子里,化悲愤为力量,更加刻苦地学习。白天,他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晚上,他挑灯夜读,攻克一道道难题。“真实之眼”成了他检验学习成果的工具,而不是作弊的手段。他用它来找出自己知识的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真实之眼”对主观题的帮助越来越大。以前只是模糊的感知,现在他能更清晰地判断出解题思路的对错和优劣,甚至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错误。这让他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他知道,自己正在慢慢摆脱对“真实之眼”的依赖,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期末考试很快就来了。这一次,林风没有像上次那样紧张,反而充满了信心。他要在考场上证明自己,用实力打破所有的流言蜚语。考试开始后,他像往常一样集中精神,“真实之眼”再次发挥作用。但这一次,他没有完全依赖它,而是先自己认真思考,然后再用“真实之眼”进行验证和优化。整个考试过程,他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
当成绩再次公布时,林风的名字依然稳稳地排在年级前十名。而且,这一次,他的各科成绩更加均衡,没有出现偏科的现象。那些曾经质疑他的人,终于闭上了嘴巴。虽然还是有人心里嘀咕,但看到林风平时的努力和进步,他们也找不到理由再去怀疑了。
林风站在红榜前,看着自己的名字,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胜利。“真实之眼”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更是自信和勇气。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能更好地掌控这个神奇的能力,让它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而那些曾经的流言蜚语,也都变成了他成长的垫脚石,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